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艺术的叙事学解读——以成都电视台《成都全接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立 赵可嘉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2,136,共3页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以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为例,从其新闻文本中的叙事角度、叙述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民生新闻报道模式是如何高效引导舆论并创新舆论引导艺术的。
关键词 舆论引导艺术 民生新闻 叙事学 成都全接触
下载PDF
爱伦·坡名诗《乌鸦》的早期译介与新文学建设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爱伦·坡的名诗《乌鸦》在我国的早期译介过程中,受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与文学构建的影响,在我国新文学发展脉络中具有隐含性的前奏意义。《乌鸦》刚译介到我国,就引起了以《创造周报》、《文学周报》等刊物为中心的翻译大讨论... 爱伦·坡的名诗《乌鸦》在我国的早期译介过程中,受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与文学构建的影响,在我国新文学发展脉络中具有隐含性的前奏意义。《乌鸦》刚译介到我国,就引起了以《创造周报》、《文学周报》等刊物为中心的翻译大讨论,从《学衡》、《沉钟》、《真美善》推出的重译和茅盾的"拟写"这些翻译现象中,反映出我国早期知识分子于传统与现代的种种困惑中不同的文化选择以及在不同的文学立场上建构新文学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乌鸦》 新文学建设
下载PDF
“他者”视域下社交媒体中的城市形象研究——以“2020微博百大视频号”对成都的言说为例
3
作者 彭涛 杨勉 李韬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近年来,城市形象塑造的实践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但关注重心局限在主体塑造,对公众如何认知城市形象却甚少措意,因而难以对城市形象塑造成效作出准确判断.鉴此,借助“他者”视角,通过公众在社交媒体的日常言说分析其形象.结果显示,成都... 近年来,城市形象塑造的实践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但关注重心局限在主体塑造,对公众如何认知城市形象却甚少措意,因而难以对城市形象塑造成效作出准确判断.鉴此,借助“他者”视角,通过公众在社交媒体的日常言说分析其形象.结果显示,成都形象塑造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公众言说的成都与媒体描绘的成都,以及能真实感知的成都,都有一定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社交媒体 微博
下载PDF
宋代两首悼亡词的文化意蕴比较——苏轼《江城子》与贺铸《鹧鸪天》探微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勋宗 张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2-96,共5页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者却饱含深情、细腻地追忆了他们过往家庭的温馨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对亡妻浓浓的相思情愫。可以说这两首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悼亡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词 悼亡词 《江城子》 《鹧鸪天》
下载PDF
外国电影中的藏文化“刻板印象” 被引量:7
5
作者 寇才军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文章以《喜马拉雅》、《盐程万里》、《色戒》、《旅行者与魔术师》等国外新近有关藏族文化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分析了藏文化意象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的“刻板印象”。文章认为,当代藏文化电影作品延续了过去西方... 文章以《喜马拉雅》、《盐程万里》、《色戒》、《旅行者与魔术师》等国外新近有关藏族文化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分析了藏文化意象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的“刻板印象”。文章认为,当代藏文化电影作品延续了过去西方白人文化的“香格里拉”印象,在现代文化的“他者”之维上,继续加强了藏文化作为文化另类的形象塑造。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在藏族文化认同方面有双重影响:促进了藏文化的传播,同时又形成了藏文化未来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电影 藏文化 剥板印象 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时代性主题 全媒体生产 故事化表达——2016年广播新闻创新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谭筱玲 黄娟娟 《中国广播》 2017年第2期18-22,共5页
2016年,广播新闻在内容选取、生产和传播模式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上,广播媒体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主流作用;在生产和传播模式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媒体制作平台的搭建,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化供... 2016年,广播新闻在内容选取、生产和传播模式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上,广播媒体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主流作用;在生产和传播模式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媒体制作平台的搭建,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化供给侧改革;在表达方式上,用广播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新闻 创新 舆论引导 供给侧改革
下载PDF
