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李红兵 罗明飞 杨从尧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成都以"城乡文化一体化"为目标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惠及人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都需以解决供需矛盾、农民文化参与意识不高、资金投入筹集机制不完善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为主要任务,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 成都以"城乡文化一体化"为目标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惠及人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都需以解决供需矛盾、农民文化参与意识不高、资金投入筹集机制不完善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为主要任务,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城乡文化一体化 文化秩序
下载PDF
论高职辅导员管理经验——“留守经历”学生思想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君 《西部素质教育》 2015年第7期57-57,共1页
高职学生中有较大一部分人曾经是留守儿童,留守经历在思想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该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是高职教育面对的一个挑战。笔者在分析了学生特有的思想后,找出应对办法,即帮助构建和谐的亲子沟通、心理干预和自信重塑。
关键词 高职 辅导员管理 留守经历 思想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朱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8-59,共2页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活动是集理论、策略和实践为一体的动态开放体系,能够极大地调动师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素养的形成。"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对班级规模、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有特殊...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活动是集理论、策略和实践为一体的动态开放体系,能够极大地调动师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素养的形成。"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对班级规模、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有特殊的要求。"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需要科学的形成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 小班化教学
下载PDF
元认知理论下提升成人教育效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1,共4页
提升成人教育的效率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成人教育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基础、教学方法单一机械不能学生满足基本需求的现象,将元认知基本理论用于探索提高成人教育的效率。在分析了元认知的知识、体验和监控原理的基础上,通过... 提升成人教育的效率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成人教育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基础、教学方法单一机械不能学生满足基本需求的现象,将元认知基本理论用于探索提高成人教育的效率。在分析了元认知的知识、体验和监控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适合于成人教育的认知策略,研讨了成人教育实践的三种典型教学方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分析水平,促进其认知效率的提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成人教育 知识 体验 监控
下载PDF
文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衍生的教育启示
5
作者 朱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38-442,共5页
作为人类活动模式及社会价值的总和,文化是人类多维度广域精神活动的结晶。论文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研究了文化产生的机理——基于生产实践的感知、体验和内省。其次,以主体心理追求快乐、享受自由的自然需求为基准点,提出并研究了文化... 作为人类活动模式及社会价值的总和,文化是人类多维度广域精神活动的结晶。论文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研究了文化产生的机理——基于生产实践的感知、体验和内省。其次,以主体心理追求快乐、享受自由的自然需求为基准点,提出并研究了文化美的审视和感觉特性。最后,根据文化美的逻辑演绎和构建过程衍生分析了继承、发扬和创造先进文化需要并夯实的基础——重视健康心智培养下的教育启迪、实践感和环境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感知 内省 主观能动 审美意识 启迪 熏陶
下载PDF
蜀学渊渊:汉唐巴蜀诗经学述论
6
作者 李冬梅 朱君 《儒藏论坛》 2017年第1期76-89,共14页
巴蜀地区,人文荟萃,文化渊远,相传涂山氏之女曾创为南音,周公、召公取之以为《诗经》之《周南》《召南》。曹学佺《蜀中广记·著作记》亦记录江阳人尹吉甫作《崧高》《韩奕》《江汉》《罴民》四诗。至汉,文翁化蜀,取《诗经》教授于... 巴蜀地区,人文荟萃,文化渊远,相传涂山氏之女曾创为南音,周公、召公取之以为《诗经》之《周南》《召南》。曹学佺《蜀中广记·著作记》亦记录江阳人尹吉甫作《崧高》《韩奕》《江汉》《罴民》四诗。至汉,文翁化蜀,取《诗经》教授于学宫,自是巴蜀诗经学得以系统传授,代有才人。从史料记载来看,汉唐时期的巴蜀诗经学文献不是很多,但习治、传授《诗经》的学者却不在少数。从发展脉络来看,汉唐巴蜀诗经学的传授并不与中原诗经学的发展完全同步,而是有自己的地域属性和文化特征,如两汉之世,今文诗学盛行,且杂糅谶纬之学;蜀汉以至隋唐,古文诗学大兴,今文诗学衰落等,这都表明了巴蜀学者治《诗》不受中原诗学的束缚而是以自己的连续性保有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巴蜀 诗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