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岩体深部破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7
1
作者
韩刚
赵其华
彭社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8-504,517,共8页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岸坡深部发育大量既非构造成因、又区别于常规卸荷裂隙的深部破裂,有关此类特殊地质现象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已成为水电站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深部破裂现场精细描述为基础,总结深部破裂基本特征与发育分布...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岸坡深部发育大量既非构造成因、又区别于常规卸荷裂隙的深部破裂,有关此类特殊地质现象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已成为水电站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深部破裂现场精细描述为基础,总结深部破裂基本特征与发育分布规律,结合构造演化、河谷演化及浅生改造理论,辅以现场地应力测试及测年成果,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方法,还原深部破裂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坝址区深部破裂是伴随河谷快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浅生结构,其方向具有双向性,且表现出明显的张性特征,分布具有集中性,以左岸约0.5倍坡高、硐深约100m附近最为发育,均位于控制性错动带上盘,处于岸坡应力波动带内部,属构造应力场与斜坡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复合应力场。深部破裂形成的驱动力是伴随河谷下切过程中岸坡岩体内出现的残余拉应力,伴随应变能的释放过程产生,其形成年代大致对应于Ⅲ级阶地形成初期,即Qp2晚期-Qp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深部破裂
浅生改造
应变能
成因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典型紧窄褶皱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特征及隧道涌水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潇
漆继红
许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3,共9页
西南地区典型紧窄褶皱控制下的浅层岩溶水,具有循环交替快、水量丰富等特点。精细刻画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模式类型及其特征,对于探讨岩溶水资源量以及中—浅埋隧道涌水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典型紧窄褶皱——重庆铜锣山背斜和...
西南地区典型紧窄褶皱控制下的浅层岩溶水,具有循环交替快、水量丰富等特点。精细刻画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模式类型及其特征,对于探讨岩溶水资源量以及中—浅埋隧道涌水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典型紧窄褶皱——重庆铜锣山背斜和遵义铜锣井背斜为研究对象,细致地梳理岩溶水系统特征的控制性因素,提出地层空间结构的细微差异导致含水介质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等不尽相同。据此,将研究区浅层岩溶水系统细分为四类小尺度模式,并基于各模式差异分析中—浅埋隧道涌水条件。研究认为:穿越不同小尺度岩溶水系统的隧址段,其涌水条件具有一定差异;间互式地层空间结构导致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之间因地表水体的转换而存在联系,计算涌水量时需考虑相邻可溶岩地层外源补给,而包裹式结构则造成各系统相对独立,计算时需考虑相邻非可溶岩地层外源补给;深切河谷排泄边界,不可忽略降雨对隙流散排型模式的补给,计算涌水量时,降雨量参数应小于年均降雨量,但若边界为浅切河谷,降雨量参数可直接选用年均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紧窄褶皱构造
小尺度
浅层岩溶水系统
隧道涌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岩体深部破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7
1
作者
韩刚
赵其华
彭社琴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8-504,51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77)
文摘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岸坡深部发育大量既非构造成因、又区别于常规卸荷裂隙的深部破裂,有关此类特殊地质现象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已成为水电站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深部破裂现场精细描述为基础,总结深部破裂基本特征与发育分布规律,结合构造演化、河谷演化及浅生改造理论,辅以现场地应力测试及测年成果,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方法,还原深部破裂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坝址区深部破裂是伴随河谷快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浅生结构,其方向具有双向性,且表现出明显的张性特征,分布具有集中性,以左岸约0.5倍坡高、硐深约100m附近最为发育,均位于控制性错动带上盘,处于岸坡应力波动带内部,属构造应力场与斜坡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复合应力场。深部破裂形成的驱动力是伴随河谷下切过程中岸坡岩体内出现的残余拉应力,伴随应变能的释放过程产生,其形成年代大致对应于Ⅲ级阶地形成初期,即Qp2晚期-Qp早期阶段。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深部破裂
浅生改造
应变能
成因机制
Keywords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deep fractures; near surface action; strain energy;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642.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典型紧窄褶皱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特征及隧道涌水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潇
漆继红
许模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源同汇地下水系统水动力弥散混合特征砂槽模型研究”(41402223)。
文摘
西南地区典型紧窄褶皱控制下的浅层岩溶水,具有循环交替快、水量丰富等特点。精细刻画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模式类型及其特征,对于探讨岩溶水资源量以及中—浅埋隧道涌水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典型紧窄褶皱——重庆铜锣山背斜和遵义铜锣井背斜为研究对象,细致地梳理岩溶水系统特征的控制性因素,提出地层空间结构的细微差异导致含水介质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等不尽相同。据此,将研究区浅层岩溶水系统细分为四类小尺度模式,并基于各模式差异分析中—浅埋隧道涌水条件。研究认为:穿越不同小尺度岩溶水系统的隧址段,其涌水条件具有一定差异;间互式地层空间结构导致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之间因地表水体的转换而存在联系,计算涌水量时需考虑相邻可溶岩地层外源补给,而包裹式结构则造成各系统相对独立,计算时需考虑相邻非可溶岩地层外源补给;深切河谷排泄边界,不可忽略降雨对隙流散排型模式的补给,计算涌水量时,降雨量参数应小于年均降雨量,但若边界为浅切河谷,降雨量参数可直接选用年均降雨量。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紧窄褶皱构造
小尺度
浅层岩溶水系统
隧道涌水
Keywords
southwestern China
tight-narrow fold structure
small-scale
shallow karst water system
tunnel water inrush
分类号
U453.6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岩体深部破裂特征及成因机制
韩刚
赵其华
彭社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南典型紧窄褶皱小尺度浅层岩溶水系统特征及隧道涌水分析
李潇
漆继红
许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