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羊飞龙 许伍环 +4 位作者 唐协林 黎乾科 刘胜华 何绍勇 侯小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开颅组两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血...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开颅组两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脑水肿及GCS评分、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重症监护时间、30天内病死率、90天mRS评分等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失血量、神经纤维束破坏程度、神经内镜组肺部感染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30天病死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内镜组90天mRS评分好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神经纤维束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额入路 基底节 脑出血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的影响
2
作者 周超 候启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6期0081-0083,共3页
对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14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留置中心实施导管留置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将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成... 对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14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留置中心实施导管留置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将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感染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对比上,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患者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神经外科 中心静脉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修位刚 张曼 +4 位作者 李定君 胡志强 黄昌仁 董劲虎 杨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情况及DACAA的解剖特点分为显微夹闭手术组及介入治疗组。22例26个动脉瘤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包括2例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共夹闭动脉瘤颈25个,烧灼切除1个。余10例10个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结果显微夹闭手术组23个动脉瘤完全夹闭,2个夹闭不全,1例载瘤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组中6例致密栓塞,1例瘤内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结论介入治疗适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轻、瘤颈较窄者;手术夹闭适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重、合并颅内血肿者。外科治疗易导致夹闭或栓塞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尤其是介入治疗更易发生,因而我们更倾向选择显微夹闭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显微外科治疗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修位刚 李定君 +4 位作者 张曼 董劲虎 黄昌仁 江涌 杨晓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DACAA)的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DACAA病例资料。采用CTA和(或)DSA诊断,16例病人共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均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术中解剖纵裂,不临时阻断载瘤动脉...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DACAA)的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DACAA病例资料。采用CTA和(或)DSA诊断,16例病人共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均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术中解剖纵裂,不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夹闭动脉瘤颈19个,烧灼切除1个。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后逐渐缓解。CTA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17个,夹闭不全3个;载瘤动脉闭塞3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动脉瘤复发1例。按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DACAA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手术风险.包括动脉瘤夹闭不全及载瘤动脉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高压氧预适应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宇星 熊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9期120-122,共3页
目的本文主要对高压氧预适应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及其机制作一个简要的总结。高压氧预适应可明显诱导脊髓、心肌、肝脏、肾脏、肺组织、骨组织等器官和组织对损伤的耐受,但对神经系统其保护机制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具体的分子机制尚... 目的本文主要对高压氧预适应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及其机制作一个简要的总结。高压氧预适应可明显诱导脊髓、心肌、肝脏、肾脏、肺组织、骨组织等器官和组织对损伤的耐受,但对神经系统其保护机制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减轻脑水肿诱导神经保护效应,目前仍处在初步推测阶段。深入研究高压氧预适应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将为今后其在高风险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前提基础,并极大提高大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为以后开发内源性神经保护药物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预适应 神经保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通过调控MEK5/ERK5信号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 被引量:7
6
作者 毛成远 顾应江 +1 位作者 侯小林 钱静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三七皂苷Rg1低(25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三七皂苷Rg1低(25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灌胃给药,1次/d,共8 w。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分析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Caspase-3、磷酸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5(p-MEK5)、MEK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p-ERK5)和ERK5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认知能力显著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升高,海马组织SOD活性及p-MEK5/MEK5、p-ERK5/ERK5水平显著降低,海马组织MDA、IL-1β、TNF-α水平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三七皂苷Rg1能显著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提高海马组织SOD活性及p-MEK5/MEK5、p-ERK5/ERK5水平,降低海马组织中MDA、IL-1β、TNF-α水平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P<0.05)。结论:三七皂苷Rg1能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海马组织炎症和氧化损伤,从而提高VD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EK5/ERK5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血管性痴呆 MEK5/ERK5信号通路 神经损伤
下载PDF
