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成年居民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伟 贾勇 +3 位作者 魏咏兰 王琼 鹿茸 夏劲节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探讨超重和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成都市主城区及近郊区县12个社区7179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体质指数均值为(22.67±3.71)kg/m2,男性(22.88...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探讨超重和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成都市主城区及近郊区县12个社区7179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体质指数均值为(22.67±3.71)kg/m2,男性(22.88±3.52)kg/m2,女性(22.50±3.84)kg/m2。超重、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4.15%和5.39%,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47%和4.69%。超重粗患病率男性(26.15%)高于女性(22.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粗患病率女性(5.83%)高于男性(4.7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成都市超过1/4的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肥胖人群相关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质指数 患病率 慢性病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亮 夏劲节 +3 位作者 何燕 申涛 钱雯 廖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恶性肿瘤是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88.1/10万,标化率为162.1/10万,五年间标化死亡率增加了8.3%,平均年增幅2.5%。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01)。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是威胁成都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五年间除胃癌和白血病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外,其余肿瘤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APC=22.8%)、前列腺癌(APC=12.3%)、胰腺癌(APC=9.2%)、肠癌(APC=5.8%)、肺癌(APC=3.5%)和脑癌(APC=2.4%)年均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白血病年均标化死亡率变化幅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在继续加强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成都市成人伤残调整期望寿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咏兰 廖江 +1 位作者 张孟群 黄春蓉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人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1 782名18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使用CHOPIT模型校正自报健康的切点位移偏倚,Sullivan法计算伤残调整期望寿命。结果成都市成人20岁组期望寿命(LE)为58.9...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人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1 782名18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使用CHOPIT模型校正自报健康的切点位移偏倚,Sullivan法计算伤残调整期望寿命。结果成都市成人20岁组期望寿命(LE)为58.9岁,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为39.6岁;各年龄段女性LE高于男性,但健康测度低于男性,失能导致的寿命损失(DLE)占LE的比例(DLE/LE)高于男性;DLE/LE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20岁组0.33上升到85岁组0.54。结论失能对女性健康影响大于男性,失能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大于年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 自报健康 成人
原文传递
不同肥胖指标对糖尿病风险预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曾伟 黄晓波 +4 位作者 贾勇 魏咏兰 王琼 鹿茸 夏劲节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4种肥胖指标对预测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方法利用四川成都市2008年调查5 205名40~70岁人群数据,分析4种指标及身高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4种肥胖指标对预测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方法利用四川成都市2008年调查5 205名40~70岁人群数据,分析4种指标及身高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4个指标对糖尿病的预测效果。结果 WHtR与腰围相关性最高(男性r=0.938 4,女性r=0.956 2,P<0.05);4个指标中,ROC曲线下面积男性WHR最大,女性WHtR最大(男性c=0.641 5,女性c=0.669 2);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性WHR,女性WC预测价值最佳(男性OR=3.107,女性OR=2.684),调整4个指标交互作用后,BMI结合WC、WHR、WHtR并不能明显提高模型预测效果。结论本研究人群糖尿病风险模型中,男性选择WHR作为肥胖评定指标,最佳切点为0.90,女性选择WC作为肥胖评定指标,最佳切点为83 cm,但在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质指数 腰围 腰臀比 腰围身高比值 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