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传统品质评价的淡豆豉质量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艺涵
林王敏
+7 位作者
张水利
俞冰
南铁贵
康利平
李国凤
何锡远
詹志来
黄璐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总结的淡豆豉“香美而浓者佳”的品质评价经验,对黑豆与淡豆豉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并对淡豆豉不同发酵时间的主要发酵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明确炮制过程内在成分的转化规律,为淡豆豉现代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总结的淡豆豉“香美而浓者佳”的品质评价经验,对黑豆与淡豆豉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并对淡豆豉不同发酵时间的主要发酵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明确炮制过程内在成分的转化规律,为淡豆豉现代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黑豆及淡豆豉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借助Progenesis QI v2.3软件,采用负离子模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绘制S-plot图,选取|P|>0.1的化合物作为备选差异性成分。采用UPLC测定淡豆豉发酵期间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前酵期间每8 h取样,后酵期间每2 d取样,并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异黄酮含量动态变化。采取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样品及黑豆中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含量,通过味道强度值(TAV值)探讨各呈味物质对淡豆豉“美”味的贡献度。结果:从黑豆和淡豆豉中共筛选出19种差异成分,以大豆皂苷类和异黄酮类成分为主,发酵后含量均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淡豆豉前酵过程主要发生苷键水解反应,黑豆中所含异黄酮苷类物质大量降解转化为对应的苷元类物质,氨基酸等风味物质含量增势较为平缓;后酵过程则主要发生蛋白质降解反应,后酵8 d后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基本稳定,而各氨基酸总含量平均上升8~40倍,不同的氨基酸形成了淡豆豉特殊的风味,如鲜味物质谷氨酸TAV值始终领先于其他呈味物质,甜味物质如丙氨酸、缬氨酸对淡豆豉的贡献同样较大。结论:基于成分转化规律,结合传统“香美而浓”的评价指标,淡豆豉现有标准较难控制其发酵程度,建议细化淡豆豉性状描述,改为“气香,味鲜,微甘”,同时增加谷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等后酵程度指标性化合物为淡豆豉质控指标,以规范淡豆豉制作工艺,提高淡豆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黑豆
品质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
异黄酮
氨基酸
呈味物质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传统品质评价的淡豆豉质量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艺涵
林王敏
张水利
俞冰
南铁贵
康利平
李国凤
何锡远
詹志来
黄璐琦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
资源中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成都宝芎中药材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3702)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ZZ13-YQ-091)。
文摘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总结的淡豆豉“香美而浓者佳”的品质评价经验,对黑豆与淡豆豉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并对淡豆豉不同发酵时间的主要发酵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明确炮制过程内在成分的转化规律,为淡豆豉现代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黑豆及淡豆豉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借助Progenesis QI v2.3软件,采用负离子模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绘制S-plot图,选取|P|>0.1的化合物作为备选差异性成分。采用UPLC测定淡豆豉发酵期间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前酵期间每8 h取样,后酵期间每2 d取样,并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异黄酮含量动态变化。采取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样品及黑豆中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含量,通过味道强度值(TAV值)探讨各呈味物质对淡豆豉“美”味的贡献度。结果:从黑豆和淡豆豉中共筛选出19种差异成分,以大豆皂苷类和异黄酮类成分为主,发酵后含量均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淡豆豉前酵过程主要发生苷键水解反应,黑豆中所含异黄酮苷类物质大量降解转化为对应的苷元类物质,氨基酸等风味物质含量增势较为平缓;后酵过程则主要发生蛋白质降解反应,后酵8 d后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基本稳定,而各氨基酸总含量平均上升8~40倍,不同的氨基酸形成了淡豆豉特殊的风味,如鲜味物质谷氨酸TAV值始终领先于其他呈味物质,甜味物质如丙氨酸、缬氨酸对淡豆豉的贡献同样较大。结论:基于成分转化规律,结合传统“香美而浓”的评价指标,淡豆豉现有标准较难控制其发酵程度,建议细化淡豆豉性状描述,改为“气香,味鲜,微甘”,同时增加谷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等后酵程度指标性化合物为淡豆豉质控指标,以规范淡豆豉制作工艺,提高淡豆豉质量。
关键词
淡豆豉
黑豆
品质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
异黄酮
氨基酸
呈味物质
Keywords
SSojae Semen Praeparatum
black soya bean
quality evaluati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isoflavone
amino acids
taste-producing substanc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943.1 [医药卫生—药剂学]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传统品质评价的淡豆豉质量分析
王艺涵
林王敏
张水利
俞冰
南铁贵
康利平
李国凤
何锡远
詹志来
黄璐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