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强 庄红 +1 位作者 孙清 孙韵怡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703-705,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的现状,以期为成都市社会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配备、服务内容的改革、管理理念更新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老年人需求满足调查问卷,对4所成都市社会养老机构的16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 目的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的现状,以期为成都市社会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配备、服务内容的改革、管理理念更新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老年人需求满足调查问卷,对4所成都市社会养老机构的16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总均分为(2.27±0.76)分,老年人需求未得到满足,尤其是自我实现需求(2.19±0.68)分和爱与归属需求(1.91±0.74)分,满足水平较低。结论成都市养老机构在基础设施、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要求,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需求满足
下载PDF
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罗毓萍 任继刚 +1 位作者 秦雯霞 盛国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42-43,46,共3页
目的分析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患者致病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SCD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和临床病因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 目的分析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患者致病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SCD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和临床病因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SCD老年患者中,危险因素占较大比率的为:吸烟(58.3%)、高血压(29.2%)、饮酒(30.8%)以及剧烈运动(25.8%);而导致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coronarysyndrome.ACS)(38-3%)、心肌梗死(20.8%)以及心肌病(18.3%)。结论院内SCD老年患者的病因,与患者吸烟、饮酒以及剧烈运动等日常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要关注ACS、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病等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做好风险预后的评估,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英 覃数 +1 位作者 张冬颖 汪克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49例,根据改良Gensini评分值将其分为3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96例,重度组9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49例,根据改良Gensini评分值将其分为3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96例,重度组9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hs-CRP水平。随机抽取133例,平均随访6月,据hs-CRP的常用对数水平的三分位数将随访对象分为3组:低水平组45例、中水平组44例、高水平组44例,比较各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随Gensini积分值增高而升高,以重度组升高明显,重度组与轻度组、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不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子。随着基线hs-CRP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hs-CRP高水平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中、低水平组有显著性升高。结论血清hs-CRP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 预后
下载PDF
迈之灵在慢性心力衰竭顽固性下肢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敏 汪克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34,共2页
迈之灵是欧洲马栗树籽提取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及痔疮、视网膜静脉阻塞、精索静脉曲张等〔1~4〕,效果满意,但在心力衰竭(HF)所致下肢水肿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迈之灵在顽固... 迈之灵是欧洲马栗树籽提取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及痔疮、视网膜静脉阻塞、精索静脉曲张等〔1~4〕,效果满意,但在心力衰竭(HF)所致下肢水肿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迈之灵在顽固性HF所致双下肢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HF(CHF)致顽固性双下肢水肿的住院患者8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之灵 慢性心力衰竭 顽固性 下肢水肿 利尿剂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K-MB,cTnT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大林 王建 谢陈玲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6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肌钙蛋白(troponin,CTn)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肌钙蛋白(troponin,CTn)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40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II级66例、III级98例、IV级76例。入院后测定CK-MB及cTnT含量。患者均予标准化治疗,出院后保持随访以统计预后情况。结果: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CK-MB,CTnT含量与心功能分级、左室Tei指数及血清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 ic peptide,BNP)水平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 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P<0.05)。2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65例因HF加重再次入院,11例心源性死亡,共76例(31.67%)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LVEF、左室Tei指数、BNP、CK-MB、CTnT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KMB,cTnT与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重点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T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及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文书 向静 黄欧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及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医学...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及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医学应对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1.98±0.75)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逃避、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合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希望水平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76例冠心病患者脉压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任继刚 周琳 +4 位作者 王建 钟文 谢陈玲 杨靖 游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同脉压时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探讨不同脉压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76例患者在不同脉压〔<...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同脉压时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探讨不同脉压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76例患者在不同脉压〔<60mm Hg(1mm Hg=0.133kPa)和>60mm Hg〕和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HRV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与34例正常人的HRV进行比较。分析时域指标:包括窦性R-R间期(即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同时分析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等。结果(1)冠心病组与正常人比较HRV变化差异明显(P<0.01);(2)冠心病患者脉压大于60mm Hg组与脉压小于60mm Hg组比较、冠状动脉狭窄大于75%组与狭窄小于75%组比较,HRV各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伴脉压增大的冠心病患者,HRV改变与脉压大小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关,提示脉压增大可能也是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变异性 脉压 自主神经
