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虫感染与细胞因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志琳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1998年第5期223-227,共5页
宿主在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因子作为介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别从原虫、血液和组织内蠕虫、肠道蠕虫感染以及寄生虫免疫逃避等四个方面阐述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同一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寄生虫感染及不同的寄生期所起的作用... 宿主在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因子作为介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别从原虫、血液和组织内蠕虫、肠道蠕虫感染以及寄生虫免疫逃避等四个方面阐述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同一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寄生虫感染及不同的寄生期所起的作用可以完全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甚为复杂。对细胞因子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进一步阐明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宿主
下载PDF
苏北农村人群钩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种群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章涛 沈一平 +3 位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董恺 许聚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 :了解钩虫种群传播动力学特征及化疗对其种群传播的影响。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种群传播动力学。结果 :显示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年龄 -感染率和年龄 -感染度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钩虫种群在人群中呈负二项... 目的 :了解钩虫种群传播动力学特征及化疗对其种群传播的影响。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种群传播动力学。结果 :显示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年龄 -感染率和年龄 -感染度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钩虫种群在人群中呈负二项分布 ( Ka=0 .2 89,Kb=0 .2 0 6) ;虫荷与产卵量呈非线性关系 ,存在密度依赖限制作用 ( Za=0 .919,Zb=0 .899) ,基本繁殖率分别为 Ra=2 .153和 Rb=1.872 ;一次化疗 A组和 B组人群阴转率分别为 75.3%和 97.7% ,EPG分别下降92 .7%和 98.6% ,两组人群分别存在再感染。结论 :R值超过传播阈值 ( R0 =1) ,表明当地钩虫感染呈地方性稳定流行 ,在 R值高的流行区化疗遇到的难度较 R值低的流行区大 ,由于再感染 ,一次化疗的效果在长期内得不到巩固 ,在疗效考核中 ,感染度较感染率为更准确合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流行病学 种群动力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江苏江都县吴堡乡缩小膜壳绦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2 位作者 章涛 董恺 沈一平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4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报告1993年在江苏江都县吴堡乡进行了缩小鹏壳绦虫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量透明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1921份粪样,阳性22例.感染率1.1%,其中6例混合肠道线虫感染;采用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测庭院士样450份,阳... 本文报告1993年在江苏江都县吴堡乡进行了缩小鹏壳绦虫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量透明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1921份粪样,阳性22例.感染率1.1%,其中6例混合肠道线虫感染;采用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测庭院士样450份,阳性6份,污染率1.3%.同时证实家鼠存在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在当地人、鼠之间相互传播构成了流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缩小膜壳绦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苏北农村人群几种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章涛 沈一平 +2 位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董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0-350,共1页
