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文学”方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徐炯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探究高校话剧社团导表演机制——以扬州大学为例 |
朱蕙琳
|
《智库时代》
|
2020 |
0 |
|
3
|
字母词使用态度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在读学生为例 |
柏程伟
|
《淄博师专学报》
|
2014 |
0 |
|
4
|
字母词使用态度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在读学生为例 |
柏程伟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5
|
现代“小说话”与《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建构 |
温庆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当代文学艾滋叙事的隐喻修辞 |
张堂会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扬州茶文化考察 |
王娜
吴一叶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8
|
通识课程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
戴健
|
《农村农业农民》
|
2024 |
0 |
|
9
|
超越地方性,超越中西之分——论莫言文学的“世界”书写 |
李徽昭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论《中州诗征》编纂之特征以及对中州文学的自觉建构 |
苏鹏飞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4 |
0 |
|
11
|
伦理、中国性与现代文学语言的技术化问题——论黄锦树“中文现代主义” |
王植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12
|
大湖滋养了我的精神和文学——关于沈念《大湖消息》的对话 |
沈念
李徽昭
|
《艺术广角》
|
2024 |
0 |
|
13
|
自然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实辉映——评王秀梅长篇纪实文学《渤海传》 |
刘永春
|
《百家评论》
|
2024 |
0 |
|
14
|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述评 |
郑昀
徐林祥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8
|
|
15
|
《背影》的美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
林道立
张王飞
吴周文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6
|
游走在心学与文学之间的诗歌创作——泰州学派王氏三贤诗歌研究 |
姚文放
沈玲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7
|
文学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 |
陈金刚
刘文良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18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新探 |
张旭
韦冬余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9
|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
姚文放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20
|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扬州的胡人活动 |
苏保华
王椰林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