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承泣穴治疗溢泪30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蓉新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48,共1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溢泪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双侧承泣穴配合艾灸治疗。结果30例,总有效率为93.7%。提示:针灸承泣穴治疗本病有温通气血的功效。
关键词 溢泪 针灸疗法 承泣穴 治疗
下载PDF
针灸双向调节作用浅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钰玲 张新星 《广西中医药》 2006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双向作用 腧穴
下载PDF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淑琼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9期24-25,共2页
目的调查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1~12月,针对我市内37个综合性医疗单位进行基层医院,组成调研小组,结合与中医专家访谈,自制调研问卷,对医疗单位的中医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针对全市37家综合性医疗单位的调研中发现... 目的调查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1~12月,针对我市内37个综合性医疗单位进行基层医院,组成调研小组,结合与中医专家访谈,自制调研问卷,对医疗单位的中医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针对全市37家综合性医疗单位的调研中发现,中医护理工作已在大部分医院内开展,并设有专职人员进行护理,作为一种常规护理方式的加强性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中医针法、灸法、推拿、按摩、刮痧、换药、拔罐、熏洗等方法较为常用;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及前景认识方面,大部分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情况良好,对中医护理的前景认识比较乐观。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更在老年性疾病、慢性病、预防及康复保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调研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针刺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钟祖建 潘娟 黄乐平 《河北中医》 2007年第9期821-822,共2页
关键词 多动秽语综合征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救治白附子中毒1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钰玲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78,共1页
患者,女,41岁,2005年9月5日入院。服中药后全身麻木3小时。患者于3小时前在家中服中药汤剂(含白附子40g)后,喉咙干涩,随即出现口唇、四肢麻木,逐渐全身麻木,伴头昏乏力,恶心欲吐,心慌胸闷,腹部隐痛,汗出肢冷,并出现手指... 患者,女,41岁,2005年9月5日入院。服中药后全身麻木3小时。患者于3小时前在家中服中药汤剂(含白附子40g)后,喉咙干涩,随即出现口唇、四肢麻木,逐渐全身麻木,伴头昏乏力,恶心欲吐,心慌胸闷,腹部隐痛,汗出肢冷,并出现手指关节屈曲僵硬,不能伸直。家人助其刺激咽喉催吐,吐出胃内容物约400mL,但症状仍未缓解,急送本院。经急诊科洗胃后收住院。诊见: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哕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痛,双手指屈曲痉挛,下肢不肿,舌淡、少苔,脉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附子 中毒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头针治疗脑源性偏瘫、失语7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伟 《现代临床医学》 1998年第3期159-160,共2页
脑源性偏瘫、失语是中老年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笔者采用头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失语78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疗效观察 头针治疗 脑源性疾病 偏瘫失语 头针疗法 脑血栓形成 刺激区 中老年常见病 原发性高血压 脑血管病
全文增补中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曾宪容 刘鸣 +9 位作者 吴滨 张世洪 饶萍 吴景芬 温天明 李林 刘军 刘福友 伍雪英 杨友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针刺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了解其安全性,探索在目前国情下进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关于针刺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来自成都市六家市级以上医院的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随... 目的 初步探讨针刺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了解其安全性,探索在目前国情下进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关于针刺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来自成都市六家市级以上医院的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非针刺组。针刺组49例,接受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和常规治疗(即对症、支持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非针刺组52例,接受常规治疗。主要疗效判定指标:(1)随访期末死亡/残障率;(2)随访期末死亡/远期住院率。次要疗效判定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2)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两组病例入选时基线资料可比性好(P>0.05);(2)6个月随访时针刺组死亡/残障率、死亡/远期住院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2、0.49-1.73;0.73、0.51-1.05;差异无显著意义;(3)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组略优于非针刺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t=1.04.P>0.05);(4)针刺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5)失访率低,6个月随访率达95.05%。结论 由于样本量有限,尚不能证明针刺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远期住院率是否优于对照组,但显示针刺治疗是安全的。在现有条件下失访率不超过5%,本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是可行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疗法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