苏北农村人群几种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章涛1沈一平1杨维平2邵靖鸥3董恺4在分析江苏里下河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农村人群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的年龄-感染率和年龄-感染度(EPG)横向变化的基础上[1],本文进一步分... 苏北农村人群几种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章涛1沈一平1杨维平2邵靖鸥3董恺4在分析江苏里下河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农村人群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的年龄-感染率和年龄-感染度(EPG)横向变化的基础上[1],本文进一步分析该社区人群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线虫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土源性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群体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3 位作者 陈业军 张跃 匡瑞祥 沈一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土源性线虫感染者约占全国寄生虫感染总人数的80%以上,是构成我国寄生虫总感染率较高的主要因素[1].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明显减低,但今后的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低度流行区... 土源性线虫感染者约占全国寄生虫感染总人数的80%以上,是构成我国寄生虫总感染率较高的主要因素[1].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明显减低,但今后的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低度流行区的防治对策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感染 低度流行区 群体化疗方案 驱虫康咀嚼片
下载PDF
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的体外诱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琳 沈一平 +5 位作者 陈淑贞 张耀娟 管晓虹 尤丽芬 杨维平 王增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激,各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刺激,微丝蚴血症者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比流行区无症状、无微丝蚴血症者显著低下,长爪沙鼠实验结果与人群的相似。结论:本实验提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血症者及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长爪沙鼠的T细胞对丝虫抗原处于一种低应答状态,且这种受抑制的T细胞主要是Th1亚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T细胞 免疫应签
下载PDF
8例缩小膜壳绦虫人体感染查治报告
7
作者 杨维平 张德盱 +5 位作者 沈一平 蔡士椿 邵靖鸥 贺小明 董恺 李启瑞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50-50,共1页
采用定量透明法(即Kato-Kats法)2片(定量板为南京医学院研制的双长孔板,取粪量43.5mg)和饱和盐水浮聚法3片(用定量金属圈取粪500mg,每份粪样连续浮聚3片镜检,每片间充分搅匀粪水,静置15mim)。对江都县吴堡乡吉家村1,227人进行普查,先后... 采用定量透明法(即Kato-Kats法)2片(定量板为南京医学院研制的双长孔板,取粪量43.5mg)和饱和盐水浮聚法3片(用定量金属圈取粪500mg,每份粪样连续浮聚3片镜检,每片间充分搅匀粪水,静置15mim)。对江都县吴堡乡吉家村1,227人进行普查,先后发现缩小膜壳绦虫感染8例,感染率为0.65%,平均g粪虫卵数(EPG)定量透明法1,252.96、饱和盐水浮聚法486.86。其中6例混合肠道线虫感染。感染者自诉有不同程度的易饥、食欲增进或减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个别病例有贫血、头昏症状。 对感染者,选用了4组药物进行驱虫,即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小膜壳绦虫 定量透明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线虫感染 查治 个别病例 粪样 量板 江都 孔板
下载PDF
反复化疗控制肠蠕虫病流行的初步探讨——土壤分离虫卵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杨维平 张德盱 +7 位作者 许聚岭 沈一平 蔡士椿 洪立基 邵靖鸥 贺小明 董恺 李启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79-81,138-139,共5页
1987~1988年对一个村的肠道蠕虫卵阳性者进行了6次化疗,使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下降68.70%。通过900份土样分离虫卵调查,实验村阳性率(28.67%)显著低于对照村(72.00%)(p<0.001),且前者土壤中的虫卵密度也低于后者。提示,对肠道蠕... 1987~1988年对一个村的肠道蠕虫卵阳性者进行了6次化疗,使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下降68.70%。通过900份土样分离虫卵调查,实验村阳性率(28.67%)显著低于对照村(72.00%)(p<0.001),且前者土壤中的虫卵密度也低于后者。提示,对肠道蠕虫感染者反复查治可以减少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控制肠道蠕虫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蠕虫病 流行病学 化学治疗
下载PDF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观察
9
作者 杨维平 沈一平 +2 位作者 邵靖鸥 项晓人 许聚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究缩小膜壳绦虫的生长发育和形态演变过程。方法:在大鼠和赤拟谷盗间建立缩小膜壳绦虫生活史循环。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似囊尾蚴形态及体表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发现似囊尾蚴的发育包括成熟期、有泡期和保护性外膜形成期三... 目的:探究缩小膜壳绦虫的生长发育和形态演变过程。方法:在大鼠和赤拟谷盗间建立缩小膜壳绦虫生活史循环。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似囊尾蚴形态及体表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发现似囊尾蚴的发育包括成熟期、有泡期和保护性外膜形成期三个阶段。扫描电镜下感染后2wk的成熟期体表有筛状微孔。感染3wk后,有泡状隆起,感染后4wk,体表外膜形成所覆盖,由泡状表膜逐渐形成表面光滑的囊壁。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缩小膜壳绦虫感染动物模型。首次报道似囊尾蚴的发育包括成熟期、有泡期和保护性外膜形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小膜壳绦虫 似囊尾蚴 超微结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母亲感染丝虫后其子代对丝虫免疫关系的观察
