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房山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雪梅 龙德勇 马长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北京市房山区65岁以上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70例持久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阿司匹林组(471例)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组(...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北京市房山区65岁以上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70例持久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阿司匹林组(471例)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组(3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随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结果:入选病例共937例,有效病例870例,失访67例(7.1%)。随访时间(19.2±2.1)个月。华法林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降低62%(1.06%∶6.52%,P=0.04)。华法林组的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下降68%(0.42%∶4.76%,P=0.04);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0.42%∶3.00%,P=0.02)。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2.97%∶13.03%,P=0.04)。华法林组出血率较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1.69%∶12.02%,P=0.04)。结论:对于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的剂量,可以较阿司匹林更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抗凝药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建华 陈亮 陈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7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记录就诊时间、到院方式、首发症状、院内就诊情况等,按是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h内...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7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记录就诊时间、到院方式、首发症状、院内就诊情况等,按是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h内到医院就诊将患者分为2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发病后≤6h到达医院就诊的患者264例,占42.1%,其中发病后≤3h到达的患者169例占27.0%,发病6h后到达医院就诊的占57.9%。(2)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的患者73例,占11.6%,首诊为急诊室就诊者397例,占63.3%。(3)发病后≤6h到医院就诊的264例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45例,溶栓率为7.2%。(4)影响患者院前时间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到院方式、教育程度、首发症状、医保状况及对脑卒中的认识程度和患者的就诊时间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到达医院的方式、首次就诊的地点、是否了解卒中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就诊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公众对脑卒中认识低,使用急救系统的意识差,没有医保或医保报销比例低,导致了急性脑卒中患者6h内就诊率低。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完善急救系统,扩大农村及山区的医保覆盖,是提高患者就诊时间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就诊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少年型及早发成年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临床特点
3
作者 孙丽伟 刘爱华 刘江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8-294,共7页
目的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少年型、早发成年型各1例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影像、脑电图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对1例少年型DRPLA和1例早发成年型DRPLA患者及其各自家系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少年型、早发成年型各1例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影像、脑电图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对1例少年型DRPLA和1例早发成年型DRPLA患者及其各自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脑电图及基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少年型DRPLA患者家系:先证者女性15岁,病程5年,首发症状为步态不稳,逐渐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全面强直阵挛、肌阵挛)症状,外周血DNA检查发现肌萎缩蛋白1(ATN-1)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为63次。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见脑干和小脑萎缩。起病3年后发作期脑电图可见全导慢波、多棘慢波节律性发放,起病5年后发作期脑电图出现重度节律失调。先证者祖父、3个姑祖母均于50多岁出现步态不稳症状。(2)早发成年型DRPLA患者家系:先证者女性,26岁,病程2年,首发症状为癫痫,逐渐出现认知障碍、肌阵挛、共济失调。外周血DNA检查结果显示ATN-1基因CAG重复次数为59次。头颅MRI可见脑干、小脑、海马萎缩。起病1.5年后发作期脑电图示后头部异常放电,起病2.5年后异常放电变频繁。先证者祖母60岁出现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症状;姑姑于35岁出现肢体抖动症状,于50多岁出现步态不稳,58岁出现认知下降。先证者父亲51岁、先证者之女均无临床表现,外周血DNA检查ATN-1基因CAG重复次数分别为53、60次,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DRPLA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临床特征和发病年龄与CAG重复的次数相关。发现ATN-1基因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48次可以明确DRPLA疾病诊断,如果有条件,应尽早行基因检测,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学 ATN-1基因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华 陈亮 陈征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期溶栓治疗,目前已有较多溶栓延迟的相关调查,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大中城市的社区居民,且参与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我国人口构成中农村地区农民所占比例超过50%.理论上讲,区县级具有初级卒中中心标...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期溶栓治疗,目前已有较多溶栓延迟的相关调查,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大中城市的社区居民,且参与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我国人口构成中农村地区农民所占比例超过50%.理论上讲,区县级具有初级卒中中心标准的二级医院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急期溶栓上应具备相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层医院 调查 溶栓治疗 社区居民 三级医院 农村地区 人口构成
下载PDF
基层医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68-70,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日~2016年7月20日收治的260例发病-就诊≤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绿色通道完善情况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日~2016年7月20日收治的260例发病-就诊≤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绿色通道完善情况分为对照组(130例)与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观察组采用完善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的溶栓率、院内时间(DNT)、发病-治疗时间、溶栓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溶栓率为7.10%,高于对照组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为70.77%,高于对照组的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患者的DNT为(62.49±22.18)min,短于对照组的(87.31±35.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患者的发病-治疗时间为(144.50±40.30)min,短于对照组的(194.43±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5)。结论完善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和溶栓流程有助于把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缩短DNT,继而缩短发病-治疗的时间。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重要的是同时提高溶栓率,使更多的患者在溶栓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溶栓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率 入院至溶栓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应用费用增加原因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安永为 张学功 +1 位作者 耿学藩 隗和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21-22,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应用。方法 43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费用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未能有效减少基层住院费用,但提高了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应用。方法 43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费用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未能有效减少基层住院费用,但提高了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能释放基层医院需求,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住院费用
