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区433例0~6岁学龄前儿童结肠镜检查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蒋茂林 万朝敏 +4 位作者 谢晓丽 向梅 邓孝智 商丽红 李静 《西部医学》 2021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肠镜诊断,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0~6岁学龄前儿童433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肠镜诊断,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0~6岁学龄前儿童433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0~3岁组227例,4~6岁组206例。比较两组便血、腹痛、便秘、腹泻、肛门/肠道包块等检查原因。比较两组在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息肉、血管异常疾病检出率。分析儿童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结果433例患儿共完成440例次结肠镜检查,382例次结肠镜插入到盲肠,完成全结肠检查,盲肠插镜率为86.8%。主要检查原因包括便血281例,不明原因腹泻114例,腹痛13例,肛门/肠道包块12例,便秘5例,肠道术后3例,下消化道异物2例。两组在便血、腹痛、便秘、腹泻、肛门/肠道包块等检查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3例患儿共396例检出病变,其中慢性结肠炎158例,结直肠息肉127例,过敏性结肠炎62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异常5例,其他过敏性紫癜、肠结核、痔疮、肛瘘、消化道异物等共39例。两组在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息肉、血管异常疾病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不良事件45例,9例腹痛,22例术后发热,14例出血,多为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无穿孔发生。结论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对慢性腹泻、便血等疾病病因有重要诊断作用,学龄前儿童结肠镜下检出疾病有其特定疾病谱,0~3岁和4~6岁疾病分布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学龄前儿童 病因学分析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15
2
作者 商丽红 周梦瑶 +2 位作者 熊励晶 谢晓丽 许红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间腹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腹痛缓解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不同分为<24 h组(n=68)、24 h~组(n=64)、48~72 h组(n=60),根据引...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间腹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腹痛缓解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不同分为<24 h组(n=68)、24 h~组(n=64)、48~72 h组(n=60),根据引入肠内营养种类不同分为氨基酸配方组(n=53)、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组(n=67)和普通食物组(n=72);比较不同组别患儿临床症状反复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在回顾性研究基础上,招募了16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在腹痛缓解后均采用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喂养,根据腹痛缓解后喂养时间不同分为<24 h组(n=52)、24 h~组(n=59)、48~72 h组(n=55);比较三组患儿腹痛、皮疹、便血症状反复发生率及静脉营养使用率、静脉激素使用率、出院时体重降低发生率。结果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腹痛缓解后24~<48 h开始肠内营养及引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行肠内营养,患儿不仅临床症状反复发生率低,且其家属满意度最高(P<0.0167)。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腹痛缓解后24~<48 h开始引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行肠内营养患儿皮疹、腹痛反复发生率低,静脉营养使用率及患儿出院时体重下降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在腹痛缓解后24~<48 h引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喂养是合理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过敏性紫癜 肠内营养 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粉 满意度 儿童
下载PDF
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向梅 杜敏 +1 位作者 邓孝智 商丽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500例Hp感染初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PPI为基...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500例Hp感染初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PPI为基础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试验组采用PPI为基础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溃疡治疗效果和Hp根除情况。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及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中口腔炎、便秘、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恶心、呕吐和腹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三联疗法 布拉氏酵母菌 儿童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24h食管pH监测在儿童疑诊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临床表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杨 谢晓丽 +1 位作者 熊励晶 杜丽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监测在儿童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不同临床表现中的应用。方法:纳入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门诊通过临床表现疑诊为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监测在儿童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不同临床表现中的应用。方法:纳入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门诊通过临床表现疑诊为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119例患儿,并对其进行24 h食管pH监测。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分为3组:A组为典型反流症状,B组为非典型反流症状,C组为消化道外症状,其中A组60例,B组29例,C组30例。比较3组病理性GER患儿的总pH值<4的总时间百分比、立位pH值<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pH值<4的时间百分比、pH值<4的反流次数、酸反流>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Boix-Ochoa得分、酸反流指数等指标。结果:A组40例(66.67%)为病理性GER;B组20例(68.97%)为病理性GER;C组20例(66.67%)为病理性GER。3组患儿病理性GE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理性GER患儿的pH值<4的总时间百分比、立位pH值<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pH值<4的时间百分比、pH值<4的反流次数、酸反流>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Boix-Ochoa得分、酸反流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4 h食管pH监测在GERD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荐用于非典型反流症状或消化道外症状起病的GERD、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或抗反流药物疗效欠佳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食管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疑诊 儿童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血小板比率指数对儿童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赵苏婧 杜敏 周杨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对儿童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成都市妇女...