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注镇痛与自控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文利东 周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3期66-67,共2页
目的对比肌肉注射与自控镇痛两种方式的骨科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手术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控组与肌注组,每组30例。自控组予以微量止痛泵自控镇痛,肌注组予以间断镇痛药物肌肉注射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 目的对比肌肉注射与自控镇痛两种方式的骨科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手术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控组与肌注组,每组30例。自控组予以微量止痛泵自控镇痛,肌注组予以间断镇痛药物肌肉注射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自控组综合疗效优23例(76.7%)、良7例(23.3%)、差0例,优良率100.0%。肌注组综合疗效优16例(53.3%)、良7例(23.3%)、差7例(23.3%),优良率76.7%。自控组综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轻度18例(60.0%)、中度9例(30.0%)、重度3例(10.0%),中轻度不良反应占比90.0%;肌注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轻度17例(56.7%)、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中轻度不良反应占比90.0%。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方式在综合效果上优于肌注镇痛方式,值得在骨科手术镇痛中广泛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 镇痛 病人控制 疼痛 手术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全麻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文利东 代传兴 +1 位作者 林丽 周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08-3509,351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全身麻醉(全麻)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A^E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复合全麻方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 目的分析不同全身麻醉(全麻)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A^E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复合全麻方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同全麻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持续至手术后第3天依旧存在。其中B组患者术后3h的认知得分最高,其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亦最低。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复合全麻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腹部手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静脉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浩然 董金波 +4 位作者 李江华 杨坚 朱卫国 孙建华 何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249-4251,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氨甲环酸(TXA)应用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n=30)静脉滴入100mL TXA,B组(n=30)局部注入100... 目的寻找一种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氨甲环酸(TXA)应用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n=30)静脉滴入100mL TXA,B组(n=30)局部注入100mL TXA,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3h。记录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相关指标、总失血量,定期监测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血栓发生率与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B组患者总失血量[(895.41±239.02)mL]低于A组[(1 020.89±210.8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总引流量B组[(294.33±54.25)mL]亦低于A组[(373.33±48.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隐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输血、症状性深静脉血栓、致死性肺栓塞。结论初次行TKA的患者局部应用TXA其初期止血效果优于静脉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静脉内 关节腔内注射 失血量
下载PDF
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江洪 李伟 +2 位作者 罗磊 柏光泽 鲜思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时机和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3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A1型6例,A2型16例,A3型14例。36例患者均应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时机和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3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A1型6例,A2型16例,A3型14例。36例患者均应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护理预防血栓。用Harris评分对患者后期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平均住院时间4周,伤口一期愈合良好30例,因合并内科疾病死亡4例,伤口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21例患者获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康复良好,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手术治疗不易损伤骨折局部的血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后期功能恢复良好,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磊 柏光泽 罗江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esce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MED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5名患者为对象,并以同期接受开放式手术的43名患者为对照,比较两...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esce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MED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5名患者为对象,并以同期接受开放式手术的43名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VAS和ODI评分及复发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23.5(13-50)个月,ME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9.6±23.6)min,比OD组长;平均住院时间为7(5-27)d,比OD短,术中出血量为60(20-250)m L,与OD组无差异。两组VAS和OD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复发率分别为7.1%和8.7%,也无明显差异。结论:MED与OD手术整体疗效无明显差异,但MED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VAS评分 ODI评分 复发率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江洪 李伟 陆庭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接受腰椎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内随访患者,对比腰椎前凸角(LL)、腰椎矢状...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接受腰椎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内随访患者,对比腰椎前凸角(LL)、腰椎矢状垂直轴(SVA)、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等参数数值,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脊柱骨盆参数SVA、LL、SS及PT手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可以恢复腰椎生理前凸,对于维持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和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术后症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腰椎退变性疾病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聂飞 李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1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FNA组与PFLP组各69例。P...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1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FNA组与PFLP组各69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LP组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评估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PFLP组,X射线透视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PFLP组(P <0. 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正刚 郭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在关节镜直视下使用探针及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再使用直径1.0mm克氏针从膝关节髌韧带旁经皮穿入,钻入胫骨髁间撕脱骨折块;选用3mm空心钛加压螺钉顺克氏针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在关节镜直视下使用探针及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再使用直径1.0mm克氏针从膝关节髌韧带旁经皮穿入,钻入胫骨髁间撕脱骨折块;选用3mm空心钛加压螺钉顺克氏针钻入固定骨折处,钉尾埋入韧带内,清除关节内游离的碎骨块;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也同时处理,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8~12个月随访,全部获骨性愈合,20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关节镜直视下治疗胫骨隆突骨折,手术创伤小,切口瘢痕小,骨折复位好,并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其他病变,术后功能恢复快,花费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胫骨骨折 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伟 罗江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520-521,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 2007 年 4月到 2015 年12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术的患者32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并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 2007 年 4月到 2015 年12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术的患者32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分析相关的对策,结果本研究329例患者的内固定物全部取出,取出率为100%,其中取出困难的27例,占8.2%,取出顺利302例,占91.8%.具体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患者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中主要原因有螺钉滑丝、器械不配套、内固定物移位、螺钉断裂、钢丝断裂、内固定时间过长等,通过为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均顺利取出.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以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患者出现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策略分析,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取出内固定装置,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意外伤害,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装置 取出困难 原因及对策
下载PDF