10
作者 沈际佳 王增贤 +11 位作者 杨兆莘 江宝玲 李家泉 陈树仁 王可灿 王红岩 沈一平 张耀娟 章子豪 杨维平 陈志琳 张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母亲感染丝虫后,对其婴幼儿免疫应答会产生怎样关系及导致何种结局。方法用抗牛丝虫多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与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技术(IEST)分别检测淮北班氏丝虫流行区微丝蚴(mf)阳性、阴性的母亲... 目的了解母亲感染丝虫后,对其婴幼儿免疫应答会产生怎样关系及导致何种结局。方法用抗牛丝虫多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与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技术(IEST)分别检测淮北班氏丝虫流行区微丝蚴(mf)阳性、阴性的母亲及其1~10岁子女、产妇及其婴儿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FCAg)与IgM抗体。另对细胞免疫等作了检测。结果在54例FCAg阳性产妇中有33例其婴儿亦为阳性,二者符合率为61.1%。乳汁4份FCAg皆阳性。mf阳性产妇及其婴儿血IgM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8.3%(2/24),mf阴性组的分别为10.6%(10/94)和3.2%(3/94),其二组婴儿血IgM水平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FCAg能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IgM水平看,母亲感染丝虫与否,对其子代先天免疫耐受的产生和抗感染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免疫学 母体获得性 抗原
下载PDF
猪蛔虫雄性生殖器官畸形一例报告
11
作者 杨维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2-192,共1页
我们在解剖蛔虫制作蛔虫生殖器官教学标本时发现一雄虫生殖器官形态异常。该虫体取自扬州肉联厂的猪体内,猪蛔虫(Ascaris suum Goeze,1782)雌性生殖器官畸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而雄性生殖器官畸形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测量... 我们在解剖蛔虫制作蛔虫生殖器官教学标本时发现一雄虫生殖器官形态异常。该虫体取自扬州肉联厂的猪体内,猪蛔虫(Ascaris suum Goeze,1782)雌性生殖器官畸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而雄性生殖器官畸形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测量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及其与正常虫体的比较情况报告如下,仅供系统发育学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 生殖器官 畸形 雄性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莉 沈一平 +2 位作者 管晓虹 章子豪 孙邦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观察8wk龄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期脾细胞经SEA或ConA刺激,体外诱生的IL-2和IFN-γ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因子活性均在感染后第4-6wk开始上升,第6—8wk达高峰,第12—... 本文观察8wk龄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期脾细胞经SEA或ConA刺激,体外诱生的IL-2和IFN-γ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因子活性均在感染后第4-6wk开始上升,第6—8wk达高峰,第12—14wk恢复至感染前水平。IFN-γ高峰时间略先于IL-2。非特异性刺激原诱生组和特异性刺激原诱生组各阶段细胞因子活性动态基本一致,前组活性高于后组。提示IFN-γ与IL-2活性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成熟与维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细胞因子 感染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阿苯达唑伍用小量复方甲苯咪唑驱除肠道线虫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靖鸥 贺小明 +6 位作者 沈一平 蔡士椿 杨维平 张德盱 董恺 李启瑞 刘伯荧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302-303,共2页
为寻找驱除钩虫和驱治其它肠道线虫混合感染的最佳方案,我们于1988年9~10月,采用阿苯达唑伍用小剂量复方甲苯咪唑驱除肠道线虫,并与两药单用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一、治疗对象和方法(一)治疗对象为江苏省江都县吴堡乡居民粪检线虫卵阳性... 为寻找驱除钩虫和驱治其它肠道线虫混合感染的最佳方案,我们于1988年9~10月,采用阿苯达唑伍用小剂量复方甲苯咪唑驱除肠道线虫,并与两药单用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一、治疗对象和方法(一)治疗对象为江苏省江都县吴堡乡居民粪检线虫卵阳性者。(二)检查方法为定量透明法与盐水漂浮法联用。定量透明法按沈一平等报道的方法进行,每份粪样镜检2张厚片;盐水漂浮法用自制金属定量圈(孔径10mm,长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病 阿苯达唑 钩虫
下载PDF
PCR结合非放射性标记DNA探针技术用于班氏微丝蚴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志琳 沈一平 +4 位作者 冯笑川 张兆松 陈淑贞 张耀娟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91-95,共5页
