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段萌 朱丽 +3 位作者 吴蓓 王丽 王玥莲 李继科 《河北中医》 2016年第7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加减,治疗8周后,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加减,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 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1.4%,优于对照组(24.1%,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2.0%,对照组5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TBi L、PT均降低,Alb、PT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乙型 湿热 黄疸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醒脾益气法治疗肝衰竭的临床信息分析
2
作者 叶庆 王林 +6 位作者 胡蓉 王丽 李继科 高峰 段萌 毛创杰 曾义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期60-63,共4页
根据陈定潜主任中医师会诊的肝衰竭病例,记录其症状、舌脉象及用药等并进行频次分析,从以上分布规律上总结出重型肝炎肝气郁滞、湿毒阻络、肝脾气虚的本质,从用药规律上体现出陈定潜老师醒脾益气、疏肝通络的治疗思想。
关键词 陈定潜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湿毒 肝衰竭 醒脾益气 疏肝通络
下载PDF
醒脾益气、疏肝通络法配合人工肝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庆 曾义岚 +5 位作者 李继科 王玥莲 高峰 刘大凤 段萌 毛创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脾益气、疏肝通络法治疗乙肝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17例符合筛选标准的住院乙肝肝衰竭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8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治等... 目的探讨醒脾益气、疏肝通络法治疗乙肝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17例符合筛选标准的住院乙肝肝衰竭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8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治等西医综合方法并联合人工肝治疗;试验组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醒脾益气、疏肝通络法-肝脾疏络饮)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叶酸(total bile acid,TB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ubin time,PT)均较前下降,其中试验组的PT和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PTA、ALB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其中试验组PTA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阴转率(36.2%)虽高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3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入组后人工肝次数以及较入组前增加的人工肝次数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所有入组患者中共死亡9例,在2周内、4周内及8周内死亡例数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但两组总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事件。结论醒脾益气、疏肝通络法(肝脾疏络饮)治疗乙肝肝衰竭是有效安全的,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和减少人工肝次数上较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益气 疏肝通络 肝脾疏络饮 湿毒 乙肝肝衰竭
下载PDF
不同代谢状态慢性乙肝患者肝脏酶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大凤 陈竹 +8 位作者 曾义岚 赵本南 兰丽娟 刘亚玲 王永 包蕾 欣怡 胡芯华 罗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代谢状态肝脏酶学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CHB不同代谢状态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 ALP、GGT均随着糖代谢状态恶化而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代谢状态肝脏酶学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CHB不同代谢状态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 ALP、GGT均随着糖代谢状态恶化而明显增加(P<0.05),有脂肪肝组ALP、GGT水平高于无脂肪肝者(P<0.05);AST、ALP、GGT随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而有升高的趁势,在有无代谢异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糖代谢异常及脂肪肝主要导致ALP、GGT升高,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亦可能导致AST、ALP及GGT升高,其他代谢异常对肝脏酶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不同代谢状态 肝脏酶学 差异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