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内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120例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媛 马晓琳 +2 位作者 周传海 秦岭 白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内囊鼻腔吻合术(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拟接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内囊鼻腔吻合术(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拟接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组。观察组采用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对照组采用EES-DCR联合美乐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临床效果评价、手术时间、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溢泪程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患眼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评价,观察组的治愈率91.67%、好转率8.33%,对照组治愈率86.67%、好转率11.67%、无效率1.67%,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评价,观察组的治愈率88.33%、好转率11.67%,对照组治愈率73.33%、好转率25.00%、无效率1.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评价,观察组的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正常率88.33%、偏高率8.33%、较高率3.33%,对照组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正常率76.67%、偏高率15.00%、较高率8.33%,两组的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溢泪程度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观察组的溢泪程度、泪液分泌实验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术后效果优于EES-DCR联合美乐胶,值得临床开展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内囊鼻腔吻合术 泪道扩张引流管 慢性泪囊炎 泪道阻塞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热敷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媛 舒智宇 +2 位作者 张云霞 周传海 白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IPL)联合睑板腺热敷按摩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ction,MGD)相关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损伤及眼部功能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82例MGD相关干眼症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IPL)联合睑板腺热敷按摩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ction,MGD)相关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损伤及眼部功能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82例MGD相关干眼症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前者给予睑板腺热敷治疗,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IPL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膜上皮损伤程度及眼部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睑板腺分泌能力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结膜上皮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联合睑板腺热敷可以改善MGD相关干眼症患者眼部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结膜上皮损伤程度,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症 强脉冲光 睑板腺热敷 眼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