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区特应性皮炎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冉琴 徐海涛 +3 位作者 王敏 黄旭蕾 路遥 赖沙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常见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情况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儿童皮肤科门诊2013年9月—2016年8月就诊的AD患儿42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查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IgE的抗体。结果 424例特应...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常见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情况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儿童皮肤科门诊2013年9月—2016年8月就诊的AD患儿42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查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IgE的抗体。结果 424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中,阳性患儿268例。阳性率为63.81%。6月~1岁组阳性率为66.96%。1~3岁组阳性率为66.02%,3~12岁组阳性率为51.54%。424例特应性IgE抗体阳性率及积分由高到低(前5位)为鸡蛋白、牛奶、屋尘、屋尘螨/粉尘螨、虾。6个月~1岁组与3~12岁组最常见过敏原是鸡蛋白及牛奶,3~12岁组最常见过敏原是屋尘、屋尘螨/粉尘螨。结论 12岁以下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过敏原为鸡蛋白、牛奶、屋尘、屋尘螨/粉尘螨,但不同年龄组最常见过敏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儿童 特异性IGE
下载PDF
自发消退的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一例
2
作者 詹同英 路遥 黄旭蕾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罕见的表皮下大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与感染、肿瘤和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通常预后良好,有自发消退趋势。本文报道一例儿童LABD,可能由感染引起。该患者皮损一个...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罕见的表皮下大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与感染、肿瘤和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通常预后良好,有自发消退趋势。本文报道一例儿童LABD,可能由感染引起。该患者皮损一个月后完全消退,随访一年余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感染 自发消退
下载PDF
儿童荨麻疹及特应性皮炎过敏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唐瑶 徐海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1-502,共2页
过敏性皮肤病是儿童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逐渐增多。吴英等圆报告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关,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符合率达80%~90%,是过敏反... 过敏性皮肤病是儿童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逐渐增多。吴英等圆报告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关,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符合率达80%~90%,是过敏反应的基础。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过敏原体内试验诊断方法,具有安全和易操作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婴幼儿。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荨麻疹及特应眭皮炎(AD)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寻找其可能的过敏原,为预防及治疗其疾病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特应性皮炎 试验结果分析 荨麻疹 儿童 变态反应性疾病 血清特异性IGE 过敏性皮肤病
下载PDF
婴儿过敏性皮肤病食物过敏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海涛 唐瑶 +4 位作者 冉琴 王敏 路遥 赖沙 黄旭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婴儿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婴儿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皮肤科诊治的1岁以下1294例过敏性皮肤病婴儿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过敏性皮肤病婴儿皮肤...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婴儿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婴儿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皮肤科诊治的1岁以下1294例过敏性皮肤病婴儿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过敏性皮肤病婴儿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排序依次为:鸡蛋清>花生>鸡蛋黄>小麦>大豆>小虾>鱼>牛奶;较强阳性(+++)和强阳性(++++)过敏原总阳性率排序依次为:鸡蛋清>牛奶>鸡蛋黄。观察组鸡蛋清、鸡蛋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鸡蛋清较强阳性(+++)和强阳性(++++)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最容易导致1岁以下婴儿过敏性皮肤病的食物为鸡蛋清、花生、鸡蛋黄、小麦、大豆,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食物为:鸡蛋清、牛奶、鸡蛋黄;6个月以上婴儿更易出现鸡蛋清、鸡蛋黄过敏,并且鸡蛋清的致敏性更强。通过检测过敏原可以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原 皮肤点刺试验
下载PDF
中国12城市0-7岁儿童皮肤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3
5
作者 郭一峰 李萍 +12 位作者 汤建萍 韩秀萍 宗文凯 王华 刘强 肖风丽 邹晓燕 卫风蕾 王敏 程茹虹 顾恒 马琳 姚志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 调查中国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皮肤病患病率。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选择我国12个城市作为调查点,以0-7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分层抽样,并以40个预防接种门诊和84个幼儿园为调查现场。由经过培训... 目的 调查中国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皮肤病患病率。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选择我国12个城市作为调查点,以0-7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分层抽样,并以40个预防接种门诊和84个幼儿园为调查现场。由经过培训的皮肤科医师完成问卷调查和皮肤科体检。结果 共调查20 033人,年龄0.08-6.83(2.41 ± 1.82)岁。7 823人患有皮肤病,总患病率为39.05%,12城市患病率依次为大连66.96%、上海56.73%、武汉55.49%、太原49.18%、成都47.16%、南京41.93%、重庆41.03%、合肥35.98%、深圳33.87%、长沙31.37%、北京23.52%、沈阳(13.42%)。共调查40种皮肤病,在调查的20 033人中,患病率最高的10种疾病依次是湿疹/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18.71%,3 749例)、寻常型鱼鳞病(6.25%,1 253例)、毛发苔藓(5.73%,1 148例)、尿布皮炎(5.29%,1 059例)、丘疹性荨麻疹(5.25%,1 052例)、血管瘤/血管畸形(3.86%,774例)、白色糠疹(3.45%,691例)、感染性皮肤病(2.59%,519例)、荨麻疹(1.72%,344例)和接触性皮炎(0.5%,100例)。结论 中国城市学龄前儿童人群中皮肤病总患病率达39.05%,以湿疹/特应性皮炎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皮肤疾病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静 崔蓉 李乐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822-1823,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患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替利嗪 荨麻疹 慢性病