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对儿童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胆道闭锁组,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55例非胆道闭锁患儿作为非胆道闭锁组,比较两组患儿以及胆道闭锁组不同肝硬化程度患儿的生化指标、超声弹性成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MMP-7、APR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胆道闭锁患儿LSM、MMP-7及APR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MMP-7及APRI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结果 胆道闭锁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LSM、血清MMP-7水平及APRI均高于非胆道闭锁组,而血小板计数低于非胆道闭锁组(P<0.05)。70例胆道闭锁患儿均存在肝纤维化,其中明显肝纤维化、轻度肝纤维化分别46例、24例,明显肝纤维化的胆道闭锁患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LSM、血清MMP-7水平及APRI均高于轻度肝纤维化患儿,而血小板计数低于轻度肝纤维化患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胆道闭锁患儿LSM与MMP-7、APRI均呈正相关,MMP-7与APRI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SM联合血清MMP-7、APRI诊断胆道闭锁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235%、81.342%、83.142%,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结果。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MP-7、APRI对儿童胆道闭锁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血小板比率指数 儿童 胆道闭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梅 熊励晶 +5 位作者 谢晓丽 廖雪春 马小珍 欧小琴 杨静 蒋茂林 《西部医学》 2018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2012~2014年住院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将杯状病毒感染患儿分成两组:A组67例患儿...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2012~2014年住院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将杯状病毒感染患儿分成两组:A组67例患儿使用口服补液盐Ⅲ;B组74例患儿不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012~2014年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共1064例,其中杯状病毒感染267例(25.1%),三年分别为28.4%(93/328)、21.6%(100/463)、27.1%(74/273)。在267例中141例人杯状病毒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其中A组67例患儿脱水纠正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且血钠浓度较B组患儿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血钾浓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杯状病毒感染是成都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可有效缩短腹泻病程、脱水纠正时间以及减少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补液盐Ⅲ 人杯状病毒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熊励晶 商丽红 +2 位作者 欧小琴 李杨 谢晓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了解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据年龄、性别、病情进行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118)和强化营养组(n=107)。对照组未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 目的了解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据年龄、性别、病情进行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118)和强化营养组(n=107)。对照组未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组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根据病情给予静脉激素,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总时间、静脉激素使用率和时间、住院期间症状有无反复、全静脉营养使用率、体重降低发生率、禁食>5 d比例;并在出院后随访3个月,了解症状有无复发。结果两组住院总时间、全静脉营养使用率、禁食>5 d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激素的使用比例和时间、症状反复、体重下降比例均高于强化营养组(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儿均恢复了正常饮食,两组消化道症状复发率均小于20%,主要以腹痛为主要表现(83.33%,30/36),其次为呕吐和腹胀,无消化道出血表现,予以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间消化道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减少静脉激素的使用,降低体重的下降,但是对住院总时间和出院后复发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过敏性紫癜 丙氨酰-谷氨酰胺 儿童
下载PDF
四川省单中心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熊励晶 欧小琴 +3 位作者 李杨 杜敏 毛萌 谢晓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四川省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及相关临床和卫生经济学特征。方法使用STAMP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因消化系统疾病住... 目的评价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四川省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及相关临床和卫生经济学特征。方法使用STAMP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因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将所有筛查的患儿根据评分分为低度风险组(LR组)、中度风险组(MR组)和高度风险组(HR组),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数据。结果共纳入评估患儿3 672人次(男2 372人次,女1 300人次),〈2岁儿童2 021人次,2~5岁儿童803人次,〉5岁儿童848人次。筛查出LR患儿147例(4.00%)、MR患儿2 296例(62.53%)、HR患儿1 229例(33.47%)。平均住院日(P〈0.001)、住院总费用(P〈0.001)、药费(P〈0.001)、抗生素使用比例(χ2=21.66,P〈0.001)、全静脉营养使用比例(χ2=46.43,P〈0.001)、血制品使用(χ2=45.00,P〈0.001)不同风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次以上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风险组中具有营养障碍的患儿比例:LR组4.08%(6/147例)、MR组2.05%(47/2 296例)、HR组31.90%(392/1 229例),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共146例,主要位于HR组。MR组和HR组均以消化道感染为最常见疾病[MR组66.33%(1 523/2 296例)、HR组68.27%(839/1 229例)],HR组还可见口腔炎、消化道术后、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食管疾病、消化系统结构畸形、周期性呕吐、营养不良、急性肠梗阻。结论营养风险可导致疾病经济负担的增加,STAMP量表为四川地区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 消化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励晶 杜敏 +2 位作者 李杨 商丽红 谢晓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12-1514,共3页