本研究根据班氏丝虫IWb35重复序列,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回收班氏丝虫特异性片段(656bp),以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Digoxigenin,Dig)标记该片段,制备非放射性DNA探针,并把PCR和Dig标记DNA... 本研究根据班氏丝虫IWb35重复序列,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回收班氏丝虫特异性片段(656bp),以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Digoxigenin,Dig)标记该片段,制备非放射性DNA探针,并把PCR和Dig标记DNA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结合起来,用于检测安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病人血样中的微丝蚴。结果表明,该探针与马来丝虫DNA及人白细胞DNA不发生杂交反应,仅与班氏微丝蚴DNA发生杂交反应,可检出0.5pg同源DNA。微丝蚴血样经PCR扩增后与探针进行斑点杂交试验,能检出60μl血样中1条微丝蚴,31例流行区班氏微丝蚴阳性患者,检出阳性30例,32例流行区“正常人”检出阳性2例,32例非流行区正常人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探针 微丝蚴 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血吸虫病的免疫应答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莉 周瑶玺 沈一平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93-196,共4页
细胞因子对血吸虫病的免疫调节研究表明,IFN-γ,IL-2,IL-1,TNF-α,IL-4,IL-5等对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起重要介导作用。虫卵肉芽肿细胞可释放致纤维化细胞因子,促进肝脏纤维化。IFN-γ,TNF及IL-4可能对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发挥一定作用。IFN... 细胞因子对血吸虫病的免疫调节研究表明,IFN-γ,IL-2,IL-1,TNF-α,IL-4,IL-5等对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起重要介导作用。虫卵肉芽肿细胞可释放致纤维化细胞因子,促进肝脏纤维化。IFN-γ,TNF及IL-4可能对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发挥一定作用。IFN-γ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和NO对血吸虫童虫有协同杀伤作用,IL-10对巨噬细胞的活性产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血吸虫病 免疫学
下载PDF
班氏丝虫宿主循环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维平 沈一平 +2 位作者 章子豪 张躍娟 王增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应用兔抗牛丝虫抗体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Dot-ELISA法检测安徽流行区人体班氏丝虫循环抗原。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总阳性率96%(24/25),尿液总阳性率为60%(15/25),4份乳汁阳性率均为100%。15份尿... 应用兔抗牛丝虫抗体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Dot-ELISA法检测安徽流行区人体班氏丝虫循环抗原。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总阳性率96%(24/25),尿液总阳性率为60%(15/25),4份乳汁阳性率均为100%。15份尿液阳性和4份乳汁阳性者与血清阳性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5/15)和75%(3/4)。检测江苏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尿液、乳汁共43份,全部阴性。11份肠道线虫感染者尿液全为阴性,血清Dot-ELISA阴性。10份肺吸虫感染者血清Dot-ELISA阴性。结果表明,班氏丝虫循环抗原不仅存在于血清而且存在于尿液和乳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抗原 尿液 乳液
原文传递
间日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药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其成 陆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52,共7页
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寄生虫病。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可用于儿童和孕妇疟疾间歇性预防性治疗,同时其也作为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的一种复方成分而被用于疟疾治疗。恶性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产生抗药性与... 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寄生虫病。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可用于儿童和孕妇疟疾间歇性预防性治疗,同时其也作为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的一种复方成分而被用于疟疾治疗。恶性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产生抗药性与编码二氢叶酸还原酶(DHPS)和二氢蝶酸合酶(DHFR)的基因发生点突变相关,而药物选择压力亦可导致间日疟原虫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本文就抗疟药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的发现、应用、作用和间日疟原虫对其抗性机制及抗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抗疟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酸合酶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