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CE评分及血清CKMB、CTnI、Mb在急诊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魏茜 王嘉川 方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在急诊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3年8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在急诊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3年8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进行分组,MACE组(21例)和非MACE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GRACE评分及CKMB、CTnI、Mb水平,分析GRACE评分及CKMB、CTnI、Mb水平与急诊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及预测效能。结果高危患者为23例(20.91%),中危患者为48例(43.64%),低危患者为39例(35.45%)。不同危险分层患者CKMB、CTnI和M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高危组高于中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GRACE评分、CKMB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增大、CKMB水平升高是急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CKMB水平与急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呈明显正相关(P<0.05)。GRACE评分、CKMB水平预测急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862,联合预测因子AUC为0.950,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95.51%,联合预测因子AUC显著高于单独指标(Z=4.169、7.269,P<0.001、<0.001)。结论GRACE评分及血清中CKMB、CTnI、Mb可用于急诊胸痛患者危险分层。GRACE评分、CKMB水平与急诊胸痛患者发生MACE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其短期预后,二者联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肌酸激酶同功酶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急诊胸痛 危险分层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老年HIV感染患者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门娅玲 何伶俐 +1 位作者 赵春蓉 王嘉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177-4181,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行HAART治疗的老年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 目的分析老年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行HAART治疗的老年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变化,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HAART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病毒学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1年,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免疫重建不良率为31.11%(42/135);患者病毒载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病毒学失败率为27.41%(37/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确证至治疗间隔>365 d、基线病毒载量>10万拷贝/ml、合并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HCV)均是免疫重建不良、病毒学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基线CD4^(+)≥200个/μl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HIV感染患者经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其中确证至治疗间隔、基线CD4^(+)、基线病毒载量、合并HBV或HCV与患者免疫重建、病毒学疗效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 CD4^(+)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受体-1对血流感染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的研究
3
作者 姜居 刘永芳 +4 位作者 周仲辉 汪光蓉 王嘉川 郑春梅 夏粉芳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18-825,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体-1(sTREM-1)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临床科室疑似血流感染患者191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血流感染组110例和局部感染组8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利...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体-1(sTREM-1)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临床科室疑似血流感染患者191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血流感染组110例和局部感染组8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中患者血清sTREM-1、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sTREM-1等各炎症指标对于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根据出院时疾病转归情况将血流感染组分为好转组50例和死亡组9例,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血清sTREM-1与各指标影响血流感染预后。结果①血清sTREM-1水平在血流感染组(735.38,1945.92)pg/ml>局部感染组(514.87,1071.22)pg/ml>健康体检组(173.26,308.24)pg/ml(P<0.001);②血清sTREM-1、PCT、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0.675、0.629、0.610(P<0.001);③血清sTREM-1[G+(720.98,1995.55)pg/ml vs.G-(738.63,1920.44)pg/ml,Z=-0.930,P=0.352]、PCT[G+(0.94,7.99)ng/ml vs.G-(0.61,19.59)ng/ml,Z=-0.071,P=0.943]值在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PCT[(3.39,42.83)vs.(0.97,10.28),Z=-2.224,P=0.026]、血清sTREM-1[(813.42,2338.55)vs.(591.84,1700.25),Z=-2.045,P=0.041]在死亡组中高于好转组,血浆白蛋白死亡组低于好转组[(20.00,29.35)vs.(26.89,35.53),Z=-2.81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血清sTREM-1为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TREM-1及PCT对于血流感染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且血清sTREM-1诊断效能稍优于血清PCT;血清sTREM-1不能很好的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类型;血清sTREM-1对血流感染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血清sTREM-1为影响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可溶性髓样细胞受体-1 降钙素原 预后价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成都地区45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门娅玲 何伶俐 +1 位作者 赵春蓉 王嘉川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究成都地区45岁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IV/AIDS)患者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式对2018—2020年期间成都地区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发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2018—2020年新报告成都地区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219例(3... 目的探究成都地区45岁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IV/AIDS)患者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式对2018—2020年期间成都地区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发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2018—2020年新报告成都地区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219例(35.67%),2018—2020年期间成都地区≥45岁HIV/AID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HIV感染者占72.60%,男性占75.80%,年龄主要分布于56~65岁(48.86%),主要分布地区为锦江区(39.73%),职业主要为服务业从业者(36.99%),67.58%的患者离异或者丧偶,民族主要为汉族(72.15%),2018—2020年HIV/AIDS患者以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22,5.65,1.92,5.68,1.12,2.12,0.39;P>0.05);75.34%经由异性传播,50.68%患者为就诊时检查检出,首次CD4细胞检查结果低于200个/μL患者占比较高(43.84%),有近81.28%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而患者死亡率达16.89%,2018—2020年期间患者传播途径、样本来源、首次CD4细胞检查结果、抗病毒治疗、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3.59,1.56,0.01,0.35;P>0.05);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2.10%)、乏力(42.01%)、淋巴结肿大(28.77%),51.14%为在门诊检查检出,患者多伴有至少1种机会感染合为感染类型主要有巨细胞病毒感染(56.16%)、结核分歧杆菌感染(36.53%),2018—2020年期间患者各项症状、就诊科室、合并机会感染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11,1.17,0.07,2.05,0.84,0.57,2.32,1.74,3.00,2.61,0.50,1.33,1.42,0.203;P>0.05)。结论成都地区45岁以上HIV/AIDS患者流行形式相对严峻,构成比以及发病率显示出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年龄45岁及以上患者应该制定个性化防控政策,有效抑制HIV/AIDS在中老年群体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伶俐 门娅玲 +2 位作者 赵春蓉 王嘉川 李羽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对2019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通过滚雪球抽样法招募的发生男男性行为的1 814例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HIV感染组127例,HIV未感染组... 目的 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对2019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通过滚雪球抽样法招募的发生男男性行为的1 814例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HIV感染组127例,HIV未感染组1 68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OR=1.705,P=0.009)、学历为高中及以下(OR=2.007,P=0.001)、被动肛交(OR=3.838,P<0.001)、性伴数>2个(OR=5.708,P<0.001)、从未/偶尔使用安全套(OR=2.315,P<0.001)、有灌肠(OR=6.820,P<0.001)、有自杀倾向(OR=2.117,P=0.013)均为MSM感染HIV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MSM感染HIV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拟合度较好(χ^(2)=6.185,P=0.62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MSM感染HI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CI为0.816~0.879。结论 年龄≤30岁、学历为高中及以下、肛交被动方、性伴数>2个、从未/偶尔使用安全套、有灌肠、有自杀倾向均为MSM感染HIV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性开展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