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德会 刘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临床纳入颅脑外伤行开颅探查术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全面护理,观察2组治疗结局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结手术配合经验。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88.5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临床纳入颅脑外伤行开颅探查术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全面护理,观察2组治疗结局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结手术配合经验。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88.57%,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5.71%,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开颅探查术 手术配合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家丰 杨成 +3 位作者 崔伟 刘进 叶均 贾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5-1746,1747,共3页
目的对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分别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 目的对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分别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情况、术中止血情况、术中脑组织损伤情况、术后复查、病人恢复〔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性别、平均年龄、血肿、术前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为自手术开始切开头皮组织至缝合完头皮,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3.34±0.59)h〕明显短于颞叶皮层入路〔(5.69±1.27)h〕(P<0.05);2血肿清除:经外侧裂-岛入路组大部清除18例,占60.00%,部分清除9例,占30.00%;颞叶皮质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11例,占42.31%,部分清除12例,占46.15%;外侧裂-岛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率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组(P<0.01);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外侧裂-岛入路组经低功率电凝26例(86.67%)能顺利止血;颞叶皮质入路组20例(76.92%)能顺利止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价,经外侧裂-岛入路组预后良好有21例,占70.00%;颞叶皮质入路组11例,占4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基底节区出血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家丰 杨成 +1 位作者 崔伟 刘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952-954,共3页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以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入我院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共121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以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入我院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共121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头颅CT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以判断术后脑血管痉挛情况,并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病情分级、动脉瘤是否破裂等情况,与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患者的年龄≤50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d内进行手术、改良Fisher分级>Ⅱ级以及术前SAH次数≥2次以及Hunt-Hess>Ⅲ级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较高(P<0.05),而性别以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前应充分估计患者术前风险程度及术后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检测和护理,以更好的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夹闭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学 血管痉挛 颅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成 冯家丰 刘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收的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治疗,并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收的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治疗,并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患者比较治疗总有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型脑外伤患者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重型脑外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成 冯家丰 刘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60-461,共2页
目的对比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52例与骨瓣开颅术组34例。小骨窗开颅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法,骨瓣开颅术组... 目的对比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52例与骨瓣开颅术组34例。小骨窗开颅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法,骨瓣开颅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总有效率为61.7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应使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该方法较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术 骨瓣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比较
下载PDF
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杨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0期30-30,34,共2页
目的分析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患者。结果术后82例患者均通过头颅CT扫描,脑内挫伤位置血肿/原脑内小血肿增大者、减压窗... 目的分析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患者。结果术后82例患者均通过头颅CT扫描,脑内挫伤位置血肿/原脑内小血肿增大者、减压窗对侧硬膜外血肿者、大脑后动脉梗死者各占42.68%、4.88%、2.44%。82例患者中,恢复效果较佳者、中残者、重残者、植物生存者、死亡者、放弃治疗者分别占54.88%、19.50%、9.76%、8.54%、4.88%、2.44%。结论天幕切开在重症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应用,操作简单、安全,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幕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急诊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并重建颞肌附着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家丰 杨成 崔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于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并于钛网颞部重建颞肌附着点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58例因各种病因行去骨瓣减压术导致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17~62岁,平均36.2岁。颅骨缺损时...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于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并于钛网颞部重建颞肌附着点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58例因各种病因行去骨瓣减压术导致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17~62岁,平均36.2岁。颅骨缺损时间15周~25个月,平均5.8个月。颅骨缺损范围8 cm×6 cm^15 cm×12 cm。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并于钛网颞部相应位置重建颞肌附着点。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7 min。术后2例切口皮缘稍红肿,伴少量渗液,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2例出现头痛症状,切口愈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对塑形效果均满意,无咀嚼疼痛症状。头颅CT复查示,钛网及钛钉固定良好,颅骨形态对称;无皮下积液、颅内出血、钛网松动及外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并于钛网颞部重建颞肌附着点,基本实现了颅骨、颞肌及头皮各层解剖复位;具有并发症少、使用钛钉数目少、术后外观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 颞肌下颅骨修补 重建颞肌附着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