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乙团 荆国杰 +6 位作者 姚晓腾 李毅毅 景英朝 李王安 林才 马宝新 吕一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2期67-68,共2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亚低温治疗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10—2012-12因颅脑受伤,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前)、2个月后分别复查头颅DTI影像,并统计2个月后...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亚低温治疗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10—2012-12因颅脑受伤,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前)、2个月后分别复查头颅DTI影像,并统计2个月后患者的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2个月后复测FA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GOS评分,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清晰显示损伤的神经轴索,并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亚低温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毅毅 马宝新 +2 位作者 郑定柯 荆国杰 姚晓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以76例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n=37)及引流组(n=39),开颅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引流组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以76例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n=37)及引流组(n=39),开颅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引流组治疗采用钻孔经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开颅组病人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引流组(P<0.05)。开颅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Barthel生活指数明显优于引流组(P<0.05)。开颅组术后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1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高于引流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的脑出血,可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核区 入路 经外侧裂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2 位作者 蔡淑宜 姚晓腾 林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例资料,均实施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9例病人采取体表投影定位肿瘤、设计切口,3例病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设计切口;9例采用术中B超辅助定位肿瘤...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例资料,均实施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9例病人采取体表投影定位肿瘤、设计切口,3例病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设计切口;9例采用术中B超辅助定位肿瘤边界及判断残余肿瘤。结果功能区胶质瘤全切除19例(86.4%),次全切除3例(13.6%)。术前合并颅高压征象者在术后均得到缓解。3例术前失语,术后逐渐改善2例;15例术前肢体偏瘫的病人均在术后1~3个月内逐渐好转。无手术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时娴熟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除率高,有条件时术中应更多辅助神经导航和B超等定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功能区 大脑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2 位作者 姚晓腾 林才 李毅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手术治疗的6例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患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6例患儿术中均成功造瘘,术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手术治疗的6例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患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6例患儿术中均成功造瘘,术前颅内压升高4例和行走不稳、小便失禁2例的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MRIT2轴位图像上双侧额角最大宽度对比,患儿术前双侧额角最大宽度为(73.0±5.5)min,术后1年为(70.0±7.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脑积水程度改善不明显。通过MRIT2正中矢状位对比,患儿术前囊肿大小为(44.0±6.1)mm,术后1年为(25.0±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术后囊肿明显缩小。术后脑脊液电影提示导水管和造瘘口通畅,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创伤小,疗效满意,可作为本病治疗首选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蛛网膜囊肿 脑室造口术
原文传递
持续颅内压监护在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毅毅 马宝新 刘克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4期30-31,共2页
目的 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护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02-2013-03本院诊治的64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比较不同颅内压水平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颅内压较高者的病死率、植... 目的 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护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02-2013-03本院诊治的64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比较不同颅内压水平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颅内压较高者的病死率、植物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颅内压较低患者,颅内压>60 mmHg及41~60 mmHg者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护在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了解患者预后及制定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护 双额叶脑挫裂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硬膜-颈肌悬吊法预防枕下正中开颅减压术后皮下积液 被引量:3
6
作者 吕一帆 李王安 +2 位作者 荆国杰 谢乙团 赵冬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硬膜-颈肌悬吊法在预防枕下正中开颅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20例急重型小脑出血患者常规行枕下正中入路开颅减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将修补扩充的硬膜四点缝合悬吊于颈部肌群。对照组20例行常规分层缝... 目的研究硬膜-颈肌悬吊法在预防枕下正中开颅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20例急重型小脑出血患者常规行枕下正中入路开颅减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将修补扩充的硬膜四点缝合悬吊于颈部肌群。对照组20例行常规分层缝合。结果研究组20例患者无1例出现症状性枕部皮下积液,对照组出现6例明显枕部皮下积液,经皮下穿刺抽液及腰穿治疗后治愈。结论硬膜-颈肌悬吊法能有效预防枕下正中开颅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颈肌悬吊 枕下开颅 皮下积液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发展
7
作者 胡栋 景英朝 荆国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4期87-89,共3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人类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一种类型,广泛、轴索损伤已被包括常规尸检神经病理学以及先进的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证实。尽管对DAI以及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整体影响的关注日益增加,但是关于此类型颅脑损伤及其潜在的...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人类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一种类型,广泛、轴索损伤已被包括常规尸检神经病理学以及先进的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证实。尽管对DAI以及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整体影响的关注日益增加,但是关于此类型颅脑损伤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研究空白。本综述概括DAI病理生理学、生物力学及其涉及到的病理学的主要特点,并对承担相关人类TBI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索损伤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动物损伤模型 治疗靶点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定柯 荆国杰 +1 位作者 姚晓腾 景英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与住院情况。结果两...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与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均较好,微创穿刺引流操作更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钻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及意识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克君 荆国杰 +6 位作者 姚晓腾 景英朝 李毅毅 李王安 谢乙团 赵冬青 李百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敏感性,及探讨中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以定量评估DAI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敏感性,及探讨中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以定量评估DAI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诊断为DAI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入院时行CT、MRJ平扫及DTI扫描,观察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差异,并分析其中36例DAI患者中脑区FA值与人院时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T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为70.48%,MR/平扫为82.86%,DTI为95.24%.3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其中以DTI检查诊断的敏感性为最高。患者人院时GCS评分与中脑区FA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7,P=0.000)。结论DTI不仅在诊断DAI敏感性方面优于CT和MRI平扫,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地评估DAI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敏感性 各向异性分数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介导U251细胞增殖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冬青 陆永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特异性拮抗剂2-甲基-6-苯基乙炔嘧啶(MPEP)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影响间接探讨mGluR5对U251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噻唑蓝(MTT)检测100...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特异性拮抗剂2-甲基-6-苯基乙炔嘧啶(MPEP)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影响间接探讨mGluR5对U251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噻唑蓝(MTT)检测100μmol/LMPEP、20μmol/LSP600125(JNK特异性拮抗剂)、400感染复数(MOI)Ad-△169(c-Jun负显性病毒1作用48h后U251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5、10、20、50、100μmol/LMPEP作用24h及100μmol/LMPEP作用4、8、12、24h后U251细胞表达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JNK的变化。结果100μmol/LMPEP、20μmol/LSP600125、400MOIAd—A169处理48h后U251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0、20、50、100μmol/LMPEP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24h后的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的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5);100μmol/LMPEP处理U251细胞4、8、12、24h后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表达量均降低,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U251细胞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的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luR5特异性拮抗剂MPEP能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其机制可能与JNK通路中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JNK的表达水平改变有关,并且MPEP引起的这种改变表现出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 增殖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分析(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8
11
作者 景英朝 姚晓腾 +3 位作者 郑定柯 刘克君 谢乙团 荆国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2例,颈内动脉闭塞10例1,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2例,颈内动脉闭塞10例1,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尿激酶动脉溶栓+碎栓14例,溶栓+碎栓+Solitaire支架拉栓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总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复查头颅CT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8例,部分再通5例,未再通9例。血管再通率为71%。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2例(6%),发生大面积脑梗死1例(3.1%)。1月后复查MRI脑梗死范围均有所缩小。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4~6分,预后良好23例(72%),9例患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障碍,肢体肌力小于Ⅲ级。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碎栓 支架拉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