下载PDF
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和IgE检测对湿疹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孙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936-2937,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抗体IgE(sIgE)和IgG(sIgG)在诊断湿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湿疹患者(实验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食物sIgE和sIgG,并与35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抗体IgE(sIgE)和IgG(sIgG)在诊断湿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湿疹患者(实验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食物sIgE和sIgG,并与35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食物sIgG阳性率(43.2%)明显高于sIgE(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sIgG(5.7%)和sIgE(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食物过敏原是牛奶和鸡蛋,其次为虾、蟹和鱼。联合检测sIgG和sIgE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sIgG或sIgE。结论食物sIgG和sIgE可能参与湿疹的发病,联合检测食物sIgG和sIgE可以提高湿疹血清学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变应原 特异性IGE 特异性IGG
下载PDF
小汗腺痣伴胼胝样改变1例报告
8
作者 李乐平 王才惠 宋林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255-256,共2页
患者,女,31岁,因"手掌、足底皮肤出现增厚、皮疹、脱屑26年"于2010年1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诉自5岁起手掌、足底皮肤即出现增厚、皮疹、脱屑,具体发生时间不详,无自觉不适,无局部多汗,26年余无范围扩大或加重... 患者,女,31岁,因"手掌、足底皮肤出现增厚、皮疹、脱屑26年"于2010年1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诉自5岁起手掌、足底皮肤即出现增厚、皮疹、脱屑,具体发生时间不详,无自觉不适,无局部多汗,26年余无范围扩大或加重,之前未经任何诊治。无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外伤史、手术史,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痣 皮肤科检查 胼胝 妇女儿童 发生时间 疾病史 患者 成都市
下载PDF
阿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疱疹性瘭疽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海涛 冉琴 +3 位作者 王敏 蔡文玉 林翘 陈丽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73-774,共2页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疱疹性瘭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患儿口服阿昔洛韦片、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对照组15例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皮疹好转情况,记录临床指征并作疗效评...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疱疹性瘭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患儿口服阿昔洛韦片、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对照组15例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皮疹好转情况,记录临床指征并作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15例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率100%,对照组15例显效7例,进步7例,无效1例,有效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疱疹性瘭疽能更快控制病情,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婴幼儿 疱疹性瘭疽 疗效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银屑病20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古元霞 詹同英 +1 位作者 周兴丽 李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病理、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析20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男14...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病理、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析20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银屑病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4.75±13.13)岁,其中17例患者表现为银屑病先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发生,平均时间(18.03±14.69)年。治疗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5例患者皮损控制良好,病情较稳定,4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银屑病临床少见,临床工作中应警惕两种疾病并发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银屑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循环JNK通路相关磷酸酶可以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答
11
