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张鑫 汪刘华 +1 位作者 苗永昌 王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AP1M2)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7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AP1M2)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7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P1M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AP1M2在血清中表达情况。分析AP1M2蛋白表达与结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P1M2涉及的蛋白及相关通路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分析发现,AP1M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97对标本中,结肠癌组织AP1M2高表达73例,癌旁组织AP1M2高表达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发现,结肠癌患者癌组织血清中AP1M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直径>5 cm、N_(1)~N_(2)分期(有淋巴结转移)、T分期的T_(3)~T_(4)期、术后5年复发患者AP1M2高表达比率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 cm、N_(0)分期(无淋巴结转移)、T分期的T_(1)~T_(2)期、术后5年无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年,24例AP1M2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死亡5例,而73例AP1M2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死亡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分析显示,AP1M2是结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生物学分析显示,AP1M2与肿瘤代谢及黏附相关。结论AP1M2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组织中及血清中上调,这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也相关。AP1M2可作为结肠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 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生存期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徐良 汪刘华 +1 位作者 张鑫 王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漏分为两组,其中未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1...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漏分为两组,其中未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1例),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8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疾病相关信息(如肿瘤直径和位置、吻合口处理方式、术后是否出现腹泻),以及手术情况[如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吻合口与肛缘的距离等],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男/女)、肿瘤直径、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保留左结肠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吻合口距离≤5 cm、术后腹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距离≤5 cm、术后腹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腹泻和吻合口距离≤5 cm是引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积极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以期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