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岳天华 袁鹏 +3 位作者 陈法警 沈酥雯 王建 邢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21年11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的造影诊断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置入溶栓... 目的评价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21年11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的造影诊断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置入溶栓导管,常规滴注尿激酶;观察组先行球囊扩张、大腔导管抽吸血栓,再置入溶栓导管,尿激酶剂量根据纤维蛋白原测值而定。对两组患肢消肿情况、静脉通畅度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大腿周径差为(4.65±1.06)cm,治疗后大腿周径差为(2.76±1.25)cm;观察组治疗前大腿周径差为(4.73±1.03)cm,治疗后大腿周径差为(1.40±0.83)cm;对照组治疗前小腿周径差为(2.24±0.90)cm,治疗后小腿周径差为(1.56±0.86)cm;观察组治疗前小腿周径差为(2.40±0.83)cm,治疗后小腿周径差为(0.80±0.73)cm,两组治疗后健侧与患侧大腿周径差、健侧与患侧小腿周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2.6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静脉通畅度为34.02%[33/97],而观察组静脉通畅度为68.18%[6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5)。随访12个月后对照组血栓后综合征(PTS)Villalta评分为(9.23±4.07)分,观察组PTS Villalta评分为(5.73±3.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结论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球囊取栓术 血栓溶解疗法 腔静脉滤器 纤维蛋白原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血管内化疗栓塞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福安 王立富 +5 位作者 王书祥 孙陵 吕朋华 黄文诺 何仕诚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及PVP联合治疗25例(共32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随访并分析其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椎体肿瘤供血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及PVP联合治疗25例(共32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随访并分析其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椎体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及PVP,其中有15例患者行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剂化疗栓塞,所用碘化油平均1.8 ml[(1.4±1.0)ml],吡柔比星10 mg,其余10例行吡柔比星10 mg灌注化疗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5例患者行椎体肿瘤血管化疗栓塞后1周内20例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缓解率80%),1周内所有患者均接受PVP,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8例患者各1节椎体行双侧穿刺,其余均为单侧穿刺,技术成功率100%。11节胸椎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3±1.6)ml,21节腰椎为(4.2±1.5)ml,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0.0±5.6)个月,PVP术后24 h,1周及1、3、6和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25/25)、96%(24/25)、84%(21/25)、82.6%(19/23)、78.9%(15/19)和69.2%(9/13)。结论采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和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可迅速缓解椎体疼痛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转移瘤 椎体成形术 化疗栓塞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卢丹 董乃俊 +2 位作者 夏泽 周素兰 王立富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1期903-904,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期间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18例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有13例经阴道超... 目的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期间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18例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有1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或彩色多普勒确诊,误诊5例,均误诊为宫内妊娠,误诊率27.8%。18例患者中采用甲氨蝶呤局部用药10例,全身用药8例。所有患者均获治愈。结论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是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可靠方法。治疗本病可选择甲氨蝶呤局部用药、全身用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剖宫产 疤痕妊娠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文诺 吕朋华 +5 位作者 张喜成 王立富 王书祥 孙陵 陈兆雷 耿素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DSA表现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4例ISMAD患者,入院后48~96h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真腔...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DSA表现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4例ISMAD患者,入院后48~96h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真腔变细小,部分对比剂通过破口进入假腔.4例患者共植入6枚裸支架,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破口封堵成功,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假腔消失.术后腹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3天后腹痛均消失.结论 DSA是诊断ISMAD可靠的方法;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ISMA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DSA 腔内治疗
下载PDF
B超联合DSA下急诊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川 吕朋华 +4 位作者 孙陵 王书祥 周文杰 颜波 黄文诺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在B超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急诊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接受急诊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的31例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计数(W... 目的:探讨在B超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急诊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接受急诊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的31例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1例患者接受35次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其中单侧经皮肾穿刺造瘘27例,双侧4例。术后3 d的血WBC、NEUR、CRP和PC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联合DSA透视下急诊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同时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皮肾穿刺造瘘 急性梗阻性肾盂化脓
原文传递
复合手术室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文诺 张喜成 +8 位作者 吕朋华 叶靖 王书祥 孙陵 陈兆雷 孙元 徐淼 王福安 徐川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室术中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复合手术室治疗的7例近肾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DSA)后将3D...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室术中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复合手术室治疗的7例近肾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DSA)后将3D重建图像和2D透视图像进行图像融合,标记肾动脉及其他重要血管分支。并对不同阶段不同体位的术中三维导航融合图像进行自动修正配准,根据手术需要,改善融合图像的血管、骨骼背景密度,提高叠加图像上血管可视化程度,精确指导支架释放,实现血管内治疗的准确导航。结果:7例患者在3D图像导航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导丝导管均成功导入靶血管内,单根靶血管导入时间3~22 min,造影剂用量150~180 ml。7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均手术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分支血管显影通畅,无内漏。结论:复合手术室三维导航技术可精准标记肾动脉及其他分支血管开口,方便术中靶血管定位超选,对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术室 三维导航 影像融合 近肾型腹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朋华 张喜成 +5 位作者 王立富 王书祥 孙陵 陈兆雷 黄文诺 耿素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7-530,共4页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支架腔内重建术均获成功,共植入7个裸支架;植入支架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3d后腹痛均消失。复查cT血管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内支架位置良好,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及假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裸支架 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