下载PDF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英 汪克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和芪苈强心胶囊)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心率、心功能分级、6 ...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和芪苈强心胶囊)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心率、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QOL)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LVEF、LVED、6MWD、心功能以及QOL等方面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及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 疗效 N末端脑钠肽原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晓蓉 谢陈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稳定心肌细胞膜、扩冠及营养心肌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稳定心肌细胞膜、扩冠及营养心肌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低、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特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55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敏 汪克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068-7069,共2页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CHF住院患者110例,均为男性,年龄80~95〔平均(87±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慢性心力衰竭 脑钠素
下载PDF
MSCT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英 汪克纯 陆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48-50,6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过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手术后7d患者均进行了MSCT检查,观察不同区域CT值差异及增强特征。结果早期扫描共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过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手术后7d患者均进行了MSCT检查,观察不同区域CT值差异及增强特征。结果早期扫描共检出53例早期灌注缺损(earlydefect,ED),诊断心肌梗死敏感度94.64%(53/56),在CT值比较中,ED区域CT值(43.15±12.05)HU,低于远处正常心肌CT值(103.79±11.28)HU(P<0.05);MSCT延迟扫描中,53例ED患者增强存在明显差异,30例患者出现为孤立心内膜下延迟期晚期强化(LE),单纯心内膜下残余灌注缺损(residual perfusiondefect,RD)者21例。LE区域CT值(103.14±14.32)HU,高于正常区域CT值(74.24±12.41)HU(P<0.05);RD区域CT值(36.26±11.05)HU,低于远处正常心肌CT值(75.36±11.02)(P<0.05);RD区域主要分布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2.14%),LE区域主要分布在右冠状动脉区域(23.21%),ED主要分布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区域(55.3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MSCT扫描可有效显示其增强特征,评价准确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 临床应用
下载PDF
ATP 3次给药法对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文 任继刚 +4 位作者 严莉桃 孙建鹰 游波 杨靖 王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3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成功率、心脏停搏及其他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74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直到每组入选病例使用20mg或25mg ATP成功终止PSVT达6例为止。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25mg...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3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成功率、心脏停搏及其他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74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直到每组入选病例使用20mg或25mg ATP成功终止PSVT达6例为止。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25mg ATP,B组与C组均为ATP 3次给药法组,首次剂量均为1.5mg,无效则予以第2次剂量6.0mg,如仍未终止,再给予第3次剂量,B组与C组分别为25mg与20mg。观察3组患者转复成功例数,记录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s内心电图,测量最长RR间歇,观察各类心律失常发生例数。结果在PSVT被20mg或25mg ATP终止的患者中,B组与C组的平均心脏停搏时间显著地短于A组(P<0.05)。ATP 3次给药法治疗的B组和C组患者PSVT转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两组中,3次给药法PSVT转复成功率明显地高于2次给药法,而且第3次ATP终止PSVT时心脏停搏时间显著长于第2次给药患者。ATP终止PSVT时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为窦性停搏。结论 3次给药法可简化操作,减少ATP使用的单剂量与总剂量,进一步提高PSVT转复成功率,有效地减少终止PSVT时出现的心脏停搏,显著地缩短心脏停搏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ATP转复PSVT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三磷酸腺苷 3次给药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ATP二次给药法对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文 杨靖 +3 位作者 张世慧 任继刚 王建 游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9-159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不同首次剂量二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发生率、转复成功率以及首次注射ATP的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6mgATP,...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不同首次剂量二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发生率、转复成功率以及首次注射ATP的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6mgATP,B组、C组及D组为二次给药法组,首次ATP剂量分别为0.7mg、1.5mg与3.0mg,第二次ATP剂量均为6mg。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例数,测量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s内心电图中最长RR间歇,记录其他心律失常发生例数以及ATP二次给药法首次注射ATP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结果在转复成功的PSVT患者中,C组或D组的平均最长RR间歇显著地短于A组或B组。PSVT转复成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采用二次给药法的3组患者中,首次剂量均未引起明显不适症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二次给药法(首次1.5mg,第二次6mg)在不增加其他心律失常与明显不适症状的前提下,能有效预防其终止PSVT时出现心脏停搏,提高了ATP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二次给药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脏停搏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陈玲 宋晓蓉 《西部医学》 2013年第6期894-896,共3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衰(CHF)的疗效。