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uPAa-melittin发酵条件及大规模纯化方法
1
作者 金世光 李城 +1 位作者 王大新 颜炜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 通过rhuPAa-melittin在80 L发酵罐中的发酵表达,优化发酵条件及改进适合大规模纯化的方法,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方法 采用实验制备的rhuPAa-melittin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法将rhuPAa-melittin-pPICZαC载体转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 目的 通过rhuPAa-melittin在80 L发酵罐中的发酵表达,优化发酵条件及改进适合大规模纯化的方法,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方法 采用实验制备的rhuPAa-melittin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法将rhuPAa-melittin-pPICZαC载体转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用PCR法扩增和检测rhuPAa-melittin基因在毕赤酵母基因组中的整合.利用毕赤酵母进行小量发酵,摸索最佳表达时间、pH及最佳的纯化方法.通过rhuPAa-melittin在80 L发酵罐中的发酵表达,优化发酵条件及改进适合大规模纯化的方法.结果 rhuPAa-melittin发酵条件在温度为28℃~30℃,FM21培养基中添加0.5%的蛋白胨,甲醇最终的流加速度控制在9 mL/(h.L),初始发酵液体积、DO值(溶解氧)在25%~ 30%,发酵时间为12h,pH在6.0~7.0时获得高产量、高纯度、高收率的蛋白.结论 获得产量约350 mg/L,纯度可达96%以上,收率可达65%左右的rhuPAa-melittin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uPAa-melittin 发酵 纯化
下载PDF
MiR-17-5_(p)/BTG3调节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金世光 戴燕 +2 位作者 李城 李昌熙 王大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5-719,共5页
目的研究miR-17-5p/BTG3介导AKT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7-5p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RT-PCR、Western Blot验证miR-17-5p对候选靶基因BTG3的直接调控作用,MTT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 目的研究miR-17-5p/BTG3介导AKT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7-5p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RT-PCR、Western Blot验证miR-17-5p对候选靶基因BTG3的直接调控作用,MTT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靶基因BTG3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 miR-17-5p的靶基因为BTG3,胶质瘤细胞中转染载体质粒(pmirGLO)及突变靶基因质粒(pmirGLO/BTG3-mUTR),过表达miR-17-5p以及封闭miR-17-5p,荧光值均没有变化。转染靶基因质粒(pmirGLO/BTG3-UTR),过表达miR-17-5p后,荧光值降低;miR-17-5p被封闭后,荧光值上升。过表达miR-17-5p后,BTG3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含量降低,miR-17-5p的表达水平升高。miR-17-5p被封闭后,BTG3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含量升高,miR-17-5p的表达水平降低。BTG3沉默的细胞增殖转移加快,而过表达BTG3的细胞增殖转移减慢。结论靶基因BTG3介导了miR-17-5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5_(p) BTG3 胶质瘤
下载PDF
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儿科用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果 黎国富 +1 位作者 郑青山 王大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20,共7页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模型的特点,介绍儿童PBPK模型的建模策略、误区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最新的文献实例和FDA审评观点,对其在儿科用药研究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儿童 临床试验 生理药动学模型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建模在FDA新药审评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果 黎国富 +1 位作者 郑青山 王大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7,60,共4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常用于表征各种复杂的临床情况下的药物体内PK变化,即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对药物体内PK的影响。在美国FDA的新药审评中,审评人员通过PBPK建模,有效分析了药物相互作用(DDI)、儿科临床研究、肝功能不全人群、遗...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常用于表征各种复杂的临床情况下的药物体内PK变化,即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对药物体内PK的影响。在美国FDA的新药审评中,审评人员通过PBPK建模,有效分析了药物相互作用(DDI)、儿科临床研究、肝功能不全人群、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吸收等方面的复杂临床问题。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实例,阐述PBPK建模在FDA新药审评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新药审评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