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案管理-服务团队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院与社区康复中对其服药依从性及躯体功能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健辉 李玉 +1 位作者 李伟民 梁健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服务团队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院与社区康复中对其服药依从性及躯体功能的作用。方法:2020年4-9月收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20例,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 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服务团队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院与社区康复中对其服药依从性及躯体功能的作用。方法:2020年4-9月收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20例,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服务团队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服务团队模式能够减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躯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服务团队模式 严重精神障碍 医院与社区康复 服药依从性 躯体功能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伟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氟西汀对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氟西汀对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MECT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P300潜伏期、波幅及血清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SIOSS评分、WCST评分中的持续性错误应答数(PE)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WCST评分中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FC)、视觉P300波幅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视觉P300潜伏期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血清CR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ECT联合氟西汀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改善抑郁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无抽搐电休克 氟西汀 认知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滥用氯胺酮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劲松 王锋锐 叶学君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4期565-565,577,共2页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氯胺酮(俗称"K"粉)所致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43例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43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负性事件、独立性事件、家...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氯胺酮(俗称"K"粉)所致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43例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43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负性事件、独立性事件、家庭有关问题和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正性事件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不良生活事件频度和严重程度可能是促使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的重要因素。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负性事件数、独立性事件数、家庭有关问题数、工作学习中的问题数、生活事件总件数和负性事件值、独立性事件值、家庭有关问题值、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值及生活事件总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而正性事件数、正性事件值、主观感受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分、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均低于正常人组。结论不良生活事件频度和严重程度及社会支持不足与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 氯胺酮 负性生活事件 分析
原文传递
家庭因素对品行障碍的影响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劲松 王锋锐 叶学君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7期1114-1114,1123,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品行障碍患者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品行障碍患者57例(研究组),不符合品行障碍的健...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品行障碍患者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品行障碍患者57例(研究组),不符合品行障碍的健康志愿者57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在家庭环境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知识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控制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品行障碍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正常者有明显不同,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因素 品行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