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社交软件估计成都市高校学生MSM人群规模 被引量:2
1
作者 代珍 何勤英 +2 位作者 王晓冬 刘芳 查海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2-754,共3页
目的估计成都市多区域高等院校学生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规模,为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社会组织招募高校学生志愿者,利用MSM社交软件Blued定位搜索,收集全市33所高校学生MSM在线情况,采用捕获... 目的估计成都市多区域高等院校学生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规模,为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社会组织招募高校学生志愿者,利用MSM社交软件Blued定位搜索,收集全市33所高校学生MSM在线情况,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MSM人群规模。结果成都市活跃于社交网络的高校学生规模数为1084人(95%CI:1041~1127),软件登记使用人数为8401人(95%CI:8311~8491)。成都市高校男学生中有2.08%使用过MSM社交软件,0.27%为MSM社交软件在线活跃的学生群体。被调查高校登记使用社交软件的学生MSM人群规模数最大1273人(95%CI:1204~1342),最小38人(95%CI:32~45)。结论成都市高校学生中使用男男社交软件的MSM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在成华区、双流区和郫都区等高校集中的区域,需采取相应的网络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MSM人群 社交软件 规模估计
下载PDF
成都市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振华 范双凤 +3 位作者 吴学庆 施雅莹 刘芳 何勤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8—2018年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开始ART的病例信息...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8—2018年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开始ART的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9945例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为4.45/1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0~、50~、200~349个/μL组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CD4≥500个/μL组的11.908(95%CI=9.838~14.412)、2.824(95%CI=2.484~3.212)和1.586(95%CI=1.420~1.771)倍。确证到治疗间隔≤30 d、31~365 d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366 d组的0.829(95%CI=0.734~0.935)和0.840(95%CI=0.755~0.934)倍。男性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女性的1.216(95%CI=1.090~1.356)倍,含齐多夫定初始治疗方案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含替诺福韦治疗方案组的1.272(95%CI=1.153~1.402)倍。结论成都市HIV/AIDS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基线CD4水平较低,确证后启动ART时间间隔较长、男性、含齐多夫定的初始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成都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扩大HIV检测阻碍因素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代珍 何勤英 +3 位作者 段振华 何世娇 刘芳 罗思童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了解在成都市18~24岁学生MSM中扩大HIV检测面临的相关阻碍因素。方法于2018年5-6月在全市采用方便抽样的形式,通过培训后的学生MSM调查员,使用流行社交软件招募认识的学生MSM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接受检测面临的阻碍或顾... 目的了解在成都市18~24岁学生MSM中扩大HIV检测面临的相关阻碍因素。方法于2018年5-6月在全市采用方便抽样的形式,通过培训后的学生MSM调查员,使用流行社交软件招募认识的学生MSM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接受检测面临的阻碍或顾虑因素、性行为和社交生活、对性向的看法、艾滋病基本知识、既往检测情况等信息。结果共纳入535名调查对象,其中有320人(59.8%)最近1年做过HIV检测。接受检测面临的阻碍或顾虑因素主要是"我担心/害怕我的检测结果为阳性"(80.7%)、"我觉得/担心检测点的地理位置不方便"(74.8%)和"我觉得/担心周围人发现我去做HIV检测后会产生异样眼光"(7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触过MSM社会组织(a OR=2.54,95%CI:1.67~3.87,P<0.001)、有过同性肛交性行为(a OR=2.36,95%CI:1.31~4.26,P=0.004)、有过同性临时性伴(a OR=1.63,95%CI:1.09~2.46,P=0.019)、知道暴露后预防用药(PEP)(a OR=1.75,95%CI:1.11~2.74,P=0.015)、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越高者(a OR=1.18,95%CI:1.03~1.36)最近1年HIV检测概率增加;与最近1年感染性病者相比,不清楚自己性病感染状况者(a OR=0.23,95%CI:0.05~0.98,P=0.047)检测概率减少。结论成都青年学生MSM中近1年内HIV检测比例仍然较低,扩大HIV检测存在个人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双重障碍,为此,有必要进一步破除障碍,开展针对性宣教以及精准干预学生MSM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检测 调查
原文传递
成都市HCV合并感染对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振华 奚静 +3 位作者 代珍 范双凤 吴学庆 何勤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03-1406,1446,共5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和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和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HCV合并感染对艾滋病ART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确诊的HIV/AIDS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V感染对艾滋病ART病毒学失败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共555例,另匹配HIV感染者555例。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年内,HIV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的中位数年均分别升高45.9个/mm3、37.1个/mm3。两组病例累计随访2 393.1人年,病毒学失败率为7.15/100人年(171/2 393.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HIV感染组的1.512(1.042~2.195)倍(P=0.030)。结论合并HCV感染可能是影响HIV/AIDS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丙型肝炎 合并感染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岳勇 梁娴 +9 位作者 毛毅 胡敏 韩德琳 速丽媛 陈恒 范双凤 张晓春 杨非 袁齐武 刘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截至2021年4月15日,经成都市入境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被分为疫苗接种组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截至2021年4月15日,经成都市入境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被分为疫苗接种组和疫苗未接种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临床指标、血清抗体和淋巴细胞检测。采用WPS 2019软件整理数据,采用R 4.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疫苗接种组20例(出现临床症状4例)和疫苗未接种组55例(出现临床症状16例)。疫苗接种组的首针接种时间分布为2020年7-11月,其中接种2剂次疫苗采用一次性接种方式有10例,采取2次间隔接种方式有10例,2次接种间隔14-57 d,完成疫苗接种与发病时间间隔87-224 d。两组病例的分类和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疫苗接种组病例分类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高(40.00%,8/20),而疫苗未接种组的临床分型以普通型的比例较高(76.36%,42/55)。两组病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个靶标(ORF1ab和N基因)Ct值、淋巴细胞亚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接种组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低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但新冠病毒血清抗体IgM、IgG及总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结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仍存在感染的风险,但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可迅速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对感染者产生一定保护作用,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病例分类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接种后感染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成都市梅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何世娇 代珍 +2 位作者 徐菁佩 范双凤 何勤英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21期2964-2967,共4页
