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育结合”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路径——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孵化“医育结合+”为例
1
作者 杨航 李明张 +3 位作者 段尚英 王梅 吴忻晨 邱俊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4-28,共5页
近年来,多地开始探索医育结合这种新的模式,此模式也成为了深化医疗服务、发展科学托育的新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创新性孵化“医育结合+”,在医育结合的背景下探索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通过分析德阳地区医育结合现状... 近年来,多地开始探索医育结合这种新的模式,此模式也成为了深化医疗服务、发展科学托育的新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创新性孵化“医育结合+”,在医育结合的背景下探索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通过分析德阳地区医育结合现状,精选托育机构,构建专业团队,探索出在“医育结合+”的德阳模式,从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三大维度综合考虑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途径,并将中医药文化与蒙特梭利感官教育相结合,创新“视听嗅味触”课堂,通过五大感官教育传播中医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育结合 中医药文化 传播路径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医院建筑空间智慧化管理探索--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芳 邱波 +1 位作者 李莉 宋骏行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1年第9期89-92,共4页
分析了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空间管理的问题,结合该院的需求阐述了BIM技术在该院某住院楼空间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及探索。
关键词 医院空间管理 BIM技术 智慧化管理
下载PDF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73-1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各科病原菌的送检情况、抗菌药物的联用及使用频次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抽查各科2010年出院病历各60份,共1020份。结果存在病原学送检不及时及阳性率低、无指征和不合理联合使用抗菌... 目的通过对各科病原菌的送检情况、抗菌药物的联用及使用频次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抽查各科2010年出院病历各60份,共1020份。结果存在病原学送检不及时及阳性率低、无指征和不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未根据医院细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等问题。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尚存在较多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2016-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要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高莉 辛力华 +3 位作者 王芳 吴波 李睿 胡琼英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2016~2017年肠杆菌科主要病原菌在普通病房和ICU病房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分离自2016~2017年,本院主要2种革兰阴性肠杆菌和仪器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得出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目的:了解本院2016~2017年肠杆菌科主要病原菌在普通病房和ICU病房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分离自2016~2017年,本院主要2种革兰阴性肠杆菌和仪器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得出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所分离菌株构成比例前4位的肠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粘质沙雷菌;其中普通病房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41.7%),而ICU病房分离率最高的则为肺炎克雷伯菌(35.7%);2017年普通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50.9%)、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2016年呈下降趋势(P <0.05);2017年ICU病房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2016年升高明显(P <0.05);两年中,ICU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 <0.05)。结论:2017年普通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部分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2016年;2017年ICU病房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部分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16年;ICU病房分离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普通病房。临床应提高标本的送检率,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MIC法 耐药性
下载PDF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巨雯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8期202-204,共3页
在全球范围内,医院废水处理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医院废水来源复杂,处理难度大,但排放标准日渐严格,原有废水处理设施难以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升级改造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面临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医院废水处理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医院废水来源复杂,处理难度大,但排放标准日渐严格,原有废水处理设施难以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升级改造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例,分析其废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为同类医院提供参考。主要改造措施是在原有二级生化处理和消毒处理的出水位置增加一体化设备,进一步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实践证明,原有系统增加一体化设备后,悬浮物、氨氮等原超标指标得到有效处理,出水稳定达标,为医院更好地运营提供了保障。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应注重远期规划,为未来医院发展预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废水 升级改造 一体化处理
下载PDF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数智大脑”赋能优质医疗
6
作者 《中国卫生》 2024年第6期92-93,共2页
作为成德眉资经济带、成渝经济圈中城市群重要一极的德阳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四川前四,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德阳区域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优质中医服务能力长期在全省排名靠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市委、市... 作为成德眉资经济带、成渝经济圈中城市群重要一极的德阳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四川前四,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德阳区域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优质中医服务能力长期在全省排名靠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圈 经济发展水平 区位优势 德阳 经济带 城市群 带动力
原文传递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析——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例
7
作者 林宇航 陈俊伊 《广告大观》 2024年第22期0007-0009,共3页
下载PDF
党建引领促进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与构想——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凡 柯洪 +1 位作者 吴萍 赖正熬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1期220-222,共3页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医院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中医药迎来了新的春天。怎样把握机遇,推进中医院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是必然,也是要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医院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中医药迎来了新的春天。怎样把握机遇,推进中医院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是必然,也是要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促药学事业发展”的思路,结合顶层设计与分层实施,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坚持“把方向、守初心、夯基础、抓落实”的理念,在文化创建、工作融合、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特色打造、服务提升、载体创新、智慧科室建设等方面探索与规划,实现中医院药学工作质量提升和药事管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药学工作 “党建+业务”融合 高质量发展 探索规划