营养治疗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治疗和随访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SCD)在1951年提出,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针对碳水化合物种类的饮食限制:只允许摄入单... 营养治疗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治疗和随访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SCD)在1951年提出,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针对碳水化合物种类的饮食限制:只允许摄入单糖类碳水化合物,去除双糖和大多数的多糖、淀粉等复杂碳水化合物,但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并适当减少经过加工的肉类或其他加工食品。目前SCD治疗IBD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理论假设在于:(1)IBD患者肠道发生炎症后会引起双糖酶功能的降低,因此只能吸收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2)IBD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改变饮食结构能调整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改善IBD症状。已有来自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和个案报道初步提示SCD改善儿童IBD症状和维持缓解的临床有效性,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SCD中对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限制,为指导IBD患儿的饮食提供了参考。但是具体执行需要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常见食品进行食谱的设计,同时兼顾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 炎症性肠病 儿童
原文传递
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静 熊励晶 +3 位作者 杜丽娜 蒋茂林 杨静 谢晓丽 《肝脏》 2020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突变基因及预后。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基因确诊为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 目的探讨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突变基因及预后。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基因确诊为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进行随访。结果 6例患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95 kg,均于婴儿期起病。4例以皮肤黄染退而复现就诊,1例以生长迟缓就诊,1例以腹胀就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6例患儿AST、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均升高,3例患儿ALT升高,2例伴血乳酸升高以及3例甲胎蛋白升高,1例白蛋白降低、2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基因分析提示SLC25A13基因突变,包括:c.852-855del、c.615+5G>A、c.1177+1G>A、IVS16ins3kb、c.1362C>G、1210G>T c.1660-c.1661insGAGATTACAGGTGGCTGCCCGGG。就诊后予以无乳糖、强化中链甘油三酯配方奶喂养,其中5例平均治疗24 d症状明显缓解,1岁以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病例6就诊时已出现肝硬化、腹水、肝功能衰竭,伴发感染,最终放弃治疗。平均随访年龄1岁9月,均有喜高蛋白高脂饮食偏好。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原因分析时应考虑到NICCD,早期就诊,早期行基因分析有助于早期确诊,确诊后给予饮食干预,治疗效果好,预后可,但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乏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失钠性腹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综述) 熊励晶 谢晓丽(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778-782,共5页
先天性失钠性腹泻(congenital sodium diarrhea,CSD)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于宫内起病的肠道钠吸收异常,导致粪便中钠含量增高的难治性分泌性腹泻。其临床表现和突变基因具有多样性,根据临床表现及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可分为非综合征型... 先天性失钠性腹泻(congenital sodium diarrhea,CSD)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于宫内起病的肠道钠吸收异常,导致粪便中钠含量增高的难治性分泌性腹泻。其临床表现和突变基因具有多样性,根据临床表现及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可分为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失钠性腹泻(non-syndromic congenital sodium diarrhea,non-sCSD)和综合征型先天性失钠性腹泻(syndromic congenital sodium diarrhea,sCSD),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基因分析结果。目前已知的突变基因包括SLC9A3基因、GUCY2C基因和SPINT2基因。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少数患儿可发展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失钠性腹泻
原文传递
婴幼儿重型肝炎1例
12
作者 商丽红 谢晓丽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784-78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2个月24d。因"腹泻2d,5h内惊厥3次"于2010年11月18日9:05入院。大便1~2次/d,量大,黄稀便。入院前5h,出现惊厥发作,呈双目上翻凝视,双上肢强直,无痉挛,持续约1~2min,不伴发热,吐沫,尖叫,无大小便失禁,共约3次。... 1临床资料 患儿,男,2个月24d。因"腹泻2d,5h内惊厥3次"于2010年11月18日9:05入院。大便1~2次/d,量大,黄稀便。入院前5h,出现惊厥发作,呈双目上翻凝视,双上肢强直,无痉挛,持续约1~2min,不伴发热,吐沫,尖叫,无大小便失禁,共约3次。间歇期神萎。孕期母乙肝大三阳,余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婴幼儿 惊厥发作 大小便失禁 乙肝大三阳 临床资料 双上肢 无痉挛
下载PDF
2006-2015年成都地区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谢晓丽 熊励晶 +3 位作者 商丽红 刘丽荣 任敏 何树森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 对成都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患儿进行病毒学监测,了解引起腹泻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为指导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2006年3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并送四川省... 目的 对成都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患儿进行病毒学监测,了解引起腹泻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为指导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2006年3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并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RNA提取与检测,并记录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与分型;采用RT-PCR方法对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 共收集1-59月龄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份共2 331份(男1 446份,女885份),阳性检出率58.0%,以7-12月龄为好发年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8.3%,11 -12月份为流行季节.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3.3%,9月份为流行季节,诺如病毒GII为主要感染株,未发现暴发流行.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5%,主要于1-3月份检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5.1%,主要于5-8月份检出,2011年有过小流行.2007年以后,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较前明显下降,而同时杯状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2010-2015年杯状病毒成为引起5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毒之一.绝大多数病毒性腹泻患儿为急性病程(91.2%),以轻度脱水为主,其次为中度脱水,无重度脱水.可伴消化道外表现,轮状病毒的消化道外表现较杯状病毒多见,但在随访中均恢复正常.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常见原因,成都地区以轮状病毒、杯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流行病学 儿童
