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母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范顺明 张春玲 +3 位作者 王佳琪 罗婷 江宇勤 余凌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0-516,共7页
历代本草对知母均有记载,其在临床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知母的加工炮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关于知母的炮制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该文通过查阅知母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历代本草典籍与现代文献等,对知母初加工及炮制前... 历代本草对知母均有记载,其在临床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知母的加工炮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关于知母的炮制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该文通过查阅知母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历代本草典籍与现代文献等,对知母初加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变化,炮制工艺,临床应用等进行整理,总结知母炮制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知母炮制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炮制饮片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炮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滋肾丸HPLC指纹图谱及多种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春玲 范顺明 +4 位作者 罗婷 王佳琪 唐玉 范林宏 余凌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建立滋肾丸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为滋肾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EternityXT-5-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流速... 目的:建立滋肾丸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为滋肾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EternityXT-5-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建立滋肾丸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同时测定新芒果苷、黄柏碱、芒果苷、木兰花碱、小檗红碱和小檗碱6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滋肾丸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96,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0批滋肾丸分为2类;新芒果苷、黄柏碱、芒果苷、木兰花碱、小檗红碱和小檗碱在各自的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103.1%,RSD为0.68%~1.9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滋肾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丸 指纹图谱 HPLC
下载PDF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rDNA-ITS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欧洪 李娜 +3 位作者 胡亮 王婷 何静 王光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741-2746,共6页
目的明确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病株收集病原菌分生孢子及菌丝,提取DNA,扩增rDNA-ITS和28 S rDNA D1/D2片段序列,进行... 目的明确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病株收集病原菌分生孢子及菌丝,提取DNA,扩增rDNA-ITS和28 S rDNA D1/D2片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类。结果检测出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霜霉属P.pulveracea、P.aparines相似度为94%,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与霜霉属P.pulveracea、P.ficariae、P.bulbocapni相似度达97%。结论分子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鉴定的结论和形态学鉴定的结论一致,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为霜霉科霜霉属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Yu,其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可用于该病原物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霜霉病 乌头霜霉 RDNA-ITS 28 S D1/D2
原文传递
乌头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茂婷 胡琪琪 +2 位作者 书剑琴 李文敏 王光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50-2457,共8页
【背景】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极易发生根腐病,植株染病后枯萎死亡,最终影响药材产量。因发病因素和致病菌多样,乌头根腐病的防治向来困难。【目的】鉴定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根腐病病原菌,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 【背景】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极易发生根腐病,植株染病后枯萎死亡,最终影响药材产量。因发病因素和致病菌多样,乌头根腐病的防治向来困难。【目的】鉴定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根腐病病原菌,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按照Koch’s法则对分离的病菌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从具有根腐病症状的乌头根部分离得到47株真菌,其中菌株GF3-3、GF3-6和GF6-1是乌头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GF3-3、GF3-6和GF6-1分别鉴定为Fusariumsolani、F.oxysporum和F.proliferatum。【结论】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是乌头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层出镰刀菌引起乌头患根腐病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