原文传递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VTE防控体系建设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要永卿 廖辛 +3 位作者 王亚梅 陈默 罗超 李水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184-186,共3页
VTE防控对于降低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按照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标准,构建了VTE院内防治管理体系。通过采取积极的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规范VTE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降低了院内VTE导... VTE防控对于降低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按照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标准,构建了VTE院内防治管理体系。通过采取积极的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规范VTE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降低了院内VTE导致的疾病负担。增加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生的规范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E防控体系 建设 应用
原文传递
党建引领重点专科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剑雅 陈秋 +5 位作者 刘娟 杜全宇 杨启悦 张晓冉 唐雪梅 富晓旭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4-6,共3页
创新"一引领·三工程·四型"的新时代医院专科党建工作方式,以党建综合引领专科发展,通过开展先锋工程、实践工程、文化工程激发医院专科活力,推进建设"四型"专科,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合作型。多途... 创新"一引领·三工程·四型"的新时代医院专科党建工作方式,以党建综合引领专科发展,通过开展先锋工程、实践工程、文化工程激发医院专科活力,推进建设"四型"专科,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合作型。多途径、多措施并举提高科室示范效应和影响力,发挥中医药学科特色和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科研究团队,以保证学科的持续发展。加强党建促进重点学科创新发展,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腾飞,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引领 医院专科 双一流 建设与发展
原文传递
结合我国中医药优势修订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丽娟 梁静涛 +3 位作者 陈大义 杨练 潘校琦 王世宇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1期96-99,108,共5页
培养具备中医药特色的预防医学人才,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目前开办预防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院校较少,且现有人才培养大多缺乏中医药特色教育。以目前开办预防专业的其中6所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医药特色的预防医学人才,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目前开办预防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院校较少,且现有人才培养大多缺乏中医药特色教育。以目前开办预防专业的其中6所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中医类课程设置情况及中医实践环节等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我校中医药特色,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优势,构建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强化中医药特色的实践能力运用,为中医药院校开办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预防医学专业 中医药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PDF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掌上金课’”的教学形式改革——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柯宇 程浩津 +2 位作者 李显科 江昀峰 安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寻找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优解,本文使用文献法就成都中医药大学所应用的“BOPPPS教学模式+‘掌上金课’”教学模型进行探析,该教学模型融合BOPPPS教学模式中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及总结六大板块,各板块相辅相成,... 为寻找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优解,本文使用文献法就成都中医药大学所应用的“BOPPPS教学模式+‘掌上金课’”教学模型进行探析,该教学模型融合BOPPPS教学模式中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及总结六大板块,各板块相辅相成,起承转合,以“掌上金课”教学平台为载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后台数据分析表明,自该教学模型投入使用,学习者群体参与性、师生互动率等均明显提高。“BOPPPS教学模式+‘掌上金课’”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维,改善高校教学现状,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能,有效弥补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掌上金课 教学形式改革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认识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晓辉 杨智豪 +1 位作者 杨行 金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在川居民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认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探讨对策。方法:2021年5-8月,对在川18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独... 目的:分析在川居民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认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探讨对策。方法:2021年5-8月,对在川18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有效问卷,发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被调查者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认识和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92.84%(480/517)。研究发现,被调查居民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认识水平与中医药知识需求、专业教育和接触频率等主要因素有关(P<0.05)。结论:建设职业化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健全专业中医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关注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中医药文化需求,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传播 专业背景 年龄 对策
下载PDF
中医药孕前防治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慧敏 曾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6-0060,共5页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进步,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西医对于病因为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的一小部分RSA,有一定治疗准则。但是对于大部分RSA,西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在孕前调理,为以后妊娠打下基础。本...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进步,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西医对于病因为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的一小部分RSA,有一定治疗准则。但是对于大部分RSA,西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在孕前调理,为以后妊娠打下基础。