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枝杆菌靶向宿主细胞蛋白逃逸免疫杀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全娟娟 夏爱鸿 +5 位作者 孟闯 李昕 姚志鸿 陈祥 徐正中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发结核病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兼性胞内感染菌,其引发结核病的关键是破坏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以提高其在胞内生存能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分枝杆菌效应蛋白通过与...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发结核病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兼性胞内感染菌,其引发结核病的关键是破坏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以提高其在胞内生存能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分枝杆菌效应蛋白通过与宿主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抗原提呈等多种免疫效应,从而逃逸宿主细胞的杀伤,并在机体免疫状态低下时复发从而引起结核病。深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效应蛋白和宿主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将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宿主细胞 免疫逃逸 蛋白互作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S1蛋白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巧菊 胡雨萌 +4 位作者 温亚亚 宋丽 孟闯 潘志明 焦新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3,共7页
旨在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SARS-CoV-2 S1蛋白,为COVID-19的免疫预防及临床诊断提供较好的候选抗原。该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出刺突蛋白(Spike,S)的S1亚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法将目的片段克隆至冷休克表达载体pCold I,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 旨在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SARS-CoV-2 S1蛋白,为COVID-19的免疫预防及临床诊断提供较好的候选抗原。该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出刺突蛋白(Spike,S)的S1亚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法将目的片段克隆至冷休克表达载体pCold I,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内诱导表达S1蛋白,经Ni^(2+)柱亲和层析纯化后,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已成功表达含His标签的S1蛋白,并且已获得浓度和纯度较高、能与S1多克隆抗体反应的目的蛋白。此外,蛋白刺激细胞的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S1蛋白免疫原性良好,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上调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促进RAW264.7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综上,该研究成功构建了pCold I-S1重组质粒,获得了SARS-CoV-2的良好候选抗原S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S1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鉴定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Mb0950c的免疫特性及其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夏爱鸿 李昕 +6 位作者 冯莉 全娟娟 姚志鸿 陆梦君 徐正中 陈祥 焦新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9-387,共9页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牛分枝杆菌Mb0950c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通过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原性,建立血清学间接ELISA方法用于牛结核病的临床检测。【方法】构建pET32a-Mb0950c原核表达质粒,并转化至BL21(DE3)中诱导蛋白的表达,对蛋白...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牛分枝杆菌Mb0950c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通过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原性,建立血清学间接ELISA方法用于牛结核病的临床检测。【方法】构建pET32a-Mb0950c原核表达质粒,并转化至BL21(DE3)中诱导蛋白的表达,对蛋白进行纯化。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ELISA等对该蛋白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建立基于Mb0950c的间接ELISA方法,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检测潜力。【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可溶性Mb0950c蛋白,且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FCM结果显示,Mb0950c蛋白上调了T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细胞因子和抗体结果表明,该蛋白能够诱导特异性的IFN-γ和IL-4的分泌,同时能诱导机体分泌特异性的抗体,且以IgG1型为主。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牛结核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牛结核外周血IFN-γ外释放试验和皮试试验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65.7%、97.9%和72.4%。【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可溶性表达Mb0950c蛋白,它在小鼠模型中诱导Th1和Th2型免疫应答,基于此蛋白建立了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Mb0950c蛋白 免疫学特性 血清学检测
原文传递
生猪屠宰场中沙门菌的传播特点和防控新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彭通通 潘明星 +2 位作者 孟闯 焦新安 潘志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2,共6页
由肠道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疾病。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菌的常见来源,屠宰生产线是控制沙门菌在食物链上传播的关键阶段。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是生猪屠宰场防控的关键,其中新型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 由肠道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疾病。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菌的常见来源,屠宰生产线是控制沙门菌在食物链上传播的关键阶段。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是生猪屠宰场防控的关键,其中新型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好。利用分子分型技术对屠宰生产线上的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追踪溯源可为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根据生猪屠宰场的工艺特点,使用消毒剂和有机酸等方法消毒是大量消减沙门菌的主要手段,利用噬菌体对屠宰场大规模的防控值得期待。本文介绍了生猪屠宰场中沙门菌的污染和传播特点、快速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以及消减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风险关键点 屠宰场 快速检测 分子分型 防控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