方法将120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随访180天,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超...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衰(CHF)的疗效。方法将120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随访180天,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比值,并测定B型利钠肽(BN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80天后,辛伐他汀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E/A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E/A、BNP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衰比单用辛伐他汀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辛伐他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伊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琳 李嘉俊 任继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47例DCM患者分为观察组(n=27例)和对照组(n=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47例DCM患者分为观察组(n=27例)和对照组(n=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HRV指标、肾素AngⅡ及ALD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HRV各指标、肾素、AngⅡ、AL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rMSSD外,SDNN、SDANN、pNN50有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浆肾素活性、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LVEF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与pNN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可以有效改善DCM患者的HRV并降低ALD,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沙坦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醛固酮
下载PDF
地高辛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活动后心室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继刚 李嘉俊 周琳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地高辛、美托洛尔及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活动后心室率的影响。方法5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4组。A组13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B组13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依那普利10 mg,qd;C组18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美托洛尔25 ... 目的观察地高辛、美托洛尔及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活动后心室率的影响。方法5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4组。A组13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B组13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依那普利10 mg,qd;C组18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美托洛尔25 mg,b id;D组15例,口服地高辛0.125 mg,qd,美托洛尔25 mg,b id,依那普利10 mg,qd。连续用药2周,比较用药前后静息时及活动后心室率变化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各组均能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P<0.05或P<0.01)。但在活动后,C组和D组能明显控制心室率(P<0.01),其余两组活动后心室率与用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那普利对持续房颤患者静息或活动后心室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控制房颤患者活动后心室率,未观察到短期应用依那普利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活动后的心室率发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地高辛 依那普利 心房纤颤
下载PDF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与翼状电极导线起搏阈值随访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陈玲 宋晓蓉 任继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目的对比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植入右心房螺旋电极与翼状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方法 60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右心房植入Medtronic 5076-52螺旋电极导线30例(螺旋电极组),同期植入Medtronic IMK 49JB-53心房翼状电极导线30... 目的对比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植入右心房螺旋电极与翼状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方法 60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右心房植入Medtronic 5076-52螺旋电极导线30例(螺旋电极组),同期植入Medtronic IMK 49JB-53心房翼状电极导线30例(翼状电极组),分别于植入时采用Medtronic5318测试仪测试心房导线起搏阈值,电流,阻抗,P波振幅及植入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试心房导线起搏阈值。结果术后1周两组阈值均较植入时明显升高(P<0.05),翼状电极导线组升高更明显(P<0.01),但两组间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阈值最高,3个月后逐渐下降稳定,两组阈值在随访期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电极导线断裂、脱位、心包填塞、心肌穿孔、胸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心房行永久起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被动固定电极 右心房起搏 起搏阈值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英 覃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530-533,共4页
临床试验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现阐述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其预后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炎症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游波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883-2884,2889,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翠波 罗凤鸣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82-68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2004年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126例不同病程的VM患者及60例正常者(正常组)检测血清cTnT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长期随访观察c...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2004年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126例不同病程的VM患者及60例正常者(正常组)检测血清cTnT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长期随访观察cTnT: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室功能变化。结果:VM患者cTn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随着病程的延长,cTnT的阳性率降低;对照组全部阴性。随着入院时血清cTnT水平的由低至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射血分数降低。结论:cTnT是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指标优于CK-MB。cTnT水平高低与患者心脏大小以及远期心室功能发展有关,对拟诊VM患者检测cTnT为VM的治疗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肌钙蛋白T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