本研究在 CNKI、万方与维普三个数据库中,以“复发性流产”与“中医药”为主要关键词,对最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归纳了防治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中医药孕前防治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自噬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久术 周明阳 +3 位作者 王雪茹 黄苏苏 高泓 杜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0,I0036,共7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伤害,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持续的高糖环境改变了机体自噬水平,自噬被抑制或过度激活均会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速DPN进展,恢复自噬平衡,从而减轻神经损伤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DPN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方案,中医药在防治DPN的进程中以多靶点、多效应、多成分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中医药治疗DPN的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显示自噬是中医药治疗DPN的重要靶点,恢复自噬平衡可以减轻神经损伤、延缓神经细胞死亡进程,起到防治DPN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基于此,对自噬的调控及其在DP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单味中药或复方有效成分对自噬干预作用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DPN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自噬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DPN的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雪旺细胞 中医药 调控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宫腔粘连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丹丹 魏绍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性疾病,高危因素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术、流产后清宫术、宫腔镜手术、宫内节育器放置、宫腔感染等,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痛经、不孕等[1],严重影响女...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性疾病,高危因素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术、流产后清宫术、宫腔镜手术、宫内节育器放置、宫腔感染等,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痛经、不孕等[1],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力和身心健康。据报道,90%以上的IUA发病与宫腔操作及感染密切相关,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宫内感染的风险越大,IUA的发病率越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诊断性刮宫术 月经量少 宫腔操作 宫腔镜手术 人工流产 宫内感染 宫腔感染
下载PDF
能量代谢调控肠道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及中医药治疗优势初探
17
作者 朱焰 肖瑾 +4 位作者 杨阳 唐太春 汪淑婷 陈思琪 陈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53-2857,共5页
肠道干细胞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肠道稳态、肠道上皮更新、肠道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离不开能量的摄入与代谢,干细胞的分化命运受能量代谢的影响,且肠道屏障受损与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故... 肠道干细胞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肠道稳态、肠道上皮更新、肠道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离不开能量的摄入与代谢,干细胞的分化命运受能量代谢的影响,且肠道屏障受损与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故本文以肠道干细胞为中心,以能量代谢及代谢物为背景,探究能量代谢及代谢物如何调控干细胞功能和活性,从而调节肠道屏障功能,为多种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此外,随着现代医学在保护肠道屏障方面研究的深入,中医讲求“顾护脾胃”的理论逐渐显示出科学性,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干细胞 能量代谢 肠道疾病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近10年中医药技术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礼红 雷雪 +1 位作者 杨希 袁强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60-64,共5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及热点,为相关研究做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2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录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作者发...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及热点,为相关研究做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2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录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文量分析显示,2012年—2014年共14篇,2015年—2019年发文量共96篇,2020年—2022年发文量快速增长到237篇。研究机构分析显示,共有223个科研机构被纳入,其中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形成合作网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和北京西城区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合作网络,其他机构无关联性。关键词共现显示,主题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频次最高,其次是腰椎功能、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移位,干预方法中独活寄生汤、中医推拿、中药熏蒸出现频次最高。结论通过部分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了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涉及中医推拿、中药汤剂、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提供更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ITESPACE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
19
作者 李惠菁 郜然然 +3 位作者 刘敏 魏静 何翔 吴也可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0-1610,共11页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牙周炎(diabetic periodontitis,DP)的组方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中医药治疗DP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DP处方信息数据库...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牙周炎(diabetic periodontitis,DP)的组方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中医药治疗DP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DP处方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对纳入中药进行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ERB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预测疾病相关靶点;运用Venny平台得到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建立“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关键成分;以STRING平台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Vina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中医药治疗DP文献36篇,提取方剂50首,涉及药物100味;最常见的药物有泽泻、熟地黄、黄芪等,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味为主,归经以肾、肝经居多,系统聚类分析可归为6大类;筛选出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为核心药物组合,涉及18个活性成分、164个作用靶点,与DP有104个交集靶点;槲皮素、豆甾醇、山奈酚、β-谷甾醇、四氢鸭脚木碱、谷甾醇等为核心成分,AKT1、IL-6、TNF、IL-1B、PTGS2、JUN、TP53、ESR1、MMP9等为关键靶点;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3724项、细胞组成228项、分子功能404项;KEGG分析显示主要涉及23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具有良好亲和力。结论DP的中医治法主要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核心药物组合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P,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牙周炎 组方规律 补虚 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 作用机制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探讨潘氏细胞与肠道干细胞的交互作用及中医药作用的可能靶点研究进展
20
作者 罗国樑 张馨丹 +3 位作者 唐太春 朱焰 汪淑婷 陈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64-2868,共5页
肠道干细胞与潘氏细胞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肠道稳态及功能,肠道干细胞及潘氏细胞交互过程受到线粒体相关功能及能量转化的调控。中医药治疗肠道疾病的独特优势也体现在其对于线粒体及能量代谢的作用方面。本文探讨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对... 肠道干细胞与潘氏细胞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肠道稳态及功能,肠道干细胞及潘氏细胞交互过程受到线粒体相关功能及能量转化的调控。中医药治疗肠道疾病的独特优势也体现在其对于线粒体及能量代谢的作用方面。本文探讨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对肠道干细胞、潘氏细胞交互的影响,并探索中医药治疗肠道疾病中与线粒体相关的可能靶点,总结中医药对线粒体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进而恢复肠道稳态,缓解疾病。以期为基于线粒体研究肠道干细胞、潘氏细胞的中医药治疗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干细胞 潘氏细胞 线粒体 能量代谢 中医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