作者 叶颖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3期4-10,共7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血浆JNK (C-Jun N-terminal Kinase)通路相关磷酸酶(JNK pathway-associated phosphatase,JKAP)与银屑病患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以及JKAP对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TNFi)治疗银...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血浆JNK (C-Jun N-terminal Kinase)通路相关磷酸酶(JNK pathway-associated phosphatase,JKAP)与银屑病患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以及JKAP对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TNFi)治疗银屑病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该研究连续方便选取98例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接受TNFi治疗的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同期纳入100名健康志愿者(health controls,HCs)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浆JKAP表达水平。银屑病患者均接受依那西普治疗(etanercept,ETN)6个月,分别在治疗开始后的第1个月(M1)、第3个月(M3)和第6个月(M6)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估,并计算PASI 75和PASI 90应答率。结果血浆JKAP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HCs中的表达水平(P<0.001),且其可以很好地预测银屑病患病风险(AUC=0.726)。同时,血浆JKAP水平与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显著负相关(P=0.012)。治疗6个月后,65.3%的银屑病患者达到PASI 75,33.7%的患者达到PASI 90,同时,PASI 75(M6)应答者其血浆JKA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PASI 75(M6)应答者(P=0.002),且血浆JKAP表达水平对PASI 75(M6)应答有预测价值(AUC=0.695),而对PASI 90(M6)应答无预测价值。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更高的血浆JKAP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患者更不容易达到PASI 75 (M6)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9)。结论循环JKAP表达水平对于银屑病具有诊断价值,并且可以用来预测TNFi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KAP 银屑病 TNFi PASI 临床应答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冉琴 黄旭蕾 +2 位作者 徐海涛 王敏 邱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688-5691,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SSTIs患儿922例,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并采集脓液标本后培养SAU,乳胶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结果 SSTIs患儿感染位置以颈部感染为主16...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SSTIs患儿922例,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并采集脓液标本后培养SAU,乳胶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结果 SSTIs患儿感染位置以颈部感染为主162例占17.6%,手指甲沟的SAU分离率最高,占66.1%;1~12月的患儿SAU分离概率最高,为30.3%,且不同年龄组患儿分离出SAU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U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均>55%,对阿莫西林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SAU诱发的SSTIs多发于婴幼儿,其中脓肿较常见,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比较高,但是对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及阿莫西林敏感性较为理想,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万古霉素
原文传递
新生儿寻常型天疱疮一例
13
作者 王莲 黄旭蕾 +2 位作者 杨眉 周兴丽 李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24,共2页
患儿 男,3日龄,因"躯干、四肢部分皮肤破溃、糜烂3d"于2016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患儿3d前即出生时被发现头面部、四肢及腹股沟处皮肤部分破溃、糜烂,系第1胎第1产,自然出生,出生胎龄36周,生后l、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产... 患儿 男,3日龄,因"躯干、四肢部分皮肤破溃、糜烂3d"于2016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患儿3d前即出生时被发现头面部、四肢及腹股沟处皮肤部分破溃、糜烂,系第1胎第1产,自然出生,出生胎龄36周,生后l、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产程中无外伤.其母36岁,2016年4月因"口腔糜烂1个月"于华西口腔医院就诊,其时孕24周,未行病理活检,于我院完善外周血抗桥粒芯糖蛋白(Dsg)l抗体和3抗体检测,分别为1.69 x 10^5 U/L(>0.15 x 10^5U/L为阳性)、1.97x 10^5 U/L(>0.1x10^5 U/L为阳性),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并接受口服泼尼松(30 rr/d)治疗,口腔病损有所控制,其后不规则服药,其母亲孕期产前检查包括梅毒等性病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新生儿 APGAR评分 口腔糜烂 皮肤破溃 桥粒芯糖蛋白 医院就诊
原文传递
派特灵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海涛 赖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59-660,664,共3页
目的观察派特灵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电灼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3次及以上仍复发的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纳入A组,将同期收治的65例无治疗史的女... 目的观察派特灵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电灼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3次及以上仍复发的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纳入A组,将同期收治的65例无治疗史的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纳入B组。两组均接受外敷派特灵治疗:派特灵连续应用3 d,休息4 d,以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临床治愈率、疣体平均脱落时间、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B组治愈率分别为95.4%(62/65)、100.0%(6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疣体平均脱落时间为(13.86±3.06)d,短于A组的(22.45±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A组、B组均无复发,复发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出现轻微红肿疼痛4例、轻微瘙痒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10/65);B组出现轻微红肿疼痛3例、轻微瘙痒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8/6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派特灵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安全、有效;经多次电灼或激光治疗仍复发的患者外敷派特灵也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特灵 女性 外阴 尖锐湿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