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视角下跨区域联动发展研究——以成都重点片区开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清凤 高璐 +1 位作者 刘军伟 贺容 《决策咨询》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既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加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路径选择。本文基于对成都市重点片区的深入调研发现,成都市以重点片区为载体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顶层设计、项目联...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既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加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路径选择。本文基于对成都市重点片区的深入调研发现,成都市以重点片区为载体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顶层设计、项目联动、要素配置、利益共享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有效破除了“行政区对经济区的割裂”。为应对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持续从管理推进机制、规划设计、项目集群建设、要素流动、功能共担配套共享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行政区 成都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萌森 陈俊江 顾雯婷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3期99-108,共10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成为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与高水平智库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实践... [目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成为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与高水平智库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方法/过程]本文梳理了新时代中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以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智库建设为例,梳理了该机构以智库影响力提升、智库研究能力提升为牵引的“双轮驱动”智库建设思路、方法、实践与成效,为同类智库建设提供了参考。[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围绕发展定位做好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认识到合作是促进智库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在智库内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积极探索创新、接续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建设 地方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影响力 新型城市智库
下载PDF
成都空港经济发展战略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3
作者 兰蓓 陈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4-31,共8页
空港,是成都成功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要件。发展空港经济,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但有空港,并不必然会形成空港经济。因此,推进成都空港经济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风险意识。论文从影响空... 空港,是成都成功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要件。发展空港经济,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但有空港,并不必然会形成空港经济。因此,推进成都空港经济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风险意识。论文从影响空港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入手,结合成都实际预判性地分析了成都空港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六大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应对风险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港经济 成都 风险分析 策略
下载PDF
新经济地理视角下的成都圈层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王明杰 黄晓庆 《成都发展改革研究》 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
本文以成都市第一、二、三圈层区(市)县为研究区域,旨在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从密度、距离、分割三个空间维度,审视成都市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同时,在充分考虑天府新区建设所带来重大影响的基础上,对成都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进行... 本文以成都市第一、二、三圈层区(市)县为研究区域,旨在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从密度、距离、分割三个空间维度,审视成都市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同时,在充分考虑天府新区建设所带来重大影响的基础上,对成都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所得结果客观反映了研究区域的现实特征和发展趋势,并针对评价和模拟预测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成都市圈层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圈层融合 密度 距离 分割 GIS
下载PDF
成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梦宇 张紫薇 熊承雪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0年第4期17-25,7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此时,将成都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有助于推动成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基于此,本文在深刻认识经济高... 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此时,将成都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有助于推动成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基于此,本文在深刻认识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从动力转换、效率提升、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权系数法、专家打分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以及运用极值标准化法、加权评分评比法计算得到各城市得分,同时围绕评分结果开展了补充调查和研究,从而找出成都在发展动力、发展效率、发展质量、风险防范和政策保障5个方面存在的短板,继而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发展动力 发展质量 发展效率 风险防范
下载PDF
“新基建”助力成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学理 夏勇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6-40,共5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基建”与数字经济有着密切联系,把握内在联系、协调推进,将促进成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新基建”各领域的互动关系以及“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梳理成都“新基...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基建”与数字经济有着密切联系,把握内在联系、协调推进,将促进成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新基建”各领域的互动关系以及“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梳理成都“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案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阎星 李霞 高洁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文首先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按照此理论框架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证研...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文首先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按照此理论框架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统筹城乡发展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可为各地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系统理论 成都市
下载PDF
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成都“首位城市”发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洁 伍笛笛 蓝泽兵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77-80,共4页
城市首位度是首位城市在所在国家(或区域)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反映了该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以及城市规模分布状况。本文在概述城市首位度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四川城市首位度的变化趋势以及特点,从区域发展的格局... 城市首位度是首位城市在所在国家(或区域)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反映了该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以及城市规模分布状况。本文在概述城市首位度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四川城市首位度的变化趋势以及特点,从区域发展的格局重新审视了首位城市的地位,并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出了作为"首位城市"的成都在未来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首位度 首位城市 成都
下载PDF
成都经济发展新思考:枢纽经济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霞 王明杰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4期79-82,共4页
本文从枢纽的地位量级、辐射范围、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对成都市的枢纽特征进行研判解读;以点-轴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流量经济理论为基础,诠释了枢纽经济内涵,并对成都枢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最后,从载体建设、辐射区域、产业体系、... 本文从枢纽的地位量级、辐射范围、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对成都市的枢纽特征进行研判解读;以点-轴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流量经济理论为基础,诠释了枢纽经济内涵,并对成都枢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最后,从载体建设、辐射区域、产业体系、通道经济、系统研究等方面对促进成都枢纽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成都枢纽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经济 五大“交通圈” 经济圈
下载PDF
新常态下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浩森 刘丹 张海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1-45,共5页
汽车产业是成都市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存在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品集中在整车组装、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各环节协作不强、本地配套缺位,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实... 汽车产业是成都市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存在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品集中在整车组装、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各环节协作不强、本地配套缺位,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等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加强政府对产业协同的引导,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发挥扶持与反向限制政策的组合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和提高市场接受度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促进成都传统零售与网上零售的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小军 刘蓉 沈雪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4期92-96,共5页
