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术式术后睾丸发育情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酉寅 陈锋顺 +1 位作者 周鸿杰 练涛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术式术后睾丸发育情况的比较分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单侧腹股沟斜疝男性住院患儿(3周岁以内)作为观察...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术式术后睾丸发育情况的比较分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单侧腹股沟斜疝男性住院患儿(3周岁以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同类患儿1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手术相关指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儿睾丸体积变化、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侧睾丸体积均低于健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侧睾丸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发红、阴囊水肿及血肿等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发生医源性隐睾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较开放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更能减小对患儿睾丸发育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术 睾丸发育 预后
原文传递
120例新生儿肠闭锁术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练涛峰 樊亮 杜酉寅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入院年龄、合并畸形、并发症及预后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肠闭锁患儿中,男53例,女67例;双胞胎2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入院年龄、合并畸形、并发症及预后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肠闭锁患儿中,男53例,女67例;双胞胎2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86例;入院年龄30min~30d;入院体重1420~4250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4例;通过产前超声发现23例;14例合并其它先天畸形;因病情严重放弃治疗死亡14例,且性别和胎粪性腹膜炎患病情况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低出生体重、闭锁部位、病理分型、短肠综合征、吻合口瘘、功能性肠梗阻和畸形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肠闭锁需要根据新生儿体重、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确定救治方案,合并短肠综合征、吻合口瘘、功能性肠梗阻和畸形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肠闭锁 术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的临床表现、BELL分期及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研究
3
作者 杜酉寅 陈锋顺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6期64-65,共2页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的临床表现、BELL分期及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选取10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儿。观察记录新生儿的临床表现、BELL分期及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通过对100例新生儿的观察发现...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的临床表现、BELL分期及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选取10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儿。观察记录新生儿的临床表现、BELL分期及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通过对100例新生儿的观察发现,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分为一期、二B期、二A期、三期。两组坏死性小结肠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等现象,两组患儿之间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X线下的CRP水平以及PLT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较多,包括CRP上升异常、PLT下降、肠鸣音消失等,同时采用BELL分期可对新生儿病情的严重程度等起到良好的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结肠炎 临床表现 BELL分期 手术治疗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对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畸形患儿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樊亮 练涛峰 +2 位作者 吴妍妍 崔冠华 杜酉寅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5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畸形患儿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十二指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肠内组和肠... 目的 :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畸形患儿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十二指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其中,肠内组有56例患儿,肠外组有44例患儿。在这两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为肠外组患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为肠内组患儿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重、术毕至排便的时间、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肠内组患儿的体重明显大于肠外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肠内组患儿术毕至排便的时间、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肠外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肠内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畸形患儿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增加其体重,缩短其术毕至排便的时间、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畸形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效果
下载PDF
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酉寅 陈锋顺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S02期4-4,共1页
目的分析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46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治疗)与对照组(采取回肠双腔造瘘术... 目的分析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46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治疗)与对照组(采取回肠双腔造瘘术)。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瘘口至空肠起始长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使用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儿痛苦及其家庭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 回肠双腔造瘘术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