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明明 舒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6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血脂生化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平衡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法进行检验,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血脂生化指标(总... 目的分析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血脂生化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平衡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法进行检验,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血脂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水平及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24±0.16)mmol/L、载脂蛋白A(3.29±1.12)g/L、载脂蛋白B(1.54±0.32)g/L均高于参照组的(2.96±0.32)mmol/L、(2.16±1.33)g/L、(1.19±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阳性率分别为50.00%、47.50%、37.50%,高于参照组的20.00%、17.5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脂生化检验中采取分级检验法相对比拉网式检验法,检验精准度更高,检验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法 拉网式检验法 血脂生化指标 阳性率
下载PDF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明明 王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血样质量不合格率,0 min时的白... 目的评价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血样质量不合格率,0 min时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检测水平,不同时间点(0 min、30 min、1 h)的WBC、RBC、PLT检测水平,采血耗时。结果观察组血样质量不合格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 min时的WBC(6.7±0.7)×10^(9)/L、HCT(0.5±0.1)高于对照组的(5.3±0.8)×10^(9)/L、(0.4±0.2),RBC(3.0±0.5)×10^(12)/L、PLT(188.5±14.7)×10^(9)/L、Hb(110.2±11.1)g/L低于对照组的(3.8±0.6)×10^(12)/L、(233.5±16.1)×10^(9)/L、(123.3±10.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 min、1 h时的WBC、RBC、PLT检测水平低于0 min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min、1 h时的WBC、RBC、PLT检测水平与0 min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耗时为(16.1±1.5)s,短于对照组的(38.5±3.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稳定,并且血样质量高,检测耗时少,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液氮冷冻治疗跖疣面积变化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番 任英云 +4 位作者 刘建军 夏天保 尹萌萌 杜海平 吕世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2-544,共3页
冷冻治疗跖疣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仍有许多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如50%左右患者多次承受疼痛等不良反应、付出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仍不能治愈。临床医生如何尽可能早地预判出适合冷冻治疗的患者,减少失败率。... 冷冻治疗跖疣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仍有许多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如50%左右患者多次承受疼痛等不良反应、付出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仍不能治愈。临床医生如何尽可能早地预判出适合冷冻治疗的患者,减少失败率。再如第一次冷冻治疗后。许多患者的疣体面积较治疗前增大,这些面积增大的疣体是应该继续还是应该停止冷冻治疗,也没有临床研究数据供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跖疣 面积变化 治愈率
下载PDF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在前臂近心端与离心端的反应结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海平 兰瑞庚 +2 位作者 吴弢 舒宁 刘军连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观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不同部位的反应(红晕与风团)是否具有差异。方法以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左前臂桡侧近心端与离心端行皮肤点刺试验,8~10 min观察风团与红晕的最长径及中点垂直径,按公式计算风团和红晕的面积,... 目的观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不同部位的反应(红晕与风团)是否具有差异。方法以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左前臂桡侧近心端与离心端行皮肤点刺试验,8~10 min观察风团与红晕的最长径及中点垂直径,按公式计算风团和红晕的面积,行t检验,并比较近心端与离心端红晕面积、风团面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近心端红晕[(418.18±202.83)mm^2]与离心端红晕[(289.97±173.46)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5);近心端风团[(19.21±5.80)mm^2]与离心端风团[(15.32±5.08)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4,P<0.05);离心端红晕面积、风团面积均比近心端小。所有患者只有局部疼痛和瘙痒,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近心端与离心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前臂不同部位的反应存在差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判读时,应予以考虑,避免试验结果判定错误;临床医师在解读报告时,最好与实验室人员沟通,以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点刺试验 阳性对照 组织胺 临床观察 试验标准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筛查联合免疫印迹或核酸补充实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丽 唐卓芸 +4 位作者 张可依 李冬冬 罗岚 敖科萍 陶传敏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30-935,共6页
目的对第四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HIV抗原抗体筛查的所有样本资料,采... 目的对第四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HIV抗原抗体筛查的所有样本资料,采用HIV第四代抗原抗体试剂筛查,用第三代抗体试剂对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双份复检,复检样本均进行WB或HIV RNA的补充实验。结果HIV第四代抗原抗体试剂筛查217803例,其中筛查阳性718例,确证阳性513例,筛查阳性率为0.33%,确证阳性率为0.24%。所有筛查阳性样本经WB补充实验,确证阳性513例(71.45%)、阴性163例(22.70%)、不确定42例(5.85%);对于WB阴性和不确定的15例样本经HIV RNA检测6例阳性,随访4例患者有2例血清学转阳。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阳性样本536例,经WB确证阳性513例(95.71%),阴性6例(1.12%),不确定17例(3.17%);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阴性样本182例,经WB确证阳性0例(0.00%),阴性157例(86.26%),不确定25例(13.74%)。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阳性样本的确证阳性率(95.71%,513/536)明显高于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阴性样本(0.00%,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091,P<0.001)。WB确证阳性条带以全带和次全带为主(占82.26%),条带数≥5条带组的临界值指数值更高(P<0.001)。结论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阳性样本,确证阳性率高,需尽快做补充实验以明确诊断;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阴性样本,确证阳性率低,但对于有高危史的患者,应尽快做HIV RNA实验进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四代抗原抗体试剂 第三代抗体试剂 免疫印迹试验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