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门菌果蝇感染致死模型构建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耿士忠 席俊萌 +4 位作者 杨家兴 孙大泉 韦有恒 潘志明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沙门菌对果蝇致死毒力,建立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将鼠伤寒沙门菌SL1344、14028S和肠炎沙门菌C50041及其突变株C50041ΔspiC,以OD_(600)为100的高浓度菌液通过饲喂法和针刺法,分别感染30只CS型...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沙门菌对果蝇致死毒力,建立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将鼠伤寒沙门菌SL1344、14028S和肠炎沙门菌C50041及其突变株C50041ΔspiC,以OD_(600)为100的高浓度菌液通过饲喂法和针刺法,分别感染30只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每隔3 h观察活果蝇数,计算存活率,分析沙门菌毒力。结果肠炎沙门菌C50041和C50041ΔspiC饲喂果蝇,120小时后CS型果蝇存活率0%,yw型果蝇的存活率低于20%,而针刺法感染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存活率则高于80%;鼠伤寒沙门菌饲喂法感染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其存活率均高于90%。针刺法存活率均高于60%。比较分析显示,鼠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耐受和肠炎沙门菌肠道感染敏感,存在明显的差异;肠炎沙门菌对果蝇肠道感染模式的毒力明显高于非肠道感染模式,不同果蝇品系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被成功建立,并能够评价不同沙门菌的毒力,其中肠炎沙门菌C50041果蝇肠道感染呈高度敏感,为后续肠炎沙门菌功能基因鉴定研究奠定基础,便于深入研究沙门菌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果蝇 毒力 存活率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sifA基因缺失株的无痕构建及其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桂凤 杨家兴 +7 位作者 丁炜 王耀楠 蔡媛 张健 王洋 耿士忠 潘志明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8-18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sif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胞内寄生和增殖的影响,以探索肠炎沙门菌的致病机理。方法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无痕构建肠炎沙门菌C50041的sifA基因缺失株,通过蓝白斑、抗生素耐药性、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基因缺失株进行鉴定,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sif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胞内寄生和增殖的影响,以探索肠炎沙门菌的致病机理。方法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无痕构建肠炎沙门菌C50041的sifA基因缺失株,通过蓝白斑、抗生素耐药性、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基因缺失株进行鉴定,并从生物学特性、胞内沙门菌增殖、sifA基因在胞内外菌中表达等方面,分析sif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肠炎沙门菌C50041ΔsifA,蓝白斑、抗生素耐药性、PCR和基因测序方法证明该菌株是正确的。其生长速度和生化特性没有发生改变。ΔsifA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其胞内沙门菌量显著少于其野生株。sifA基因在spiC基因缺失株中表达量增加。结论肠炎沙门菌C50041ΔsifA被成功构建,其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量显著降低,sifA基因表达可能受spiC基因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肠炎沙门菌在细胞内增殖及sif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同源重组 sifA基因 胞内增殖
下载PDF
沙门菌怀特-考夫曼-勒密诺抗原表中Kauffmann正确拼写的考证 被引量:4
3
作者 耿士忠 耿浩鹏 +4 位作者 王耀楠 李求春 黄金林 潘志明 焦新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沙门菌(Salmonella)属肠杆菌科,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Salmon D E分离到猪霍乱杆菌,鉴于Salmon首先发现该属细菌,且在研究中贡献大,遂将该菌属称为沙门菌属[1]... 沙门菌(Salmonella)属肠杆菌科,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Salmon D E分离到猪霍乱杆菌,鉴于Salmon首先发现该属细菌,且在研究中贡献大,遂将该菌属称为沙门菌属[1]。此前国内很长时间将该菌称之为沙门氏菌,目前规范地称为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怀特-考夫曼-勒密诺抗原表 Kauffman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