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间质瘤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基因外显子突变谱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磊 陈平 +2 位作者 王昊 赵伟 符德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45-52,共8页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中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8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c-kit(外显子9、1...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中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8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c-kit(外显子9、11、13、17)与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状态,分析其突变类型、突变位点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288例GIST患者中,原发性突变型244例(84.72%),继发性耐药突变型10例(3.47%),野生型34例(11.81%)。244例原发性突变型GIST患者中,c-kit基因突变231例(外显子9、11、13、17突变分别为25、189、7、10例),PDGFRA基因突变13例(外显子12、18突变分别为3、10例)。189例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中,缺失突变111例(58.73%)、点突变65例(34.39%)、重复突变3例(1.59%)、插入突变4例(2.12%)、混合突变6例(3.17%);外显子11突变热点区域为557~560位密码子。突变位点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有关(P<0.05);突变类型与患者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分级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60岁、缺失突变、c-kit外显子11突变的GIST患者,其改良NIH危险分级风险分别增高2.060(95%CI为1.066~3.980)、3.264(95%CI为1.628~6.545)、3.819(95%CI为1.585~9.205)倍。结论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位点多样,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GIST全程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KIT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炳兰 何春兰 +1 位作者 宋斌 蒋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540-542,共3页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38例患者的166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将穿刺细胞学的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57例获得手术病理,其余病例全部进行超声检查随访,随访时...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38例患者的166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将穿刺细胞学的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57例获得手术病理,其余病例全部进行超声检查随访,随访时间6~ 48个月.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及涂片不满意4类.本组166个结节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恶性结节33个、良性结节133个;经细胞学诊断:良性121个(72.9%)、恶性23个(13.9%)、可疑恶性12个(7.2%)、涂片不满意10个(6.0%).细胞学诊断敏感性84.8%,特异性为94.3%,准确性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5.8%.US-FNA检查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2个(1.2%)发生穿刺后出血.甲状腺肿块的US-FNA检查诊断准确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 诊断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异质性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安 符德元 《医学综述》 2018年第8期1525-1529,1534,共6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TNBC被认为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及分子特征,目前多种TNBC分子分型已建立。TNBC的分型有助于其个体化治疗,如基底样亚型TNBC对铂类药物、聚(AD...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TNBC被认为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及分子特征,目前多种TNBC分子分型已建立。TNBC的分型有助于其个体化治疗,如基底样亚型TNBC对铂类药物、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敏感,间质样亚型TNBC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敏感,管腔雄激素受体亚型TNBC对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敏感,富含免疫调节亚型TNBC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敏感。进一步研究各型TNBC的特点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靶点,将为临床上TNBC个体化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靶向治疗 个性化治疗
下载PDF
CDK4/6抑制剂在ER阳性和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楷文 姚龙迪 +1 位作者 王建文 符德元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56-360,共5页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部分患者因为肿瘤的异质性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实施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部分患者因为肿瘤的异质性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实施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目前已有部分临床试验证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相比单纯的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E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目前3种常用CDK4/6抑制剂帕博西布、瑞博西尼和阿本昔布在E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相关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 酶抑制剂 受体 雌激素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原文传递
压力泵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不同程度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殷萍 张媛媛 +1 位作者 杨慧 钱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24期3451-3453,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压力泵治疗乳腺癌术后轻度、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术后发生轻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0例(A组),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0例(B组).A组患者随机分为AG组(A组观察组)30例;AD组(A组... 目的 探讨使用压力泵治疗乳腺癌术后轻度、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术后发生轻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0例(A组),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0例(B组).A组患者随机分为AG组(A组观察组)30例;AD组(A组对照组)29例;B组患者随机分为BG组(B组观察组)28例;BD组(B组对照组)30例.AG组和BG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压力泵进行物理治疗,AD组和BD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4组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上肢水肿改善情况.结果 AG组和AD组患者第1个月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组和BD组第1个月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泵作为上肢水肿的辅助治疗方法,能较快地减轻上肢水肿,可成为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水肿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压力泵 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糖代谢重编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向楠 符德元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50-356,共7页
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MT)可通过促进肿瘤恶性、重编程肿瘤代谢等方式诱导肿瘤转移。而有氧糖酵解作为糖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还通过促进肿瘤的EMT过程为肿瘤细胞提供... 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MT)可通过促进肿瘤恶性、重编程肿瘤代谢等方式诱导肿瘤转移。而有氧糖酵解作为糖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还通过促进肿瘤的EMT过程为肿瘤细胞提供转移优势。此外,有氧糖酵解与EMT之间的串扰网络可协同触发肿瘤转移。因此,异常的葡萄糖代谢与EMT在乳腺癌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提示其在乳腺癌转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 能量代谢 有氧糖酵解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学预防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淞 章佳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强、极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尚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使用自然或加工合成的化学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强、极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尚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使用自然或加工合成的化学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的一种预防措施。目前允许应用于临床的乳腺癌化学预防药物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芳香化酶抑制剂2类,故应积极采取措施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且兼顾较多数人群的预防药物。本文就6类乳腺癌化学预防药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二甲双胍、黄酮类化合物和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学预防 阿司匹林 黄酮类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原文传递
有氧糖酵解和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威 符德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73-2077,共5页
有氧糖酵解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该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可缩短供能周期,提高供能速率,而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导致的中间产物富余又能使肿瘤细胞从中获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则作为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的初始步骤,期间常伴有各种标志蛋白和... 有氧糖酵解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该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可缩短供能周期,提高供能速率,而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导致的中间产物富余又能使肿瘤细胞从中获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则作为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的初始步骤,期间常伴有各种标志蛋白和转录因子的改变。此外,有氧糖酵解除了为肿瘤细胞供给能量,还可以通过该过程中的限速酶和创造肿瘤微环境来诱导EMT,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而EMT相关转录因子又可以正性调节有氧糖酵解通量,两者互作互利。本文旨在阐述有氧糖酵解和EMT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肿瘤转移机制的多态性并探索更精准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