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荷酮对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凤 温桃群 +3 位作者 徐锋 桑文涛 陈仁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观察薄荷酮对内毒素(LPS)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5 mg·kg^(-1))、薄荷酮0.25 g·kg^(... 目的观察薄荷酮对内毒素(LPS)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5 mg·kg^(-1))、薄荷酮0.25 g·kg^(-1)及0.5 g·kg^(-1)剂量组。除地塞米松组实验当日腹腔注射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 d,每天1次。各组小鼠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5 mg·kg^(-1),10 m L·kg^(-1))制备炎症反应模型,造模12 h后,小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及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炎症因子IL-18、IL-1β、IL-5、TNF-α、IFN-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的水平;取小鼠全血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剖取肺组织计算肺脏指数,并测定肺组织中NO含量,进行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FN-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cathepsin B、P2X7R蛋白表达。结果 0.5 g·kg^(-1)薄荷酮明显降低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血清IL-18、IL-1β、IL-5、TNF-α、IFN-γ、G-CSF、GM-CSF、MIP-1β的水平(P<0.05或P<0.01),下调模型小鼠肺组织NLRP3、IFN-α mRNA表达及cathepsin-B、P2X7R蛋白表达(P<0.05或P<0.01),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O的含量(P<0.05);0.25 g·kg^(-1)薄荷酮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L-1β、IL-5、TNF-α、MIP-1β含量(P<0.05),下调肺组织中P2X7R蛋白表达及NO水平(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0.5、0.25 g·kg^(-1)薄荷酮能明显减少肺组织切片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减轻肺泡膈的增厚;薄荷酮对模型小鼠全血白细胞计数与肺指数的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结论薄荷酮对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血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减轻肺部炎性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干扰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酮 内毒素 炎症因子 NLRP3炎症小体 CATHEPSIN-B P2X7R
下载PDF
安痒颗粒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鑫 姜红 +1 位作者 韩丽 李江唯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为提高挥发油在安痒颗粒制剂中的稳定性,比较挥发油包合与否对挥发油残留量的影响。方法:以饱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量为评价指标进行L_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率和包合产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以... 目的:为提高挥发油在安痒颗粒制剂中的稳定性,比较挥发油包合与否对挥发油残留量的影响。方法:以饱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量为评价指标进行L_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率和包合产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以挥发油残留量和乙酸龙脑酯薄层鉴别考察包合与否对制剂的影响。结果: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倍的水浸泡1h、提取8h;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6倍的β-环糊精、包合时间为2h、温度为40℃、加水量为15倍;经过包和后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产品挥发油残留量更多。结论: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操作简单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痒颗粒 挥发油提取 β-CD包合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香墨低温超微粉碎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桂林 韩丽 +4 位作者 马旻新 蒲清荣 余娇 许欣 李红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5-607,共3页
目的研究香墨低温超微粉碎的粉碎规律,包括工艺参数、粉体学性质等。方法采用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机对香墨进行粉碎,每隔3min取样,直至25min。检测样品粒径及比表面积。结果香墨在18.99min时粒径达到最小值为42.88m,粉碎粒径会经历"... 目的研究香墨低温超微粉碎的粉碎规律,包括工艺参数、粉体学性质等。方法采用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机对香墨进行粉碎,每隔3min取样,直至25min。检测样品粒径及比表面积。结果香墨在18.99min时粒径达到最小值为42.88m,粉碎粒径会经历"快速区→缓慢区→平衡区→逆粉碎区"4个阶段。结论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可改善香墨易粘结成块的特性,且粉碎后粒度更细,粒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墨 粉碎规律 粒径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四物汤中挥发油包合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欢 何瑶 +2 位作者 刘婷婷 傅超美 周莉江 《中药与临床》 2015年第3期14-17,30,共5页
