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晓玲 王雷 杨波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围手术期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围手术期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各31例,开放性输血组:当Hb...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围手术期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围手术期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各31例,开放性输血组:当Hb〈100g/L时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100g/L以上;限制性输血组:当Hb〈70 g/L时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70~100g/L。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性输血组的人均用血量、人均输血费用和输血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限制性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应当进行限制性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围手术期 骨科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晓玲 杨红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4期3083-3084,共2页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输血前对3 536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输血前对3 536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结果:3 536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9.27%;抗-HIV阳性率为0.056%;抗-HCV阳性率为0.93%;抗-TP阳性率为1.07%。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使无症状的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必要措施,还为地区性传染病调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HIV抗体 肝炎抗体 丙型 梅毒
下载PDF
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晓玲 杨红英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1期4868-4868,共1页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医生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3月-2012年3月成分输血时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78例中,血浆的发生率最高,为0.78%,红细胞悬液为0.49%,血小板...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医生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3月-2012年3月成分输血时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78例中,血浆的发生率最高,为0.78%,红细胞悬液为0.49%,血小板为0.39%;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和发热为主,分别为55.1%,和41%;自体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反应。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倡自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
下载PDF
输血后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分析
4
作者 魏晓玲 杨红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812-1813,共2页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输血患者的病历,调查临床医师是否在输血后进行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4项检查,是否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来评价输血疗效。结果单独进行成分输血的病历有68.24%的在输...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输血患者的病历,调查临床医师是否在输血后进行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4项检查,是否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来评价输血疗效。结果单独进行成分输血的病历有68.24%的在输血后进行了实验室检查,仅有24.8%的病历进行了输血后效果评价记录;进行联合输血的病历,有58.3%的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有32.5%的病历做了输血后效果评价。结论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执行不够,应加强其培训和监管,规范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疗效评价 临床医师 输血后
下载PDF
非抗体介导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亚玲 李玲 刘忠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55-460,F0003,共7页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TRALI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学说中,根据第2次打击因素不同,可将TRALI分为抗体介导和非抗体介导TRALI。抗体在TRALI发病中的作用较为明确,而生物活性脂质、可溶性...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TRALI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学说中,根据第2次打击因素不同,可将TRALI分为抗体介导和非抗体介导TRALI。抗体在TRALI发病中的作用较为明确,而生物活性脂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微粒等非抗体因素在血液成分保存过程中虽有积累,但是其在TRALI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笔者拟就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和血液成分的贮存损伤等非抗体因素在TRAL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TRALI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神经酰胺类 溶血磷脂酰胆碱类 CD40配体 细胞外囊泡 红细胞 陈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