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附睾蛋白4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关系及其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杜张敏 刘盼 吴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及其作为血清标志物诊断子宫内膜癌(UCE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数据分析方法探讨GEPIA数据库中HE4基因在UCE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HE4...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及其作为血清标志物诊断子宫内膜癌(UCE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数据分析方法探讨GEPIA数据库中HE4基因在UCE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HE4基因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GEPIA数据库中分析HE4高低表达与UCEC患者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9例UCEC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38例同期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HE4水平,分析两组患者HE4水平有无差别及其作为诊断UCEC血清标志物的价值。结果:HE4在UCE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互作网络中相关的蛋白共有51个,蛋白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126个,平均聚集指数为0.766,蛋白网络相关作用显著(P<0.05)。HE4基因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HR=0.71,P>0.05)和总生存(HR=0.72,P>0.05)与低于低表达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EC组与对照组血清HE4分别为(58.42±10.34)pmol/L和(41.24±8.7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HE4为诊断参考,其诊断UCE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2%和77.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结论:UCE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HE4水平显著升高,且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标志物,但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标志物 人附睾蛋白4 生物信息分析
下载PDF
miRNA-675-5p与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倩 孙永红 +3 位作者 文世民 权亚萍 别俊 付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675-5p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ESCC)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675-5p在ESCC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脂质体转染ECA109细胞,分为m... 目的探讨miRNA-675-5p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ESCC)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675-5p在ESCC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脂质体转染ECA109细胞,分为miR-675-recursor组、miR-675-5p-inhibition组和NC组,上调及抑制miRNA-675-5p表达水平,分析改变目的基因表达后对ECA109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干扰表达每组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评估其对ECA109株EMT过程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miRNA-675-5p在ESCC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不同分期患者miRNA-675-5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miR-675-recursor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iR-675-5p-inhibition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此外,与NC组比较,miR-675-recursor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miR-675-5p-inhibition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miRNA-675-5p表达与ESCC患者TNM分期相关,miR-675-5p能促进ESCC细胞间质转化从而增强侵袭能力;下调表达能逆转ESCC细胞EMT过程,降低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ECA109细胞 miRNA-675-5p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高超 高燕 +2 位作者 杜张敏 付曦 黄国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48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膀胱癌患者1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48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膀胱癌患者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膀胱癌患者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F-κB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30/48)、16.7%(8/48)和6.3%(1/16);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5/48)、45.8%(22/48)和12.5%(2/16),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尿路黏膜组织(P<0.05);NF-κB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G2/G3)组织中NF-κB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G1)肿瘤组织(P<0.05);P53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T2-3期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Tis-1期(P<0.05);NF-κB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8.9个月和30.1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53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DFS分别为9.2个月和28.6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F-κB、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核转录因子ΚB P53 病理特征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微小RNA-766-5p通过调控组氨酸磷酸酶基因表达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国成 官一平 +1 位作者 王成 黄国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766-5p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以胃上皮细胞GES-1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系AGS、MGC803、MKN-28和SGC-7901中组氨酸磷酸酶(LH...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766-5p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以胃上皮细胞GES-1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系AGS、MGC803、MKN-28和SGC-7901中组氨酸磷酸酶(LHPP)mRNA和miR-766-5p的表达,AGS细胞转染anti-miR-766-5p,确定抑制miR-766-5p表达对细胞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放射剂量处理后细胞存活分数,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AGS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LHPP、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γ-H2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766-5p和LHPP的调控关系。结果与GES-1相比,miR-766-5p在胃癌细胞系AGS、MGC803、MKN-28和SGC-7901表达量升高[(3.30±0.24)、(2.89±0.19)、(2.05±0.21)、(1.99±0.19)比(1.00±0.10),P<0.05],LHPPmRNA[(0.85±0.09)、(1.01±0.11)、(0.75±0.08)、(0.99±0.10)比(4.46±0.25)]、蛋白表达量[(0.45±0.05)、(0.35±0.05)、(0.30±0.04)、(0.46±0.05)比(1.08±0.12)]降低(P<0.05);抑制miR-766-5p表达可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并增强细胞的放射敏感性;miR-766-5p靶向负调控LHPP的表达;敲减LHPP可逆转anti-miR-766-5p对AGS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的作用。结论miR-766-5p通过靶向促进LHPP表达增强胃癌AGS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抑制癌细胞增殖。miR-766-5p有望成为胃癌临床放射增敏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胃腺癌细胞(AGS) miR-766-5p 组氨酸磷酸酶(LHPP) 放射敏感性 增殖
下载PDF
姑息性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究姑息性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随访完成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88例,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见分为两组各44例,姑息性化疗组采用姑息性化疗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评... 目的探究姑息性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随访完成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88例,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见分为两组各44例,姑息性化疗组采用姑息性化疗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评估患者近期、中期以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姑息性化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21-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化疗治疗12个月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姑息性化疗组患者存活率(59.1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3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化疗能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息性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张敏 高燕 刘盼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作为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9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29例,对照组治疗方案:200 mg/d亚叶酸钙静滴2 ... 目的分析比较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作为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9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29例,对照组治疗方案:200 mg/d亚叶酸钙静滴2 h,d1~5;750 mg/d 5-Fu,缓缓静滴8 h,d1~5;130 mg/m^(3)奥沙利铂,静滴2 h,d1;研究组治疗方案:130 mg/m^(3)奥沙利铂静滴2 h,d1;1000 mg/m^(2)卡培他滨,每天2次,口服,d1~1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0.0%略低于研究组3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二线治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二线治疗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高燕 杜张敏 +1 位作者 黄国军 付曦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在晚期鼻咽癌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50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取吉西...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在晚期鼻咽癌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50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方法。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与用药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 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进一步提高近期疗效,同时不会增加毒副作用,可用于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奈达铂 晚期鼻咽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晓翠 庞学舟 +2 位作者 马代远 刘娟 陈天武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放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并完成根治性放疗的90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放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并完成根治性放疗的90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L1表达情况。结果PD-L1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56.7%(51/90)和15.0%(3/20),χ^2=11.367,P〈0.05]。PD-L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病变长度、周围组织侵犯、临床分期及原发肿瘤体积均无关(均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404,P=0.036)。放疗敏感组PD-L1阳性表达率[63.2%(43/68)]高于放疗抗拒组[39%(8/22)](χ2=4.88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放疗敏感性GTV-T与ESCC患者PFS(χ^2=6.239,P=0.013;χ2=6.852,P=0.008;χ^2=6.312,P=0.012)、总生存(OS)(χ^2=8.170,P=0.004;χ^2=4.261,P=0.039;χ2=5.003,P=0.02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敏感性影响ESCC患者PFS(OR=0.512,95% CI 0.275-0.954,P=0.035);肿瘤最大直径影响ESCC患者的OS(OR=0.507,95% CI 0.266-0.968,P=0.039)。结论PD-L1在ESC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D-L1不能作为预测食管癌放疗患者预后的指标,可能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放疗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辐射耐受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