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平原中西部近40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毅 朱克云 +2 位作者 李跃春 张杰 李红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利用成都平原中西部 5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温度和日照资料 ,分析了成都平原中西部降水、温度和日照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得出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准 4年的振动周期 ;1990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存在降水减少 ,气温升高 。
关键词 成都平原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谱分析
下载PDF
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成都地区暴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达 朱克云 +1 位作者 张杰 郭洁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z1期1-6,共6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其它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2003年8月28~31日发生在大成都地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回波的强度、结构、风场以及影响系统等方面得知:由冷锋激发的絮状回波有利于区域性降水的产生;回波强度、VIL和RZ值与降水...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其它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2003年8月28~31日发生在大成都地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回波的强度、结构、风场以及影响系统等方面得知:由冷锋激发的絮状回波有利于区域性降水的产生;回波强度、VIL和RZ值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当近地层具有低空急流和强烈垂直风切变以及低层径向速度辐合时对暴雨的发展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区域性暴雨 絮状回波 低空急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GPS-PW资料在川西暴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万文龙 张杰 +2 位作者 朱克云 王晓雷 刘玉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759-6764,共6页
利用WRF-3DVAR系统同化常规探空资料及成都4个GPS测站的可降水资料,对2008年9月23~25日一次川西暴雨进行一系列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物理过程、积分步长和初始条件,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此次暴雨过程;同化可以改善暴雨落区... 利用WRF-3DVAR系统同化常规探空资料及成都4个GPS测站的可降水资料,对2008年9月23~25日一次川西暴雨进行一系列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物理过程、积分步长和初始条件,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此次暴雨过程;同化可以改善暴雨落区和强度的预报,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可有效地调节局地及水汽输送下游地区暴雨预报,对北川地区的强降水中心强度及位置预报较好,同化探空资料对雨带形状描述接近实况;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对初始场的湿度场影响明显,而对其他变量场的影响相对较弱;2种资料的单独及同时同化,都改善了预报场的动力结构(垂直速度),有效地减少了spin-up时间,使得模式在积分初期就能模拟出与实况相近的动力结构;同化试验的温度预报场随时间误差增大,这可能与降水的触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分同化 川西暴雨 GPS可降水量 探空 WRF
下载PDF
皖北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万文龙 张杰 +2 位作者 朱克云 唐钱奎 杜正静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88-595,共8页
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日安徽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地面湿度突变线对飑线的生成及发展具有指示意... 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日安徽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地面湿度突变线对飑线的生成及发展具有指示意义。低层850hPa低涡较强的辐合,与位于高空大风速带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的耦合作用,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区上空生成次级反环流圈。该反环流圈从北(南)方携带干冷(暖湿)气流下沉(上升),两者交汇进而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雷达回波上,飑线生成前期,少数单体不连续地排列成线,但并未连通;飑线生成后,带状特征清晰,并且反射率因子大,多处呈现三体钉状散射体;速度回波上有成熟阶段的速度模糊现象以及消亡阶段出现的逆风区。雹暴的回波具有明显的V型缺口以及速度场上风速的辐合,当逼近雷达测站时,测站上空速度场上出现了牛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中尺度天气诊断分析 切变线 湿度突变线 低涡 次级环流 逆风区 速度模糊
下载PDF
重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唐钱奎 朱克云 +2 位作者 张杰 万文龙 鲁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02-310,共9页
利用三重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在重庆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进行了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降水的落区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出的中-α和中-β系统的分裂演变过程与强降... 利用三重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在重庆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进行了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降水的落区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出的中-α和中-β系统的分裂演变过程与强降水出现的时段吻合.诊断分析表明:强降水与水汽辐合的大值密切相关,降水强弱与辐合强弱变化一致;随着上升运动的加强,不稳定层结在暴雨区上空形成的倒'V'型结构逐步加深,不稳定层结不断向高层发展;此次暴雨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强降水区与强上升运动及正负涡度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负涡度柱比正涡度柱后发展先衰减,暴雨区上空始终维持高层辐散比低层辐合强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β尺度系统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