目的了解2010—2019年成都市梅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成都市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成都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9 9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 目的了解2010—2019年成都市梅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成都市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成都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9 9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6/10万,报告发病率从41.66/10万上升至46.66/10万,年均增长1.27%。Ⅰ期和Ⅱ期梅毒(早期梅毒)发病率从2010年的18.49/10万下降至2019年的6.38/10万,年均降低11.15%。在梅毒病例构成中,以隐性梅毒为主,占71.80%,其构成比从2010年的51.98%上升至2019年的85.01%。女性发病率(35.49/10万)高于男性(32.26/10万),2010—2019年间发病率分别增长1.26%和1.28%。20~<30岁年龄组人群发病率最高,为53.00/10万,其次为≥60岁年龄组人群(45.07/10万),2010—2019年间20~<30岁年龄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6.92%,50~<60岁和≥60岁年龄组发病率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34%和4.29%。结论 2010—2019年成都市早期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但隐性梅毒报病持续增加,中老年人群梅毒疫情不断上升,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结合疫情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HIV/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段振华 吴学庆 +7 位作者 施雅莹 鹿茸 范双凤 李治军 姜维华 刘芳 代珍 何勤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生存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HIV确证日期为2007年1月~2014年6月且在成都市报告或接受检测、随访服务的病例,筛选历次随访...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生存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HIV确证日期为2007年1月~2014年6月且在成都市报告或接受检测、随访服务的病例,筛选历次随访中"结核病检查结果"报告为"肺外结核"或"肺结核"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双重感染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583例双重感染者中,分别有278例(47.7%),469例(80.4%)在HIV确证后2个月、12个月内发现合并结核感染,HIV/AIDS在发现合并结核感染后1年生存率为79.6%。以随访发现合并结核感染为观察开始日期,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共随访1 165.05人年,发生141例死亡,死亡密度达12.10人/100人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确证时年龄(岁)越大者(HR=1.019,95%CI:1.003~1.03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HR=12.278,95%CI:7.918~19.038)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者(HR=1.712,95%CI:1.369~2.141)的死亡风险越高。同性传播感染(HR=0.334,95%CI:0.166~0.672)和异性传播感染(HR=0.328,95%CI:0.137~0.781)死亡风险低于非性途径传播感染病例。结论 HIV/AIDS病例合并结核感染主要在HIV确证后1年内随访发现,年龄、非性传播途径感染、未进行抗病毒治疗、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是双重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重叠感染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角色状况及其与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的关系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静瑜 李青青 +5 位作者 韩德琳 王晓东 吴春霖 何勤英 刘寿 栾荣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性角色状况及其与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的关系,为发展适合MSM不同亚群特点的HIV预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法招募MSM,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性角色状况及其与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的关系,为发展适合MSM不同亚群特点的HIV预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法招募MSM,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招募MSM 191人,其中29.8%只作为或多数情况下作为插入方(1号)、31.4%只作为或多数情况下作为被插入方(0号)、38.7%作为插入方和被插入方的情况相差不多(0.5号);过去半年内与男性固定性伴肛交时,49.7%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与1号相较于0.5号更倾向于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OR=5.43,95%CI:2.26~13.07;1号OR=3.40,95%CI:1.42~8.12);过去半年内与男性偶然性伴肛交时,58.7%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与1号相较于0.5号更倾向于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OR=2.63,95%CI:1.01~6.83;1号OR=4.08,95%CI:1.52~10.96);最近1年内,77.0%接受过HIV检测,0.5号、1号接受HIV检测率高于0号(0.5号:OR=2.26,95%CI:1.01~5.05;1号:OR=3.42,95%CI:1.27~9.21)。结论不同肛交性角色的MSM在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上存在差异,可根据性角色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男性 HIV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比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蒋均 徐杰 +8 位作者 刘征 梁士杰 吴涛 何勤英 鹿茸 王晓冬 林航 柔克明 吴尊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了解酒吧、露天公园和浴池等不同活动场所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既往HIV检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郑州市和成都市MSM活动的酒吧、露天公园和浴池,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拦截调查对在场所内活动的MS... 目的了解酒吧、露天公园和浴池等不同活动场所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既往HIV检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郑州市和成都市MSM活动的酒吧、露天公园和浴池,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拦截调查对在场所内活动的MSM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54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377人(68.1%)既往做过HIV检测,331人(59.7%)在最近1年检测过HIV。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身边有做过HIV检测的朋友、知晓调查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率、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最近6个月与男性固定性伴肛交时安全套的使用频率是场所活动的MSM人群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两城市在场所活动的MSM人群HIV检测比例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应继续发挥MSM社区小组在场所开展促进HIV检测工作中的作用,并将当地MSM疫情加入HIV检测宣传中,以进一步提高场所MSM人群的HIV检测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性行为 流行病学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