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哺乳期乳头溢液190例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海滨 黄海 +2 位作者 胡望华 史红仙 洪维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69-570,共2页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头溢液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190例患者进行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以及血促乳生成素测定、近红外线乳腺扫描、钼靶照片、乳管造影、脱落细胞学检查、乳腺B超以及头颅CT等一系列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总...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头溢液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190例患者进行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以及血促乳生成素测定、近红外线乳腺扫描、钼靶照片、乳管造影、脱落细胞学检查、乳腺B超以及头颅CT等一系列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 6 1例 (32 1% )明确病因 ,其中包括垂体肿瘤 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 43例、乳腺癌 3例、乳腺囊性增生 1例以及药物引起 2例。结论 非哺乳期乳头溢液病人中 ,仍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明确病因 ,但随着纤维乳管镜等先进检查技术的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溢 病因学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抵抗素基因+299G>A位点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董晓巧 杜权 +5 位作者 俞文华 张祖勇 陈隽 翁建丰 朱强 车志豪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8期82-85,共4页
目的揭示浙江地区汉族脑出血患者抵抗素基因+299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抵抗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44例高血压性基核出血患者和344例年龄及性别均配对的健康体检者,入院时或体检时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 目的揭示浙江地区汉族脑出血患者抵抗素基因+299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抵抗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44例高血压性基核出血患者和344例年龄及性别均配对的健康体检者,入院时或体检时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及C-反应蛋白浓度,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酶切后可见抵抗素基因+299G>A位点有GG、GA和AA 3种基因型。健康体检者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64.8%和35.2%,基因型GG、GA和AA的频率依次为41.9%、45.9%和12.2%。脑出血患者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69.3%和30.7%,基因型GG、GA和AA的频率依次为为49.1%、40.4%和10.5%。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遗传平衡。经卡方检验,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GG、GA和AA基因型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依次为(23.9±7.2)ng/ml、(26.4±7.2)ng/ml和(26.9±9.7)ng/ml,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依次为(7.5±2.2)mg/L、(8.3±2.7)mg/L和(8.4±3.0)mg/L。采用方差检验,GG基因型患者血浆抵抗素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GA和AA基因型患者(P均<0.05),而GA和AA基因型患者血浆抵抗素和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浆抵抗素浓度与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正相关(t=7.032,P<0.001)。结论浙江地区汉族脑出血患者抵抗素基因+299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抵抗素和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相关,可能参与脑出血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血浆瘦素水平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立峰 陈隽 +2 位作者 罗仕达 俞文华 董晓巧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4期284-285,34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及其对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共108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共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瘦素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后3个月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及其对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共108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共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瘦素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后3个月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血浆瘦素水平[(33.24±15.25)ng/ml]与对照组[(10.31±4.9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是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95%CI=1.08~2.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对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6,95%CI=0.78~0.92,P〈0.01),且判定血浆瘦素水平大于41.73ng/ml,对预测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的灵敏度为71.43%和特异度为87.50%。结论脑出血后血浆瘦素水平升高,检测血浆瘦素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血浆HMGB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仕达 罗立峰 +2 位作者 翁建丰 陈隽 董晓巧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1浓度。结果: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31例(27.7%)。血浆HMGB1浓度(6.4±2.8)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0.3)nig/ml(P<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HMGB1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HMGB1浓度(OR=1.117,95%CI=1.056~1.269,P<0.01)是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MGB1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76,95%CI=0.712~0.869,P<0.001),且判定血浆HMGB1浓度7.2ng/ml,对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71.0%的灵敏度和61.7%的特异度。结论:脑外伤后血浆HMGB1浓度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脑外伤 预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检测血浆IL-11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立峰 陈隽 +1 位作者 罗仕达 董晓巧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白介素-11(IL-1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正常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白介素-11(IL-1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正常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IL-11浓度。结果: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31例(27.7%)。血浆IL-11浓度(25.8±10.4)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3.2)pg/ml(P<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IL-11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IL-11浓度(OR=1.231,95%CI=1.110~1.349,P<0.01)是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IL-11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98,95%CI=0.704~0.875,P<0.001),且判定血浆IL-11浓度截止值为27.4pg/ml,对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80.7%的灵敏度和74.1%的特异度。结论:脑外伤后血浆IL-11浓度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1 脑外伤 预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美彪 王列 +1 位作者 罗科辉 邹军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血发生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Plt及Hgb降低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Hgb、Plt1、Plt2和GCS评分均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GCS评分、是否有活动性出血、Plt值是颅脑外伤患者迟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迟发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IL-6浓度与肠穿孔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洪维聪 王冲杰 胡耿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54-655,共2页
肠穿孔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肠穿孔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浓度... 肠穿孔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肠穿孔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浓度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肠穿孔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有重要角色。白介素-6(IL-6)是一种重要的致炎因子,参与诸多疾病的炎症反应过程。本文检测肠穿孔患者血浆IL-6浓度,旨在分析其对肠穿孔并发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IL-6 感染性休克 严重并发症 肠穿孔 相关分析 浓度 弥漫性腹膜炎 炎症反应过程
下载PDF
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7
8
作者 胡耿东 翁建丰 +2 位作者 洪维聪 罗仕达 罗立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外伤 颅内血肿 诊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6
