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青年医护人员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蒿自睿 刘炎 +1 位作者 刘凌 李桂平 《广州医药》 2015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医护人员血尿酸(UA)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心血管危险积分"评价982名中青年医护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计算其危险评分积分值,用四分位... 目的探讨中青年医护人员血尿酸(UA)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心血管危险积分"评价982名中青年医护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计算其危险评分积分值,用四分位法根据UA值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资料,分析UA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UA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正相关(P<0.01);Ⅲ、Ⅳ组心血管危险积分均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A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预防中青年医护人员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心血管危险积分 中青年
下载PDF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惠芬 王青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613-1614,共2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290例,在原有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基础上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结果本组患者18例出现血压降低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后恢复正常),3...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290例,在原有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基础上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结果本组患者18例出现血压降低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后恢复正常),3例出现穿刺部位肿胀,4例出现轻度血管迷走反应,及时发现后经处理症状缓解;心血管介入患者医院感染率3.45%,较前一年同期医院感染率(4.59%)明显降低(P〈0.01)。经过及时有效处理并结合整体护理,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对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责任制的护理方法,实行小组包干病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整体护理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 围手术期 责任制整体护理
原文传递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寰 胡良巧 +2 位作者 罗伟康 张琳 赖玉林 《广州医药》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探索心脏康复干预对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压变化、运动耐量、心脏功能、肺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心脏康复(CR)组,每组各48例患者。常规治疗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CR组在规... 目的探索心脏康复干预对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压变化、运动耐量、心脏功能、肺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心脏康复(CR)组,每组各48例患者。常规治疗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CR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运动干预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无氧阈值(AT)、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VO_(2)/kg)、峰值通气量(VEpeak)、每搏输出量(SV)、峰值氧脉搏(PeakO_(2) pluse),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变化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6MWD),以及Borg劳累评估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TC、TG、LDL-C水平以及SBP、DBP均下降(P<0.05),但2组之间比较,3项血脂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R组血压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LA、LVEDd减小(P<0.05),而LVEF无变化(P>0.05),CR组LA较常规治疗组缩小(P<0.05)。治疗6个月时,CR组AT、PeakVO_(2)/kg、VEpeak、SV和PeakO_(2) plus水平均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的上述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CR组较常规组增加(P<0.05)。治疗6个月时,CR组Borg劳累评估量表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下降,而常规治疗组上述3项评分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组上述3项评分降低(P<0.05)。结论以中等强度运动干预为主导的心脏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血压状态、改善左心房及左心室结构重构,还可以增加该群体的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减少消极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运动 康复
下载PDF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湘江 张敏 肖纯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和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门诊收集早期妊娠(1个月)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拜新同/拉贝洛尔组(观察组)和拜新同/氢氯噻嗪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 目的比较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和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门诊收集早期妊娠(1个月)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拜新同/拉贝洛尔组(观察组)和拜新同/氢氯噻嗪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降压效果和头晕、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共观察6个月。结果 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收缩压由入组时的(165±18)mmHg下降至(130±10)mmHg,舒张压从(100±12)mmHg下降至(75±16)mmHg;对照组收缩压由入组时的(160±16)mmHg下降至(134±13)mmHg,而舒张压由(106±12)mmHg下降至(80±13)mmHg)],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患者的血钾显著降低,尿酸、血糖明显升高[入组时血钾浓度为(4.0±0.3)mmol/L,6个月后血钾浓度为(3.4±0.3)mmol/L;尿酸则由(337±69)mmol/L升高至(410±100)mmol/L;血糖入组时(5.0±0.3)mmol/L,治疗6个月后血糖浓度为(6.0±0.6)mmol/L](P<0.05),且头晕、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P<0.01)。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与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具有同等降压效果,但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优于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新同 拉贝洛尔 氢氯噻嗪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彭雪萍 李桂平 邓华钊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7期3226-322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收治的5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T2DM组(340例)和T2DM+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收治的5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T2DM组(340例)和T2DM+动脉粥样硬化组(2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压和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1.373,95%CI1.051~1.945)、三酰甘油(OR=2.658,95%CI1.146~4.925)、糖化血糖蛋白(OR=1.943,95%CI1.042~3.287)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控制,从而有效预防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炎 蒿自睿 +1 位作者 廖火城 肖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8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两组,A组为前列地尔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基础上静注前列地尔,B组为常规治疗组35例,在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基础...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两组,A组为前列地尔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基础上静注前列地尔,B组为常规治疗组35例,在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前后均给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目的是观察心肌缺血和HRV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中,伴有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明显优于B组(P〈0.05)。A组HRV指标(SDNN,SDANN,SDNNI)治疗后亦明显改善(P〈0.05),B组治疗前后HRV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同时对HRV也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糖尿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7
作者 彭瑞美 陶怡 吴修信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痛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2-01间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以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间各项动态心电图指... 目的:探讨糖尿痛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2-01间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以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间各项动态心电图指标(如AVGHR、SDNN、RMSSD、PNN50、LF、HF、LF/HF、ST-T)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75例患者中,72例(96.0%)出现房性心律失常,43例(57.33%)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2例(96.0%)出现房交传导阻滞;对照组45例健康志愿者中,14例(31.11%)出现房性心律失常,10例(22.22%)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1例(24.44%)出现房交传导阻滞。糖尿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75例患者中,41例(54.67%)出现ST-T改变,对照组45例健康志愿者中,17例(37.78%)出现ST-T改变。糖尿病组ST-T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AVGH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DNN、RMSSD、PNN50、LF、HF、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利于对心律失常进行早期预测,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态心电图 ST-T改变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作用分析
8
作者 彭瑞美 陶怡 吴修信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6期389-389,共1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74例冠心病(CHD)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监测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最大下移情况。结果:174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74例冠心病(CHD)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监测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最大下移情况。结果:174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145例患者ST段压低,29例患者ST段抬高;114例患者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大多发作时间为在清晨5:00至上午11:00,58例患者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其ST段均抬高。11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97例患者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者,28例患者下出现传导阻滞,其中,47例(27.01%)同时存在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1160阵次,发生于患者心情平静或轻微活动时,持续时间长。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399阵次,发生于患者情绪激动、劳累、剧烈活动时。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对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进行明确诊断,避免误诊的发生率。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诊断无痛性心肌缺血,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无痛性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HDC/histamine信号:抗血栓治疗的新靶点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茜洋 肖纯 杨向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68-574,共7页
血栓及其并发症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临床病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中性粒细胞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形成的细胞外的纤维网络,通过激活血小板、加速凝血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影响疾病转归。组氨酸脱羧酶(HDC)是催化组胺(histamine)生成... 血栓及其并发症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临床病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中性粒细胞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形成的细胞外的纤维网络,通过激活血小板、加速凝血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影响疾病转归。组氨酸脱羧酶(HDC)是催化组胺(histamine)生成的关键酶,在中性粒细胞,尤其是骨髓内不成熟CD11b+髓系细胞内有高水平表达。组胺信号参与过敏反应、胃酸分泌、炎症、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事件。组胺及其下游相关信号对中性粒细胞极化、NET形成和血栓发生发展的调控,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参考。文章主要对表达HDC的中性粒细胞在血栓形成和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