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燕旗 孔祥 《医学综述》 2011年第5期695-697,共3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结构特殊,不属于任何一个细胞因子超家族。MIF在许多实体肿瘤都分泌及表达,在肿瘤的增生、浸润、转移、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和肿瘤周围炎性反应等均起着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结构特殊,不属于任何一个细胞因子超家族。MIF在许多实体肿瘤都分泌及表达,在肿瘤的增生、浸润、转移、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和肿瘤周围炎性反应等均起着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现就MIF在子宫内膜癌中与NF-κB的关系及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子痫前期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群 孔祥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17-19,共3页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症状中除了以血压高为主要表现外常常并发很多其他症状,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了蛋白尿,随着疾病的发展这些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将会导致孕妇较高的病死率,调查显示在美国,...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症状中除了以血压高为主要表现外常常并发很多其他症状,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了蛋白尿,随着疾病的发展这些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将会导致孕妇较高的病死率,调查显示在美国,子痫前期是导致母体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二大原因。2005年,耶鲁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对37061名产妇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被诊断为子痫前期的产妇产后病死率大大高于正常产妇,其中多数死于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妊娠高血压疾病 病因学 妊娠期高血压 严重并发症 跟踪调查 心血管疾病 病死率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激活蛋白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3
作者 王志坚 孔祥 《医学综述》 2010年第7期994-997,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生物学行为源于雌激素暴露,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各种生物效应。激活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现综述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及激活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生物学行为源于雌激素暴露,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各种生物效应。激活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现综述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及激活蛋白1结构、功能及其在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激活蛋白1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妊娠期盆腹腔疼痛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贺莉娜 孔祥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7期186-188,共3页
妊娠期盆腹腔疼痛是产科常见症状之一,严重时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安全。由于妊娠会引起人体腹盆腔解剖结构相对改变,妊娠期盆腹腔疼痛部位常不易明确,疼痛原因容易混淆,因此易耽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妊娠期腹盆腔疼痛的诊断首选超声... 妊娠期盆腹腔疼痛是产科常见症状之一,严重时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安全。由于妊娠会引起人体腹盆腔解剖结构相对改变,妊娠期盆腹腔疼痛部位常不易明确,疼痛原因容易混淆,因此易耽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妊娠期腹盆腔疼痛的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当超声诊断结果可疑时,磁共振成像(MRI)可作为重要的备选检查手段。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解剖定位准确并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安全无辐射等特点,在产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将对近年来MRI在妊娠期盆腹腔疼痛病因诊断方面的临床研究价值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产科邻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MRI) 妊娠 疼痛
下载PDF
宫颈癌中黏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丁丽娟 孔祥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2期153-155,13,共4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大约50万人,死亡病例27.5万例,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5%,其中80%的宫颈癌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蛋白表达 妇科恶性肿瘤 新发病例 发展中国家 死亡病例 发达国家 病死率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调滋养层细胞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表达促进胚胎体外着床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方乐 张晓梅 卢丹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影响胚胎体外着床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人滋养层细胞株BeWo及人子宫内膜细胞株RL95-2为研究材料。将BeWo细胞与RL95-2细胞共培养,以制备体外胚胎着床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如下研究。①通过间接免疫荧...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影响胚胎体外着床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人滋养层细胞株BeWo及人子宫内膜细胞株RL95-2为研究材料。将BeWo细胞与RL95-2细胞共培养,以制备体外胚胎着床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如下研究。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整合素β3及其配体骨桥蛋白(OPN)在BeWo细胞的定位表达;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不同含量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对BeWo细胞整合素β3及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影响;③通过BeWo球状体黏附实验和铺展实验,观察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对BeWo球状体在RL95-2单层细胞上黏附和植入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对不同含量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的BeWo细胞整合素β3及骨桥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hCG处理前、后BeWo球状体黏附率及铺展倍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整合素β3及OPN均在BeWo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表达。②1 000 IU/mL 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整合素β3及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7±0.57)、(1.95±0.48),均高于10 IU/mL 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的(1.12±0.31)、-(8.44±0.18);1 000 IU/mL 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整合素β3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100 IU/mL hCG作用于BeWo细胞后的(1.24±0.19),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9、0.014)。③采用1 000 IU/mL hCG处理BeWo细胞后,在BeWo球状体+RL95-2单层细胞共培养0.5 h时的BeWo球状体黏附率为(89.51±6.47)%,显著高于无hCG处理的(50.24±7.7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00、P<0.001)。④采用1 000 IU/mL hCG处理BeWo球状体+RL95-2单层细胞,共培养24 h时BeWo球状体铺展倍数为(2.28±0.52),高于无hCG处理的铺展倍数(1.93±0.3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4、P=0.012)。结论 hCG可能通过上调滋养层细胞表面整合素β3及OPN的表达水平,促进胚胎体外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整合素Β3 骨桥蛋白质 滋养层 胚胎植入 体外研究 BeWo细胞株 RL95-2细胞株
原文传递
某院2011—2017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方乐 卢丹 张立英 《现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分析近7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1 39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 7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53. 75%,由2011年的57. 72... 目的:分析近7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1 39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 7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53. 75%,由2011年的57. 72%下降为2017年的44.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变化明显,社会因素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第1位逐年降至第12位。瘢痕子宫由第2位升为第1位。双胎珍贵儿、危重并发症、胎儿窘迫呈明显上升趋势。(3)产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 <0. 01),而新生儿死亡率无明显升高。结论:2011—2017年本院总体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新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升高,剖宫产指征构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无指征剖宫产明显下降,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首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瘢痕子宫
原文传递
克霉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缩减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晓芹 彭小彧 +1 位作者 赵一燕 卢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7期3317-3319,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多发生在盆腔和卵巢,可随着卵巢激素周期性改变而发生出血、坏死、脱落,是一种典型的激素依赖性疾病[1-2]。同时具有粘附、种植、...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多发生在盆腔和卵巢,可随着卵巢激素周期性改变而发生出血、坏死、脱落,是一种典型的激素依赖性疾病[1-2]。同时具有粘附、种植、播散、侵袭及转移等癌细胞特性[3],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可高达10%[4],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介质产生、血管生成、免疫改变、盆腔微环境失衡等都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在内异症中的作用受到学者们关注,其认为宫腔以外的子宫内膜组织存活首先要建立一个新生血管网络,用来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物质[5]。内异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持久的盆腔疼痛、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不适及女性不孕,其中痛经和不孕严重地困扰着患病妇女,不仅降低了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同时影响其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克霉唑 炎症学说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