下载PDF
心律失常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对起搏治疗长期结果的深入分析
7
作者 周峻礁 余本凯 彭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11-0114,共4页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对于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心律失常患者7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70例患者基于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提供起搏治疗以及相关药物治疗,实验组...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对于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心律失常患者7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70例患者基于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提供起搏治疗以及相关药物治疗,实验组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测定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对起搏治疗长期了解的保障效果明显,可以促使患者的病症得到长期性、稳定性的控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起搏治疗 生活方式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化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4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优化措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绿色通道优化前收治的13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7月绿色通道优化后收治的130例AIS...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优化措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绿色通道优化前收治的13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7月绿色通道优化后收治的13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优化前及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患者自就诊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DNT)、DNT≤60 min达标率、溶栓率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NT短于对照组,DNT≤60 min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率为70.77%,高于对照组的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化措施可有效缩短DNT,提高溶栓率,有利于AIS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治疗时间 溶栓率
下载PDF
对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张宗欣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1日我院收治的180例接受临床路径治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护临床路径发生变异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1日我院收治的180例接受临床路径治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护临床路径发生变异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临床路径治护变异的影响程度等量化数值。结果与结论:在本组患者中,临床路径治护变异的原因以患者因素为主,而在患者因素中"血肿大、水肿明显"、"发生并发症"、"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是三大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脑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可明显影响患者的住院天数,使其治护的临床路径发生变异。在本组患者中,有17例(占9.44%)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其住院时间平均为3.7天。这说明在基层医院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而不能坚持治疗,进而提前出院。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投入。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发生治护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是医院的辅助检查科室未能及时相互沟通,导致患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我们在为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应加强与辅助科室的沟通,严格地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治护工作,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路径 变异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对基层医院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张宗欣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对其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此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对其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此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多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此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最为常见,约有7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上述表现。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较重的眩晕症状。本研究中有46例(80.7%)患者在发生眩晕后需卧床休息,不能起身,并伴有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症状,平均在发病6.2天后方可独自行走。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症状主要为单纯头昏、头痛、双下肢无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在本研究的患者中,发病时间小于72个小时的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约有50%的患者未能检出梗死病灶。我院TCD对后循环颅内段病变的检出率低,在对后循环颅内段血管进行评价时以采取头CTA或MRA检测为主。结论:中老年患者若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症状持续加重或有不典型的表现,应考虑其有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可能,应及时为其进行头MRI﹑CTA或MRA检查,以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早中期和晚期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杨帆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9期118-120,127,共4页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在用于慢性肾病早中期和晚期治疗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情不同分为早中期组(2~3期,50例)和晚期组(4~5期,40例),所有患...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在用于慢性肾病早中期和晚期治疗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情不同分为早中期组(2~3期,50例)和晚期组(4~5期,4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非布司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接近(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A、Scr、eGFR、TC、TG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非布司他在针对早中期及晚期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同时,该药物在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慢性肾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层医院规范调脂治疗策略对心血管患者血脂成分及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12