当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加上人力和房租成本明显上涨,而网上零售较好地迎合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给传统零售业运营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重建盈利模式、整合资源,找到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切入点,这是传统零售业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 当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加上人力和房租成本明显上涨,而网上零售较好地迎合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给传统零售业运营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重建盈利模式、整合资源,找到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切入点,这是传统零售业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成都传统零售业运营面临的困境,在探析传统零售与网上零售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对比分析二者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零售 网上零售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定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洁 汪欢欢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50-53,共4页
关于成都市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关系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以工业化理论为指导,在对成都市产业结构演进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指出成都市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在短期之内还无... 关于成都市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关系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以工业化理论为指导,在对成都市产业结构演进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指出成都市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在短期之内还无法越过发展工业的阶段去追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并进而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服务业 产业结构演进
下载PDF
基于GIS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层次划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明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30期146-150,共5页
以成都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选择GDP、人均GDP、经济密度、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八个指标,对成都经济区所辖八市的综合经济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并结... 以成都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选择GDP、人均GDP、经济密度、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八个指标,对成都经济区所辖八市的综合经济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并结合八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应用城市引力模型,测算了成都市对成都经济区其余各市的辐射影响力,基于此得出,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分三个层次:首先,成都与德阳、绵阳(1+2);其次,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3+2);最后,整个成都经济区八市(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经济区 区域合作 因子分析 GIS
下载PDF
关于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接纳农业人口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方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准确测算农业人口转移规模与二、三产业接纳容量,对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接纳农业人口转移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加快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是推进试验区建设和构建"和谐成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业人口转移 接纳农业人口 可行性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和GIS的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杰 黄晓庆 何林娟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3-37,共5页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六个方面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与途径。本文综述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总结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选取适合定量测度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六个方面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与途径。本文综述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总结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选取适合定量测度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型与标准,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并选取成都市作为研究案例区,实证测算成都市各区(市)县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通过GIS空间聚类分析功能,对成都市各区(市)县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空间分异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结果分析,提出了关于研究方法适用性的探讨结论和促进成都市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GIS空间分析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大都市区卫星城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丽丽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卫星城作为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与母城之间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居住生活联系,因而对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减轻工业污染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成都市卫星城为分析对象,依据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 卫星城作为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与母城之间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居住生活联系,因而对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减轻工业污染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成都市卫星城为分析对象,依据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其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潜力进行实证测算后发现,成都市卫星城因与中心城区产业、交通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可大致分为先发型卫星城、支撑型卫星城和特色型卫星城三种类型,并针对三种类型建议分类实施跨区域联动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差异化发展三条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卫星城 大都市区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成都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丽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5-27,31,共4页
2009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区域规划,内容涉及10多个省份,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规划不仅成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举措,也成为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 2009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区域规划,内容涉及10多个省份,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规划不仅成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举措,也成为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批复之际,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出成都将面临"两加快两推进"的新机遇,总结对成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 区域规划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大都市区卫星城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丽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3-28,共6页
卫星城作为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与母城之间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居住生活联系,对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减轻工业污染有重要作用。为此,论文以成都市卫星城为分析对象,依据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其卫星... 卫星城作为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与母城之间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居住生活联系,对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减轻工业污染有重要作用。为此,论文以成都市卫星城为分析对象,依据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其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潜力进行实证测算后发现,成都市卫星城虽然功能相对完善,但因受到中心城区产业和交通的影响可大致分为先发型卫星城、支撑型卫星城和特色型卫星城三条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卫星城 大都市区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的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眭海霞 刘玉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4-87,96,共5页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梳理了包容性增长核心理念及其特征,从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等四方面分析了制约四...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梳理了包容性增长核心理念及其特征,从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等四方面分析了制约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包容性增长为新视角,提出了实现四川民族地区产业均衡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四川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加快成都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
作者 阎星 李霞 高洁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0-72,共3页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08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全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为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正是立足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严谨的逻辑和充...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08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全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为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正是立足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严谨的逻辑和充分的事实依据为基础,对成都市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方向和路径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