DTI在脑梗死后视辐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侯小林 李定君 +2 位作者 熊震 顾应江 李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 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d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H)患者的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进行定量检测,根据OR损伤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4例首次发病、MR... 目的 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d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H)患者的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进行定量检测,根据OR损伤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4例首次发病、MRI确诊单侧脑梗死患者,年龄44-75岁,平均59.5岁。DTI检查时间为发病2-7 d(平均4 d),经治疗1 m后复查DTI;取20例正常人为正常组对比,行DTI扫描,男、女各10例,年龄39-70岁,平均50岁。扫描后,原始数据经PHILIPS 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在侧脑室三角层面OR面积最大中央处,测量双侧OR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手动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重建OR并叠加到DWI参考像上,观察OR损伤程度,并将OR损伤类型各分为3组。采用SPSS11.5软件对20例正常组OR-FA、ADC值分别行配对t检验;各OR损伤类型分别行两侧OR-FA、ADC值配对t检验;1 m后复查与发病时患侧OR-FA、ADC值行配对t检(P〈0.05)。结果 正常组OR-FA、ADC值双侧经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组OR-FA、ADC值双侧经检验均有明显差异(P〈0.05);共15例(62.5%)患者患侧OR完整,未见明显异常;9例(37.5%)患者患侧OR损伤,OR-FA、ADC值明显异常。OR损伤分组双侧OR-FA、ADC值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因部分重建OR,明显劣于键侧;OR损伤分级越高,损伤越重;患者1 m后与发病时OR-FA、ADC值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有所减轻。结论 利用DTI可判断脑梗死患者OR受损程度,对评估其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视辐射 视野缺损
下载PDF
视辐射DTI成像在高血压性壳核脑出血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侯小林 顾应江 +3 位作者 杨东东 李定君 李成勋 曾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 63例单侧HPH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31例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32例,利用DTI技术比较两组病人视辐射损伤程度,ADL分级评价预后。结果经外侧裂岛叶...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 63例单侧HPH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31例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32例,利用DTI技术比较两组病人视辐射损伤程度,ADL分级评价预后。结果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2.9%,经颞叶皮质入路组为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术后视辐射损伤分型Ⅰ、Ⅱ、Ⅱ型分别有9、14、8例,经颞叶皮质入路组术后视辐射损伤分型Ⅰ、Ⅱ、Ⅲ型分别有6、9、17例,两组差异显著(U=362.00,P=0.049);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术后预后良好24例(77.4%),经颞叶皮质入路组预后良好15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9,P=0.019)。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在HPH术中保护视辐射及术后恢复均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扩散张量成像 视辐射 入路 经外侧裂岛叶 入路 经颞叶皮质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在四脑室肿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熊伟茗 姚源 +5 位作者 方升 但炜 谢延风 石全红 詹彦 王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探讨四脑室肿瘤手术前后脑电的变化特点,为诊断或鉴别诊断该类肿瘤所致的术后早期癫痫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四脑室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脑电及临床特征。结果 23例患者术前伴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四脑室肿瘤手术前后脑电的变化特点,为诊断或鉴别诊断该类肿瘤所致的术后早期癫痫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四脑室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脑电及临床特征。结果 23例患者术前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均无癫痫发作史,术前脑电显示:9例正常、8例散在性慢波增多、6例见阵发性节律性慢波。术后脑积水均得到缓解。围术期脑电显示:16例患者背景慢化,频率较术前减慢;3例患者背景慢化伴散在出现单个负向尖波/尖慢波,持续观察临床无癫痫发作;4例患者同步化节律性慢波+间歇性全脑暴发痫样放电,其中1例视频观察到有眼睑抽搐,3例虽无明显临床发作,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后经抗癫痫治疗,意识改善明显。结论四脑室肿瘤术后行视频脑电监测有助于诊断或鉴别诊断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特别是不典型的癫痫发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四脑室肿瘤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术后早期癫痫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小林 杨东东 +3 位作者 李定君 李成勋 曾林 顾应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 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性壳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壳核 视辐射 扩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下载PDF
儿童胸段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4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成勋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胸段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D)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儿童胸段SCIWORD的受伤方式、影像学检查、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案,从解剖、损伤机制、影像学特点来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儿童脊柱解剖有其特殊性。... 目的探讨儿童胸段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D)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儿童胸段SCIWORD的受伤方式、影像学检查、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案,从解剖、损伤机制、影像学特点来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儿童脊柱解剖有其特殊性。MRI可协助预后的判断。MPSS方案对ASIA A级无明显效果。结论儿童胸段SCIWORD ASIA A级临床疗效不佳,MRI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无需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能增强初步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 儿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贤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介绍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57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6.49%。结论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 目的介绍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57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6.49%。结论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立体定向 射频毁损术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血府逐淤汤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变化情况、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3 d,2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小,且术后3 d试验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1)。2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5%,低于对照组的14.86%(χ~2=5.024,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相比,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较为彻底地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血府逐瘀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1例腹膜前间隙巨大脓肿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莉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9期136-137,共2页