作者 万里红 彭雪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4期82-82,85,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调脂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及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匹伐他汀组,各340例。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 目的:探讨规范调脂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及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匹伐他汀组,各340例。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aPWV水平在他汀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治疗前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组baPWV分别为(1 725.97±264.46)cm/s、(1 778.74±305.74)cm/s,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1 680.03±249.62)cm/s、(1 749.00±256.88)cm/s;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 632.65±248.24)cm/s、(1 697.97±268.22)cm/s,治疗后两组baPWV水平与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2个月后低于治疗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治疗均能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治疗对于动脉弹性存在持续的改善作用;治疗12个月时,阿托伐他汀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治疗 心血管疾病 动脉 弹性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葛小明 《医药前沿》 2022年第8期4-6,9,共4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B型利钠肽原、B型利钠肽数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分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0.73±0.29)次/周、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长为(1.79±0.52)min/次,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82±1.38)%、N末端B型利钠肽原数值为(73.29±2.61)m g/L、B型利钠肽数值为(18.59±1.65)n g/L,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评分为(77.26±1.26)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皮素-1数值为(62.37±4.52)n 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数值为(174.38±10.48)μg/L、一氧化氮数值为(82.63±4.58)μm o l/L,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时间、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临床症状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良心脏事件及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李志鹏 姚鹏 《大医生》 2023年第21期14-17,共4页
目的 研究恩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良心脏事件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 目的 研究恩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良心脏事件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心肌微灌注指标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帧数(CTF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功能 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宋晴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0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率变异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治疗前,两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以及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NN,r MSSD、SDANN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优于普罗帕酮,能改善心率变异性,但两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降脂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耿学藩 张学功 +1 位作者 牛玉岭 安永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6例ACS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辛伐他汀10mg/d,38例;B组:辛伐他丁联合阿昔莫司(辛伐他汀10mg/d、阿昔莫司750mg/d),40例;C...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6例ACS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辛伐他汀10mg/d,38例;B组:辛伐他丁联合阿昔莫司(辛伐他汀10mg/d、阿昔莫司750mg/d),40例;C组:辛伐他汀20mg/d,38例;D组:辛伐他丁联合阿昔莫司(辛伐他汀20mg/d、阿昔莫司750mg/d),40例。4组患者经上述药物及常规治疗,在治疗后12周观察调脂药物的疗效、肝肾功能损害等。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B、D组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优于C、A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有效地使LDL-C、TC达标,同时对降低TG、升高HDL-C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脂异常
下载PDF
心肌细胞凋亡在老年性缺血再灌注后心力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武宁 陈牧雷 +1 位作者 杨新春 范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5例,分为年龄<65岁组(AMI 1组)29例,年龄≥65岁组(AMI 2组)3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45例... 目的探讨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5例,分为年龄<65岁组(AMI 1组)29例,年龄≥65岁组(AMI 2组)3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45例,分为年龄<65岁组(志愿1组)24例,年龄≥65岁组(志愿2组)21例。AMI 1组和AMI 2组患者均在发病6h内接受急诊PCI,并于术后1、3和5d检测可溶性脂肪合成酶(sFas)、白细胞介素(IL)6、TNF-α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入院即刻及第5天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并采用Killip分级评价心功能。结果与志愿1组、AMI 1组比较,志愿2组、AMI 2组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AMI 1组比较,AMI 2组Killip分级、sFas、IL-6、TNF-α及PCI术后1、3和5d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老龄化加剧了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差异在其中可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心力衰竭 心肌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兰凤 张文臣 张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房山区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骨密度、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检测。结... 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房山区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骨密度、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检测。结果肝硬化组骨质疏松发生率64.0%(32/5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 C级患者尤著(90.9%)。肝硬化组的骨密度(0.693±0.556vs 0.844±0.372g/cm2)、血Ca较对照组降低(1.92±0.35vs2.32±0.12 mmol/l),血清PTH水平高于对照组(29.8±12.3vs25.6±12.2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血Ca逐步下降,血PTH水平逐步升高,其中,与Child A、B级相比,Child C级患者骨密度、血Ca、血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骨密度与血钙呈正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发生率逐步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血Ca下降、血PTH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PTH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武宁 彭雪梅 +1 位作者 高晓东 胡著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T2DM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8)和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组(观察组,n=40),治疗6个月...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T2DM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8)和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组(观察组,n=40),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总有效率,6min步行试验和血浆BNP浓度以及心功能超声检查各项参数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浓度均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6min步行试验运动耐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强(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显著提高T2DM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血浆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脑钠肽 6分外步行试验
下载PDF
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建华 张惠芳 +1 位作者 刘敏 陈征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入院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入院前和出院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CRP水平。同期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出院时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的血浆CRP为(9.32±6.40)mg/L和(12.22±7.18)mg/L,显著低于入院时的(28.12±25.62)mg/L和(27.98±27.01)mg/L(P<0.01);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CRP亦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P<0.01)。②据入院时血浆CRP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CRP高值组和低值组,出院与入院时比较,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CRP均显著降低(P<0.01),但只有高值组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使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