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喆 何政伟 伍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9-183,205,共6页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都江堰市许多新的地质灾害,恢复重建工作不断遭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根据重灾区都江堰市震后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坡度、震后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土地利用现状、河...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都江堰市许多新的地质灾害,恢复重建工作不断遭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根据重灾区都江堰市震后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坡度、震后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土地利用现状、河网密度等6个评价指标,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都江堰市进行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经过精度验证,结果显示震后都江堰市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5.8%,主要位于"5.12"特大地震发震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山推覆构造带上;地质灾害中等危险区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15.8%;地质灾害低危险区和较低危险区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68.4%,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植被发育、坚硬或半坚硬的岩组地区,将评价结果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用地布局、农村集中居住区点位叠加,科学准确地揭示出研究区震后建设用地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从空间上对建设用地的安全布局进行了预警,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GIS 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下载PDF
MATLAB软件与ALOS遥感影像在震害建筑物自动识别中的应用——以都江堰市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曾繁如 何政伟 李喆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震害建筑物的自动识别可为震害的快速评估与救灾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从震害建筑物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灰度的特征入手,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区ALO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MATLAB平台下对影像进行灰度增...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震害建筑物的自动识别可为震害的快速评估与救灾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从震害建筑物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灰度的特征入手,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区ALO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MATLAB平台下对影像进行灰度增强处理、数学形态学重构以及连接、填充处理,并结合区域统计特性最后自动识别震害房屋。结果表明,利用ALOS影像丰富的纹理特征及空间结构信息与MATLAB在数学形态学处理中的优势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取震害建筑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软件 ALOS遥感影像 震害建筑物 自动识别 数学形态学 都江堰市区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自贡市长山盐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喆 吴敏宁 +1 位作者 何政伟 夏福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22-226,110,共5页
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选取土壤湿度、土地利用/覆盖、地形地貌、土壤盐碱化、土地压占与破坏指数为影响要素层,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主要细节为指标层,建立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 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选取土壤湿度、土地利用/覆盖、地形地貌、土壤盐碱化、土地压占与破坏指数为影响要素层,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主要细节为指标层,建立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方式提取评价指标信息,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以及标准化,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研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将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山盐矿 RS与GIS技术 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地震前后都江堰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喆 何政伟 许辉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17,共6页
都江堰市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全域性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停滞,灾后恢复重建的2年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以都江堰市1∶5万地形图... 都江堰市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全域性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停滞,灾后恢复重建的2年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以都江堰市1∶5万地形图、ETM+与Quickbird遥感影像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地震前后都江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方向以及变化程度等特征.结果表明:都江堰市地震前(2004—2008年)耕地、园地与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增加,地震后(2008—2010)即震后恢复期,园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灾后重建两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达到1.69%,是地震前4年(0.62%)的近3倍;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主要是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土地利用变化率震后达到0.5%,是震前4年(0.24%)的2倍多,说明都江堰市的土地利用一直处于发展期,特别是震后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不断加大.最后分别从自然、人口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并针对都江堰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布局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的基本发展模式,对都江堰市的土地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地震 都江堰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