总结了1例腹膜前间隙巨大脓肿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护理措施有稳定患者情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伤口护理、管道护理,提供营养支持,应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等。认为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此类患者有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 腹膜前间隙 腹部脓肿 脓毒血症 护理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顾应江 侯小林 +3 位作者 杨东东 李定君 李成勋 曾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33,139,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8 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χ~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0.047)。结论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出血 壳核出血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锥体束 外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下载PDF
钻孔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启凤 熊震 邓莉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33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钻孔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n=76)、对照组(钻孔引流,n=57);术后24 h,评估2组疗效,检测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33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钻孔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n=76)、对照组(钻孔引流,n=57);术后24 h,评估2组疗效,检测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术后2周评价神经功能及其他术后指标;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inkin量表(mR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24 h,联合组血肿清除率[(83.63±5.95)%vs(62.66±9.66)%]及病情好转率(48.68%vs 28.07%)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TIMP-1、MMP-9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的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言语、肢体肌力维度评分均下降(P<0.05),2组间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ICU停留时间则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钻孔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疗效确切,但较单纯钻孔引流,联合治疗并未获得更显著的神经功能、短期预后改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 钻孔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翼 李定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51-555,共5页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系颅内动脉局部因物理、化学及生物损伤引起病理改变而产生的囊状瘤样突起,其形成、生长和破裂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获得性因素,动脉中膜缺损、Willis环解...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系颅内动脉局部因物理、化学及生物损伤引起病理改变而产生的囊状瘤样突起,其形成、生长和破裂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获得性因素,动脉中膜缺损、Willis环解剖变异和家族性遗传可能是其先天病因,而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壁组织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其后天发病的诱因。IA的形成、生长与破裂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血管塑形(vaseular remodeling)的过程。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示,血流应力是诱导IA形成、生长与破裂的首要因素¨J。血流应力可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邻近组织的急性反应及慢性适应性变化,后者常导致细胞间张力改变以适应外源性应力^[2]。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在IA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流应力通过VSMC的收缩或舒张引起动脉内径的改变,并通过动脉壁上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变化引起动脉的慢性改变心J。然而,VSMC在力学信号通过动脉壁感应并转变为生物学信号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笔者将VSMC的血管构筑、表型、分泌物、凋亡等病理生理改变对IA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发病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综述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邱游 李贤彬 顾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39-334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控制血压血糖、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疗程4周。...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控制血压血糖、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颅内压、血肿体积、中医证候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VEGF、ET-1、NO)、S100B、Cys C、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GC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颅内压、血肿体积、中医证候评分、VEGF、NO、ET-1、S100B、Cys C、NIHSS评分降低(P<0.05),ADL评分、GCS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管内皮功能、血清S100B和Cys C水平,降低颅内压,缩小血肿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瘀汤 常规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术
下载PDF
鞍区Rathke囊肿诊断与治疗
19
作者 李成勋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采用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头痛8例均好转,4例视力较前有所恢复。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MRI和内分...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采用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头痛8例均好转,4例视力较前有所恢复。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MRI和内分泌检查可以提供帮助,经蝶显微操作手术是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HKE囊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杜强 江涌 +5 位作者 李定君 酉建 彭里磊 周杰 彭汤明 刘洛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40-2342,共3页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血肿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给予静脉氨甲环酸(1g/d)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250mg,每日3次),持续1~...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血肿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给予静脉氨甲环酸(1g/d)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250mg,每日3次),持续1~5个月[(2.73±1.05)个月],随访6~10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CT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19例中有效13例(68.4%);无效6例(31.6%),其中3例(15.8%)因临床症状加重改用手术治疗,1例(5.3%)因血肿量及症状变化不大改为手术治疗,1例(5.3%)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治疗,1例(5.3%)失访。结论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氨甲环酸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