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情期大熊猫宫颈黏液结晶周期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良 侯蓉 +3 位作者 张志和 王成东 黄祥明 兰景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2,共2页
目前,圈养大熊猫的发情、排卵鉴定一般通过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测定及行为观察,但雌激素水平的测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对于发情行为不典型的雌性个体通过行为观察也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发情高潮。宫颈黏液评分法简便易行,已在人及... 目前,圈养大熊猫的发情、排卵鉴定一般通过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测定及行为观察,但雌激素水平的测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对于发情行为不典型的雌性个体通过行为观察也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发情高潮。宫颈黏液评分法简便易行,已在人及家畜的排卵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至今尚未见到关于大熊猫在发情周期中宫颈黏液评分及变化的报道。试验对发情期大熊猫宫颈黏液结晶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探讨,以期提供另外一种发情及排卵的鉴定手段,指导大熊猫的繁殖生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大熊猫 周期性变化 发情期 黏液 结晶 行为观察 激素水平 发情行为
下载PDF
大熊猫精子低渗膨胀试验与其他精子质量评估试验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刘玉良 侯蓉 +4 位作者 鲜红 张志和 王成东 黄祥明 兰景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6,共3页
利用解冻后的大熊猫冷冻精液,分别进行体外存活试验、顶体反应试验、异种穿卵试验和低渗膨胀试验,并对低渗膨胀试验与其他试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子低渗膨胀率与精子的体外37℃存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利用解冻后的大熊猫冷冻精液,分别进行体外存活试验、顶体反应试验、异种穿卵试验和低渗膨胀试验,并对低渗膨胀试验与其他试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子低渗膨胀率与精子的体外37℃存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5);与体外异种受精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P<0.01)。说明大熊猫精子的低渗膨胀试验可以作为精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精子 质量评估 相关性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在哺乳动物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瑞 刘玉良 +1 位作者 蔡志刚 侯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8-1011,共4页
综述了己酮可可碱在哺乳动物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概括了己酮可可碱在精子细胞浆内注射、人工授精、体外处理精液和口服使用对生殖细胞的改善作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概述了己酮可可碱对生殖细胞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人工授精 体外处理 精子细胞浆内注射
下载PDF
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钟志军 徐杰 +13 位作者 于爽 王玉飞 周冬生 黄祥明 乔凤 曲勍 杨洋 罗永久 刘学涵 原慧 陈燕芬 黄克和 陈泽良 彭广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83-1791,共9页
探究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基因组构成差异。通过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对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之间存在大量缺失基因,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缺失基因... 探究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基因组构成差异。通过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对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之间存在大量缺失基因,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缺失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4类:信息储存和传递;胞内活动处理;营养代谢、功能未知或仅了解部分功能,共鉴定到这类基因211个。深入认识了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基因组组成上的差异,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不同种以及亚型在毒力以及宿主特殊性提供了依据。大量缺失基因在19株布鲁菌标准株出现,构成了布鲁菌标准株不同种以及亚型之间的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标准株不同种型 比较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荧光报告质粒构建及其在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中的应用
5
作者 钟志军 乔凤 +8 位作者 于爽 任志华 徐杰 王玉飞 黄祥明 陈泽良 兰景超 吴孔菊 彭广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取质粒shuffling方法,将含GFPmut1的pPS858和能在布鲁菌中复制的质粒pBBR1MCS-2经KpnⅠ酶切后连接,转化DH5α,利用双抗性筛选重组质粒pBBR1-GFP。将荧光质粒转入布鲁菌,获得荧光标记布鲁菌,并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J77... 采取质粒shuffling方法,将含GFPmut1的pPS858和能在布鲁菌中复制的质粒pBBR1MCS-2经KpnⅠ酶切后连接,转化DH5α,利用双抗性筛选重组质粒pBBR1-GFP。将荧光质粒转入布鲁菌,获得荧光标记布鲁菌,并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J774A.1,探讨其用于细胞侵袭试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布鲁菌荧光报告质粒pBBR1-GFP,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后,在细胞内观察到带荧光的布鲁菌,且荧光强度与胞内细菌数成正比。细胞侵袭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细菌与细胞共孵育45min后,胞内细菌达到饱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布鲁菌的荧光质粒报告系统,可用于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荧光报告质粒 侵袭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