9
作者 胡耿东 翁建丰 +2 位作者 洪维聪 罗仕达 罗立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几年来共收治310例GCS3~8分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2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几年来共收治310例GCS3~8分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29例(9.4%),因急性脑肿胀引起10例(34.5%),因迟发性血肿引起18例(62.1%),其他原因1例(3.4%);其中急性脑肿胀者死亡10例(34.5%),迟发性血肿者死亡6例(20.7%),总死亡16例(55.2%),植物生存2例(6.9%),重残3例(10.3%),轻残5例(17.2%),恢复正常生活者3例(10.3%)。结论急性脑肿胀与迟发性血肿引起的脑膨出预后不同,前者死亡率几乎达100%,而远隔部位迟发性血肿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肿 脑膨出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冲杰 胡耿东 +1 位作者 洪维聪 沈畅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揭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胆囊炎组,共82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15例,非坏疽性胆囊炎67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ELISA检... 目的:揭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胆囊炎组,共82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15例,非坏疽性胆囊炎67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t检验显示,胆囊炎组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81.4±36.9)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β-防御素-3浓度(154.2±28.3)pg/ml(P<0.001),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64.2±24.1)pg/m1显著低于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94.3±29.9)pg/m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是罹患急性胆囊炎(OR=0.483,95%CI=0.298~0.709,P<0.01)和坏疽性胆囊炎(OR=0.426,95%CI=0.239~0.648 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预测罹患急性胆囊炎(曲线下面积=0.824,95%CI=0.712~0.896,P<0.001)和坏疽性胆囊炎(曲线下面积=0.836,95%CI=0.723~0.904,P<0.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3 急性胆囊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罗仕达 罗立峰 +2 位作者 翁建丰 陈隽 董晓巧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共123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脑出血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对照组静脉血...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共123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脑出血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抵抗素(resistin)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脑出血组血浆抵抗素浓度(27.1±10.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9±2.5)ng/ml(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抵抗素浓度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显著负相关(t=-5.107,P〈0.001),是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9,95%CI=1.065~1.53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抵抗素浓度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19,95%CI=0.731~0.886,P〈0.001),且判定血浆抵抗素浓度27.4ng/ml,对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81.3%的灵敏度和76.9%的特异度。结论:脑出血后血浆抵抗素浓度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脑出血 预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内脂素基因-1535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12
作者 翁建丰 陈隽 +1 位作者 罗立峰 罗仕达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揭示慈溪市汉族脑外伤患者内脂素基因-1535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内脂素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98例年龄及性别均配对的体检健康者,采用聚合酶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基因型... 目的:揭示慈溪市汉族脑外伤患者内脂素基因-1535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内脂素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98例年龄及性别均配对的体检健康者,采用聚合酶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浆内脂素及CRP浓度,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酶切后可见内脂素基因-1535 C>T位点有TT、TC和CC三种基因型。经卡方检验,脑外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方差分析,CC基因型患者血浆内脂素或CRP浓度均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患者(均P<0.01),而CT和TT基因型患者血浆内脂素或CR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CRP浓度与血浆内脂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慈溪市汉族脑外伤患者内脂素基因-1535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内脂素和CRP浓度显著相关,可能参与外伤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脑外伤 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32例疗效分析
13
作者 董静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6期618-619,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手术治疗 保乳手术 疗效分析 欧美国家 效果满意
下载PDF
心血管住院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世峰 陈刚 罗立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83-2484,2487,共3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和总结预防措施;采用SPSS17.0软... 目的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和总结预防措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1 20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感染132例,感染率为11.00%,感染患者死亡19例,病死率14.39%;非感染患者死亡45例,病死率4.21%,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1.52%、16.67%、22.73%,单个部位感染者占27.27%,≥2个部位感染者占72.73%;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2种疾病及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心血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增强免疫力等预防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亚急性砷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腾 虞梁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4期318-318,共1页
砷中毒会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等的损害,甚至会引起组织器官的癌症病变。亚急性砷中毒临床症状没有特征性,常常会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和漏诊等情况。1对象和方法选取慈溪地区从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亚急性砷中毒患者共77例。年龄12~79... 砷中毒会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等的损害,甚至会引起组织器官的癌症病变。亚急性砷中毒临床症状没有特征性,常常会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和漏诊等情况。1对象和方法选取慈溪地区从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亚急性砷中毒患者共77例。年龄12~79岁,男44例,女33例。同时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患者在年龄,性别均没有统计学上差异。统计不同程度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异常情况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砷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研究 砷中毒患者 组织器官 临床症状 2009年 健康体检者
原文传递
急性砷中毒致神经精神障碍与神经电生理异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杨挺 韩璐明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4期317-317,共1页
目的探讨慈溪地区急性砷中毒后在神经精神障碍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103例急性砷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在神经精神障碍表现,观察其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心... 目的探讨慈溪地区急性砷中毒后在神经精神障碍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103例急性砷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在神经精神障碍表现,观察其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心电图、肝功、腰椎穿刺指标情况,对所有患者及时采用二巯基丁二酸钠胶囊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在神经精神障碍上,可分成3种,神经型54例,精神型31例,混合型18例。神经型中临床表现上以四肢烧灼或麻木感、肢体自发疼痛、疲乏无力为主;精神型则以急性中毒性脑病表现为主,主要是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和恐怖性幻觉;混合型则以上表现均有。在神经电生理上,脑电图上表现为额颞部慢波增多,高波幅的棘波和α波。肌电图中表现为纤颤波和正锐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诱发电位检查中表现为波幅低、波型消失、潜伏期延长。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降、T波平坦和双相或倒置、QT时间延长。肝功能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脑脊液检查中异常仅为25.24%,其他的均为正常。在疗效上,治愈91.27%,无效5.82%,死亡2.91%。结论急性砷中毒后神经精神障碍明显,在神经电生理上异常表现也较为明显,在临床上要加强防范,而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砷中毒 神经精神障碍 神经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