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中市胃癌发病及致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1
作者 李茂生 华召来 +2 位作者 马利顺 王理伟 周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z1期184-18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扬中市胃癌发病及致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胃癌高发区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扬中市1991~1998年胃癌发病、病理、致病危险因素资料,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分析扬中市胃癌的发病特... 目的:通过对扬中市胃癌发病及致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胃癌高发区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扬中市1991~1998年胃癌发病、病理、致病危险因素资料,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分析扬中市胃癌的发病特征及规律.结果:扬中市1991~1998年胃癌标化发病率为113.04/10万,居扬中市恶性肿瘤首位,但近年来发病率下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64:1,胃底及胃贲门部高发(占45.18%),地区分布差异明显,致病危险因素复杂.结论:扬中市胃癌发病率下降明显,与扬中市20多年来坚持肿瘤综合防治工作,居民的防癌意识提高有关.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扬中市1991—1998年胃癌发病率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茂生 耿昌友 +2 位作者 王理伟 周琴 华召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扬中市发病资料分析 ,探讨该地区胃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扬中市三级防癌网收集的 1991— 1998胃癌发病及病理资料 ,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 ,分析扬中市胃癌发病的流行特征和... 目的 :通过对扬中市发病资料分析 ,探讨该地区胃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扬中市三级防癌网收集的 1991— 1998胃癌发病及病理资料 ,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 ,分析扬中市胃癌发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发现扬中市胃癌标化发病率为 113 0 4/10万 ,居扬中市恶性肿瘤首位 ,是全国县级单位高发地区 ,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70— 79岁为峰值 ,男女性别比为 1 6 4∶1,胃底贲门部为好发部位 ,并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结论 :近几年来扬中市胃癌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扬中市长期进行肿瘤综合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发病率 病变部位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进华 丁弘 +5 位作者 华召来 朱阳春 田英 宋磊 钱同胜 徐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6期964-968,共5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状,并探讨Hp感染与CKD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扬中市30-60岁自然人群850名,进行CKD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和CKD相关检测,并行尿... 目的了解扬中市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状,并探讨Hp感染与CKD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扬中市30-60岁自然人群850名,进行CKD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和CKD相关检测,并行尿素[^13 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 686名资料完整的参与者中,CKD患病率为26.82%,Hp感染率为61.22%,CKD组Hp感染率为78.26%,非CKD组Hp感染率为54.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女性、糖尿病、甘油三酯与CKD密切相关。结论江苏省扬中市成人CKD的患病率和Hp感染率均较高,Hp感染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可能在CKD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扬中市加强Hp感染的筛查及治疗可能对CKD防治工作起重要作用,建议将尿素[^13 C]呼气试验作为CKD患者继发因素的筛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慢性 患病率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下载PDF
胃复春对胃黏膜肠化生患者胃黏膜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睿 肖灵 +4 位作者 华召来 陆斌 李美凤 周平 张军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89-494,共6页
目的基于胃黏膜菌群探讨胃复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功效机制。方法临床招募37例胃黏膜肠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患者作为治疗组,胃复春治疗4周,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胃黏膜菌群。结果3... 目的基于胃黏膜菌群探讨胃复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功效机制。方法临床招募37例胃黏膜肠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患者作为治疗组,胃复春治疗4周,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胃黏膜菌群。结果37例GIM患者经胃复春治疗后,23例患者肠化生未检出,5例患者GIM等级下降,肠化生等级改善有效率75.7%。与治疗前相比,GIM患者治疗后胃黏膜菌群丰富度指数(Ace,Chao,Observed OTUs)显著升高(P<0.01),但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无显著变化(P>0.05)。线性判别分析发现,16个胃黏膜菌属(Acinetobacter、Fusobacterium、Leptotrichia等)富集在胃复春治疗组,胃复春治疗增强4个KEGG菌群预测功能(膜转运、ABC转运蛋白、脂类代谢、脂肪酸代谢)。结论胃复春治疗促进GIM患者胃菌群丰富度和脂质代谢功能,可能体现了胃复春活血化瘀功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 胃黏膜 菌群 肠化生等级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平 孙娴 +4 位作者 陆斌 华召来 马健 詹瑧 张军峰 《内蒙古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辛开苦降法防治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辛开苦降法基本方,辨证论治上消化道癌前病变88例,以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的改善作为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反酸、嗳气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目的:前瞻性评价辛开苦降法防治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辛开苦降法基本方,辨证论治上消化道癌前病变88例,以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的改善作为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反酸、嗳气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治疗有效率为80%以上,总有效率为79.5%。结论:辛开苦降法辨证论治可有效防治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辛开苦降法 症状 病理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对24例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舌苔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娴 徐静 +3 位作者 华召来 陆斌 詹瑧 张军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22-3326,共5页
目的:基于舌苔菌群探讨辛开苦降法对有效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微生态学机制。方法:辛开苦降法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24例,胃镜及病理诊断进行疗效评价,基于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舌苔菌群的变化。结果:辛开苦降法治疗上消化道... 目的:基于舌苔菌群探讨辛开苦降法对有效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微生态学机制。方法:辛开苦降法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24例,胃镜及病理诊断进行疗效评价,基于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舌苔菌群的变化。结果:辛开苦降法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有效率为75.0%。与治疗前比较,颗粒链菌属、孪生球菌属和嗜血杆菌属丰度显著上升(P<0.05),依赖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P<0.05)。菌群共生关系显示颗粒链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孪生球菌属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颗粒链菌属、孪生球菌属、嗜血杆菌属与弯曲杆菌属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比较治疗前后舌苔菌群功能预测,辛开苦降法能够显著提高机体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功能(P<0.05)。结论:舌苔菌群可为辛开苦降法有效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提供潜在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法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舌苔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