目的:优化四物汤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加入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挥发... 目的:优化四物汤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加入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包合的参数。结果:提取与包合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取当归、川芎饮片粉碎成中粉,加入8倍量水,浸泡30 min,水蒸气蒸馏提取5 h,收集挥发油,收率为0.89%;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为9.80:1进行包合,包合温度40℃,包合110 min,收集挥发油包合物,其挥发油利用率为81.17%,包合物收得率为87.40%。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能较好的提取四物汤中的挥发油,并有效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 星点设计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安痒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鑫 姜红 +3 位作者 张超 韩丽 许欣 李红彦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使用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安痒汤主要药效成分6-姜辣素和盐酸小檗碱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法提取,以6-姜辣素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并以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 目的:使用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安痒汤主要药效成分6-姜辣素和盐酸小檗碱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法提取,以6-姜辣素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并以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综合评分实验数据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作为网络的输出,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最优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条件为10.4倍量水、提取3次、1.3h/次。结论: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不需要增加试验次数就能分析试验中提取因素的变化规律和寻找最佳参数,该法可用于安痒汤提取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痒汤 BP神经网络 正交实验 层次分析法 6-姜辣素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以中药粒子设计技术改善小金丸混合均匀性 被引量:9
6
作者 任桂林 韩丽 +2 位作者 姜红 蒲清荣 兰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检测表明,不同厂家的8批次小金丸中阿魏酸(1)的含量差异较大。小金丸中当归含大量油性成分,会导致粉体发黏结块,因此以当归药材中的1成分为指标,通过中药粒子设计技术改善小金丸混合均匀性。根据每味药材的粉碎规律,将小金丸所含的10味... 检测表明,不同厂家的8批次小金丸中阿魏酸(1)的含量差异较大。小金丸中当归含大量油性成分,会导致粉体发黏结块,因此以当归药材中的1成分为指标,通过中药粒子设计技术改善小金丸混合均匀性。根据每味药材的粉碎规律,将小金丸所含的10味药材分为易粉碎和难粉碎物料,易粉碎物料粉碎50 min后再加入难粉碎物料粉碎3 min。所得粉体的d(0.9)粒径、颜色、1含量的RSD值均显著下降,提示改善了小金丸混合均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丸 阿魏酸 中药粒子设计 混合均匀度
原文传递
青黛饮片亲水性改性工艺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鑫 刘剑云 +6 位作者 张定堃 韩丽 郭治平 王玲 杨明 许欣 李红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通过筛选增强青黛亲水性的改性剂来研究改性剂与青黛作用方式,并优选出最佳改性工艺,制备适宜汤剂给药的新型饮片,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法以接触角为亲水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通过筛选出不同醇类试剂中最优的改性剂,再经过不同的干燥... 目的通过筛选增强青黛亲水性的改性剂来研究改性剂与青黛作用方式,并优选出最佳改性工艺,制备适宜汤剂给药的新型饮片,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法以接触角为亲水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通过筛选出不同醇类试剂中最优的改性剂,再经过不同的干燥温度对改性青黛进行热稳定性考察,结合不同醇类试剂、靛蓝、靛玉红的微观结构来初步探讨改性剂与青黛改性作用机制以及改性效果的热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探讨接触角与改善青黛亲水性的关系,并采用均匀设计初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不同醇类试剂相较于普通青黛都有改性效果,改性过程中醇分子的-CH3和-OH贡献不同,一元醇碳链越长改性效果越好,多元醇-OH越多改性效果越好,但从试剂的适用性及安全性考虑最佳改性剂为乙醇,最优改性工艺:改性剂用量为19%的乙醇、研磨23 min。结论醇类能有效改善青黛的润湿问题,使用乙醇作为改性剂可行性好,改性工艺稳定可靠,可以成功制备出青黛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 亲水性 改性剂 粉体改性 乙醇 均匀设计
原文传递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亮 王婷 +2 位作者 李娜 欧洪 王光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69,共5页
目的:建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乌头种苗检疫及栽培环境土壤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真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菌DNA,采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的r DNA-ITS区间序列进行扩... 目的:建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乌头种苗检疫及栽培环境土壤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真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菌DNA,采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的r DNA-ITS区间序列进行扩增,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回收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测得的ITS序列同Gene Bank中搜索到的相关ITS序列进行比较,运用DNAMAN比对出特异序列片段,利用特异序列片段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建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快速PCR检测方法。结果:从Primer Premier 5.0设计的8对引物中筛选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引物对L1A/L1B,该引物能够从乌头霜霉病病原菌DNA扩增出670 bp的具有检测价值的明亮条带,利用该引物也能够检测出乌头种苗、成株以及栽培土壤是否存在乌头霜霉病原菌。结论:筛选出的引物对L1A/L1B能够快速、简便、有效地检测出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建立的方法能用于对乌头种苗霜霉病的提前检测或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霜霉病 分子检测 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