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 罗江洪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06-2017-06于我院行脊柱手术的280例老年胸椎、颈椎、腰椎手术患者。将发生谵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的患者设...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06-2017-06于我院行脊柱手术的280例老年胸椎、颈椎、腰椎手术患者。将发生谵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以及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30例,发生率10.71%,谵妄出现平均时间(1.24±0.15)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苏醒时间、术前焦虑、手术部位、术中低血压、术前睡眠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3.214,%95CI:1.121~7.675)、手术时间>150 min(OR=2.612,%95CI:1.721~9.623)、术前焦虑(OR=2.334,%95CI:1.021~10.421、术中低氧血症(OR=2.113,%95CI:1.733~7.316)、苏醒时间>60 min(OR=3.043,%95CI:1.421~11.232)是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年龄>70岁、手术时间>150 min、术前有焦虑、术中出现低氧血症、苏醒时间>60 min均会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脊柱手术 术后谵妄 发生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冬 李伟 +2 位作者 李雷 严丹 柏光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关节面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老年患者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我院采用术中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12例患者,其中10例获得随访,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经关节面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老年患者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我院采用术中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12例患者,其中10例获得随访,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不愈合,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移位、松动、断裂情况,均出现轻度肱骨小头和滑车缺血坏死骨质部分吸收,不同程度肘外翻畸形,空心钉突出骨性关节面情况,末次随访MEPI肘关节评分75~95分,功能恢复优70%,良30%。结论对于严重老年患者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经关节面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可以让固定方式变得容易,且固定稳定性好,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的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 肱骨小头及滑车冠状面骨折 中期疗效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磊 李雪 曾琳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骨质疏松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记忆合金髌骨爪与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冬 严佳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髌骨爪与张力带钢丝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98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48例(记忆合金髌骨爪组),采用张力带钢丝治疗50例(张力带钢丝组)。所有病例随访3~14个月,平均9个月。比较两...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髌骨爪与张力带钢丝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98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48例(记忆合金髌骨爪组),采用张力带钢丝治疗50例(张力带钢丝组)。所有病例随访3~14个月,平均9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记忆合金髌骨爪组优良率97.9%,张力带钢丝组优良率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中内固定滑脱松动、内固定物皮肤刺激两项记忆合金髌骨爪组明显少于张力带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疗效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是一种优良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髌骨爪 张力带钢丝 内固定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柏光泽 李伟 +3 位作者 任冬 杨正刚 严丹 王浩然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911-915,共5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低蛋白血症一直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难点,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新型营养管理模式下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初次单侧TH...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低蛋白血症一直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难点,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新型营养管理模式下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初次单侧THA的237例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患者定义为低蛋白血症,共计83例(低蛋白血症组),其余154例患者作为正常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围手术期失血量(OR=1.002,P<0.001)及手术当天输液量(OR=1.001,P=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是术后低蛋白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818,P<0.001)。低蛋白血症组患者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患者[25.3%(21/83)vs 5.8%(9/15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8,P<0.001)。结论: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手术当天补液量增多会增加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术前白蛋白水平更高的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水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蒙毅 严丹 +1 位作者 柏光泽 任冬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994-1994,共1页
目的总结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8月共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7例。结果 27例获8个月~3年随访,按Johner-Wruhs评分法,优19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2.6%。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 目的总结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8月共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7例。结果 27例获8个月~3年随访,按Johner-Wruhs评分法,优19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2.6%。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内固定 解剖钢板
下载PDF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正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23-323,共1页
老年人骨折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其病因、治疗和预后均较正常成年患者有所不同。我院骨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取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60例,针对老年患者的骨折特点进行治疗,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手术和... 老年人骨折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其病因、治疗和预后均较正常成年患者有所不同。我院骨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取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60例,针对老年患者的骨折特点进行治疗,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手术和固定,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患者 切开复位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 被引量:58
17
作者 王可心 范江 +3 位作者 李雪 杨珊 任冬 何成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158-2163,共6页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极高的功能致残率,传统康复更多地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而忽视院外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的强化家庭康复训练已被证实为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但更长时间的家庭训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进行长期强...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极高的功能致残率,传统康复更多地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而忽视院外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的强化家庭康复训练已被证实为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但更长时间的家庭训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进行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采用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规律随访,利用网络工具及时调整康复计划。2组患者均规律随访12个月,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髋关节Harris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SF-36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后功能逐渐恢复,试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结果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康复计划及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家庭康复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量表
下载PDF
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莫玲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0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 目的:分析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观察其术后半年患肢功能的恢复率、生活自理率及患肢疼痛的消失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半年其患肢功能的恢复率、生活自理率及患肢疼痛的消失率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动静脉足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
19
作者 任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20-320,322,共2页
探究动静脉足泵对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例住院期间采用Caprini评分表、出血风险评分后确认为深静脉血栓中危的患者为对象,25例患者是参照组,常规护理,男、女各13例、12例;(54.37±6.12)岁。25例患... 探究动静脉足泵对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例住院期间采用Caprini评分表、出血风险评分后确认为深静脉血栓中危的患者为对象,25例患者是参照组,常规护理,男、女各13例、12例;(54.37±6.12)岁。25例患者是研究组,使用动静脉足泵,男、女各14例、11例;年龄 (54.17±6.75)岁。本研究在2020年1月开始,在2020年12月结束。对比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治疗后患肢周径差,研究组更低,P<0.05。对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对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中危患者采用动静脉足泵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足泵 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肢周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磺达肝癸钠联合瘀血痹片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勇 柏光泽 +1 位作者 李雷 刘文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7期98-101,138,共5页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联合瘀血痹片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联合瘀血痹片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为防止发生下肢DVT,对照组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瘀血痹片治疗。治疗后,记录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测量两组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周径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下肢DVT发生率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升高,FIB、D-D、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水平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8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联合瘀血痹片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和黏滞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磺达肝癸钠 瘀血痹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