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叙事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建超
-
机构
扬州大学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心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12期5-11,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ZDA01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民主是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古代氏族原始的直接民主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后因时空间条件的限制而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代替而至的西方国家“代议制”间接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形式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政治形式。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挽救民族危亡的急切心理出发,曾照搬移植西方民主制度模式,终因水土不服而告失败。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和人民重托,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两个结合”,创造了具有独特中国气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形式,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彰显人民主体的价值地位,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
实践进路
-
Keywords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actical approach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深刻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四重维度
- 2
-
-
作者
周建超
-
机构
泰州学院
扬州大学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心
-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22年第5期39-46,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19VSZ006)
江苏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22ZTYJ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两极分化不可避免,进而提出了未来新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般理论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魅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新的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确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历史合力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
- 3
-
-
作者
周建超
-
机构
泰州学院
扬州大学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第6期32-34,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22ZTYJ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历史结论和经验总结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不懈奋斗中创获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之路,不仅有力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而且实现了在推动自身现代化的同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谱写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中国篇章。
-
关键词
《决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领导
资本主义现代化
理论与实践
经验总结
文明新形态
创新之路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深刻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智慧
- 4
-
-
作者
周建超
-
机构
扬州大学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心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推进路径研究”(23ZDA01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大局”叠加背景下对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初心与使命、时代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邃思考的科学回答,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了党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和最新成果。“四个之问”既有边界侧重和鲜明特点,又是一个相互联系、交融共生、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大历史观视野深入探究“四个之问”科学回答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和推进路径,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真理魅力,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全面理解,从而团结一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关键词
习近平
四个之问
科学回答
丰富意涵
理论创新
-
Keywords
Xi Jinping
Four Questions
scientific answer
rich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