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付雪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应用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其重要性被一再强凋,但应用文写作教学却似乎很难改变它的尴尬处境,教学效果难尽人意。为此,教者需要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应用... 应用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其重要性被一再强凋,但应用文写作教学却似乎很难改变它的尴尬处境,教学效果难尽人意。为此,教者需要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 教学方法 创新
下载PDF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异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李白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历来在系年、地点存在疑问,尤其经名家高步瀛、朱光潜的错误解释后,影响扩大,有必要加以理清。另外,本文还对诗歌的异文作了比较分析,倾向于"扬州花落子规啼"的文本。
关键词 李白研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系年 地点 异文
下载PDF
成都大学学生网络行为与意识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谭筱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0-82,共3页
本文根据对成都大学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网络行为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管理和展开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行为 成都大学学生 学生上网情况
下载PDF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平 李轼华 +1 位作者 徐仲旭 李建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林捷作为儿童时期就参加抗日文化活动的老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我党、我军组织领导的文艺演出;建国以后,长期从事川剧艺术院团的建设、管理工作。他熟悉川剧表演工作,遵循艺术规律,热爱川剧事业,尊重演职人员,为成都... 林捷作为儿童时期就参加抗日文化活动的老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我党、我军组织领导的文艺演出;建国以后,长期从事川剧艺术院团的建设、管理工作。他熟悉川剧表演工作,遵循艺术规律,热爱川剧事业,尊重演职人员,为成都市川剧院(团)的组建,演员的培养,曲目的整理,剧目的推出、川剧的传承与振兴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捷 川剧艺术 抗日的戏
下载PDF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轼华 蔡少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阳荣华,川剧变脸第一人,川剧脸谱艺术家。主攻川剧武生、老生,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主要代表剧目:《战袁林》、《战汉水》、《八仙过海》、《双八郎》等。采访中阳荣华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及对川剧振兴传承的看法。
关键词 阳荣华 川剧 变脸 川剧脸谱 艺术人生
下载PDF
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文艺的生态分解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永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引发了文艺的消费化热潮,与之伴随的是美学自身的价值消解,即放弃对美的本质的探寻和追求。马克思关于"需要的人的本质"的论述,有助于深刻认识消费的生态本性及其应有的人性内涵,启发人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 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引发了文艺的消费化热潮,与之伴随的是美学自身的价值消解,即放弃对美的本质的探寻和追求。马克思关于"需要的人的本质"的论述,有助于深刻认识消费的生态本性及其应有的人性内涵,启发人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的生态自觉,并促使文艺努力发挥生态分解功能。为此,应当深入认识生态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重视怀特海宇宙论美学的意义,积极发挥文艺生态批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文艺 生态分解者 宇宙论美学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到“英雄牌”痒痒挠——姜文“后革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 被引量:2
13
作者 寇才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分析导演姜文"后革命"电影《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的英雄叙事模式。虽皆讲述"英雄",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相关,但两部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主义"和"革命必胜"的宣传,而是在革命的"宏大叙事... 分析导演姜文"后革命"电影《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的英雄叙事模式。虽皆讲述"英雄",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相关,但两部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主义"和"革命必胜"的宣传,而是在革命的"宏大叙事"框架之下的"非正典叙事"。《鬼子来了》着力于"后革命"的民族文化反思,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的日本耻感文化对中国封闭的农民意识的威胁;而《让子弹飞》激动的却是一种男性的英雄原欲,其影视剧改编则是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乌托邦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文电影 英雄叙事 后革命书写 消费主义
下载PDF
天砺斯人——《张志烈文录》序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健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初夏,应四川师范大学老校长皮朝纲之约,张志烈、王重纲和我去狮子山四川师大文学院小聚。学子来归,文学院用一间清静闲雅的屋子,一杯清茶的简朴接待了我们。志烈要我为他新近将出版的书著,写一篇序文,我难堪重任又盛情难却。