原文传递
2008年至2015年成都地区5岁以下患儿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励晶 邓孝智 +2 位作者 向梅 廖雪春 谢晓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四川地区A组轮状病毒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送四川省疾病预防...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四川地区A组轮状病毒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送四川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检测,记录临床资料。提取粪便标本病毒核酸,利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抗原,反转录(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检测粪便标本共计2 122份,检出病毒标本1 210份(男843例,女367例),A组轮状病毒总体检出率为26.3%(558/1 210例),2009年后占病毒性腹泻比例较前有所降低。7~12月龄为主要感染人群,11-12月份为流行季节。成都地区儿童G分型总体分布以G1型所占最高,其次为G9型与G3型:G1型在2010年出现流行高峰;G3型的流行位于中等强度;G2型于2012年出现小高峰;G9型在2011年之后呈陡然上升趋势,成为2012年至2015年的优势G分型。P分型总体以P[8]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P[4]型:P[4]型的流行处于中等强度,2011年至2012年较前稍有增高;P[10]型仅在2009年出现一过性流行高峰。G/P组合总体以G9P[8]最多见,其次是G1P[8]、G3P[8]和G2P[4]。G3P[8]在2008年为优势株,但之后降低,在2012年至2013年较前增加;同时G1P[8]在2009年后逐渐增加,为2009年至2011年优势株,但2012年及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G9P[8]取代。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较易合并呼吸道症状和肝功能、心肌损害。 结论成都地区A组轮状病毒仍为5岁以下腹泻患儿主要病原,但近年较前下降。G9型于2012年后明显增多,P分型总体仍以P[8]型所占比例最高,2012年后以G9P[8]为优势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5岁以下儿童
原文传递
2012~2014年成都地区杯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商丽红 熊励晶 +2 位作者 刘丽荣 邓孝智 谢晓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近年来杯状病毒所致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唯一一家儿童病毒性腹泻标本收集哨点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67例5岁以下杯状病毒所致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近年来杯状病毒所致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唯一一家儿童病毒性腹泻标本收集哨点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67例5岁以下杯状病毒所致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67例患儿中,男169例,女98例。1岁以内患儿占74.9%(200例)。2012~2014年杯状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8.4%、21.6%、27.1%。杯状病毒的流行为夏秋季(8~10月)。诺如病毒Ⅱ检出率为85.8%(229/267)。244例(91.4%)患儿为急性病程。大便性状改变以水样便为主(219例,82.0%),部分含有黏液和/或血丝。发热以中-高热为主。53.9%(138例)的患儿出现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59.6%(159例)的患儿出现了菌群失调。结论杯状病毒已成为成都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Ⅱ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病珠;杯状病毒的流行季为夏秋季;1岁以下婴幼儿为杯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病人群;水样泻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儿童
原文传递
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孝智 熊励晶 +6 位作者 向梅 袁岚 张利兵 郭浪涛 闫焕 商丽红 谢晓丽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与疗效,以及多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因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施行胃镜下探... 目的探讨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与疗效,以及多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因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施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接受的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次数,将其分为A组(n=11,扩张术治疗次数≤2次)与B组(n=14,扩张术治疗次数>2次)。统计学比较2组患儿的胃镜下探条扩张术相关因素。对2组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后存活的患儿,于末次扩张术治疗后开始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进食及生长发育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9月。对2组患儿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与受试者家长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本研究25例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首次接受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时的年龄为27~575d;所有患儿共计接受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76次,每例患儿平均约接受3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胃镜下探条扩张术后并发症:1例患儿术后发生食管瘘,1例患儿发生食管水肿。(2)本研究A组患儿末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前狭窄指数(SI)值显著高于B组患儿,末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探条最大直径显著小于B组患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9,P=0.002;t=4.263,P<0.001)。(3)本研究接受治疗的25例患儿中,1例患儿因末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后发生食管瘘而死亡。对存活的24例患儿于末次胃镜下探条扩张术后的进食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42个月,平均为7.4个月;91.2%(22/24)患儿生长发育正常;1例患儿发生食管水肿,1例患儿发生胃食管反流。截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吞咽困难及食物梗阻症状,无一例患儿因食管狭窄再次接受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结论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安全、有效。多次扩张可增加患儿食管直径,从而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导致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次数增多的原因,以及证实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CEA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食管闭锁 吻合口狭窄 探条扩张术 胃镜检查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