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性多学科综合实训项目在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曦 吴少平 +3 位作者 曾金光 游岚岚 张志 刘洪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评价在开放性综合实训室开展多学科综合实训项目对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本校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读的2014级122名学生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开展多学科开放性... 目的:评价在开放性综合实训室开展多学科综合实训项目对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本校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读的2014级122名学生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开展多学科开放性综合实训项目,对照组开展开放性实训练习。比较两组综合学科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比较两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①试验组综合学科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80.33±3.70 vs.74.56±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临床思维考核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87.58±3.15 vs.74.5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问卷调查中显示,试验组学生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肯定度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开放性综合实训项目在优化开放性实训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多学科综合性理论知识和影像技能掌握的程度方面得到了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提倡的"打造医教协同、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 多学科综合 实训项目 医学影像 职业胜任力
原文传递
造模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结构动态变化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璐希 吴少平 +7 位作者 黄雨 郑永基 王竹 李卓 刘中财 唐曦 喻钧伦 潘志华 《西部医学》 2021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2周之内局部骨质结构影像学与组织学变化,分析股骨头骺上区、骺下区及小转子的变化有无一致性。方法45只普通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与实验组(n=30),实验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 目的动态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2周之内局部骨质结构影像学与组织学变化,分析股骨头骺上区、骺下区及小转子的变化有无一致性。方法45只普通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与实验组(n=30),实验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第5、7、9、11、13 d分批行CT、MRI、Micro-CT与组织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其在骺上区、骺下区与小转子等不同部位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常规CT及MRI检查股骨头形态、密度/信号等未见异常改变;Micro-CT见骺上区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步出现骨小梁变细、稀疏、部分断裂和骨小梁间距增宽,第9 d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骺下区及小转子的改变不明显。组织学检查见实验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骺上区脂肪细胞增大,骨小梁变稀疏,部分断裂,空骨陷窝增多,髓腔内可伴发出血;骺下区及小转子骨小梁清晰整齐,未见空骨陷窝及髓腔内出血。结论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局部骨质结构呈现逐步加重的疏松变化趋势,主要发生部位为骺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早期 微型CT 骺上区 骺下区 小转子
下载PDF
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唐曦 杨松 +3 位作者 苟博 吴少平 江亮 刘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8期21-24,F0003,共5页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改进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15只兔)给予饲普通饲料;高脂饲料模型组(15只兔)给予高脂饲料(88.5%普通饲料+7...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改进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15只兔)给予饲普通饲料;高脂饲料模型组(15只兔)给予高脂饲料(88.5%普通饲料+7.5%蛋黄粉+6%胆固醇+4%猪油);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15只兔)喂养方式与高脂饲料模型组相同,并每周肌内注射胎牛血清蛋白,剂量250 mg/kg。在喂养12周时,对每组兔进行血清采集、超声股动脉探查,解剖兔的主动脉并进行病理学HE染色检查,分析兔血脂Ⅰ指标、超声探查股动脉结果、兔主动脉粥样斑块、HE染色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兔血脂Ⅰ检测的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在大体解剖上显示粥样斑块病变较高脂饲料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超声检查股动脉表明,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血管病变较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模型组明显。HE染色显示,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血管内皮下见更多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斑块形成。结论高脂喂养复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具有可行性,可更快速形成更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损伤 超声检查 高脂喂养
下载PDF
绿茶多酚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曦 苟博 +3 位作者 刘洪 杨松 吴少平 江亮 《西部医学》 201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究绿茶多酚对动脉粥样硬化抑制作用的效能及其机制,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1.5~2.0kg约2月龄的纯种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饲普通颗粒饲料(糖、蛋白质及脂肪各占总热量的62%... 目的 探究绿茶多酚对动脉粥样硬化抑制作用的效能及其机制,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1.5~2.0kg约2月龄的纯种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饲普通颗粒饲料(糖、蛋白质及脂肪各占总热量的62%、17%及21%);高脂饲料模型组:饲高脂饲料(7.5%蛋黄粉+1%胆固醇+3%猪油+88.5%普通颗粒饲料),蛋黄粉开始足量,胆固醇和猪油逐次增加(+0.5%/次),观察兔子无腹泻,进食量可则加,约3天左右加一次,直至目标剂量(胆固醇6%,猪油4%);高脂饲料绿茶多酚组:饲料同高脂饲料模型组+绿茶多酚100 mg·kg^-1·d^-1.均单笼喂养,常规饮水,每天每只进食总量控制在100~120g,连续喂养12周.实验末,经耳缘静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超声检查家兔髂外动脉及其远端血管情况;取主动脉组织,进行AS斑块面积及HE、MASSON染色检测.结果 高脂饲料模型组家兔主动脉内膜充满泡沫细胞,壁上可见斑块;高脂饲料茶多酚组家兔主动脉壁脂质沉积相对较轻.结论 绿茶多酚可降低高脂饲料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动物模型的血脂水平,缓解血管脂质性变和纤维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酚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素
下载PDF
间歇充气装置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在内科并发肺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叶如燕 唐曦 +1 位作者 吴少平 代文静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3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护理在应用内科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至2015年4月内科并发肺栓塞的高危患者150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分为三组,即IPC联合LMWH治疗组,LMWH组...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护理在应用内科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至2015年4月内科并发肺栓塞的高危患者150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分为三组,即IPC联合LMWH治疗组,LMWH组,对照组(各50例),分析各组的治疗疗效及全血粘稠度。结果三组患者经相应方案干预治疗、护理后:联合治疗组PE发生率4%(2/50),明显低于LMWH组20%(10/50)、对照组40%(2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化指标有所改善。结论本研究应用IPC联合LMWH护理方式到内科住院患者中,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装置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肺栓塞 护理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对鼠急性脑梗死及脑组织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沛秋 祝丹 +2 位作者 唐曦 林川 曾大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t-PAm)对鼠急性脑梗死溶栓作用及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 8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t-PA)、低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组(低剂量t-PAm组)及常规剂量组... 目的评价新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t-PAm)对鼠急性脑梗死溶栓作用及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 8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t-PA)、低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组(低剂量t-PAm组)及常规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组(常规剂量t-PAm组),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3h后进行相应治疗。观察溶栓24 h后脑梗死面积、神经损伤评分、脑出血的情况,并通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浓度的变化了解t-PAm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梗死后应用低剂量t-PAm[(108.5±27.3)mm^3]及常规剂量t-PAm[(68.3±17.2)mm^3]组梗死面积均较对照组降低,同时梗死面积与神经评分有明确的相关性(r=0.613,P=0.000),且低剂量t-PAm在溶栓的同时没有明显增加脑出血的概率。t-PAm还减少髓过氧化物酶的生成,并与t-PA组相比减少PAR-1的生成(P<0.001)。结论新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有较好的溶栓作用,同时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血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突变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