关键词 张志 序文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大 文学院 皮朝纲 狮子山
下载PDF
从春到夏:何其芳的成都体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建锋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4期62-67,共6页
1938年2月至8月,何其芳在成都。在何其芳的成都体验里,成都处在沉睡与苏醒之间,处在循旧与趋新之间,处在"休闲"与"工作"之间。外在的两极对立与内在的心理动因合力将何其芳引向了苏醒、趋新和"工作"。如... 1938年2月至8月,何其芳在成都。在何其芳的成都体验里,成都处在沉睡与苏醒之间,处在循旧与趋新之间,处在"休闲"与"工作"之间。外在的两极对立与内在的心理动因合力将何其芳引向了苏醒、趋新和"工作"。如果说在山东莱阳,何其芳思想发生了初步的变化,那么从春到夏的成都体验,则让何其芳开始以行动去追寻自己理想,从而完成了诗歌与人生的双重"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成都体验 诗歌转型 人生转型
下载PDF
论宋朝过分重用、依赖文官的危害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3-87,共5页
宋朝是一个在政治上特别重用、依赖文官士大夫的朝代,但这是对五代历史过度的矫枉过正。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其危害。除了指出造成对外懦弱、外战外行等人们熟知的恶果外,首次从治官的角度论述了文牍主义和繁琐作风对政治生活的侵蚀,... 宋朝是一个在政治上特别重用、依赖文官士大夫的朝代,但这是对五代历史过度的矫枉过正。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其危害。除了指出造成对外懦弱、外战外行等人们熟知的恶果外,首次从治官的角度论述了文牍主义和繁琐作风对政治生活的侵蚀,容易粉饰太平苟且偷安,推动了权相政治迭出,治官活动与外交活动严重错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枉过正 文牍主义 权相政治 外交被动
下载PDF
拒检运动与新闻自由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昌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拒检运动是一场争取新闻、言论自由的斗争。新闻从诞生起就受到严厉的控制,国民党政府对新闻的严厉控制,引发了新闻出版界人士的不满和抗争。争取新闻言论的自由需要业界的一致行动,需要仁人志士的挺身而出。争取新闻、言论自由道路充... 拒检运动是一场争取新闻、言论自由的斗争。新闻从诞生起就受到严厉的控制,国民党政府对新闻的严厉控制,引发了新闻出版界人士的不满和抗争。争取新闻言论的自由需要业界的一致行动,需要仁人志士的挺身而出。争取新闻、言论自由道路充满曲折和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检运动 新闻自由 四川新闻出版界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评徐希平教授的《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世荣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2期96-97,共2页
徐希平教授的新著《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通过李杜与多元文化关系的个案解剖展现中华文化发展演变规律。资料丰富,条分缕析,论从史出。不囿陈见,勇于创获。具有较为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诗学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文艺本质问题的人本生态观审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艾莲 曾永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6-42,共7页
在关于文艺本质的论争中,"审美意识形态"说和"可以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说的对诘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两者关系的论述尚欠完备。后者则质疑前者以审美消... 在关于文艺本质的论争中,"审美意识形态"说和"可以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说的对诘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两者关系的论述尚欠完备。后者则质疑前者以审美消解意识形态,但其本身游移松动的表述也难免有淡化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之嫌。提出"审美性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但什么是审美性和怎样认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仍需深究。应该注意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功能内涵和产生原因的论述,并且进而从人本生态观认识意识形态和审美各自的生态本性及其本源性的相互关系。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艺不仅因对政治、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思想意识的反映和表达而获得意识形态性,更为重要的是,文艺审美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态调节方式,其涵盖并超越真善的审美价值乃是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内在根据。审美的生命和生态的价值比政治性和阶级性等传统观念更为本真和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生态观 对象性 节律感应 形式 生态本性
下载PDF
从“宣传工作”到“宣传文化”——传播学视野中的宣传刍议
20
作者 王珏 邱果 +1 位作者 屈陆 汪令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本文从宣传效果、宣传功能的角度分析我国宣传工作经历的四个阶段,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正将我国宣传工作引入新阶段... 本文从宣传效果、宣传功能的角度分析我国宣传工作经历的四个阶段,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正将我国宣传工作引入新阶段,也是对我国宣传文化系统在国家软实力构建过程中应承担文化传播功能的全新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软实力 宣传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