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扬州市德尔塔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淼 张晶 +5 位作者 耿平 王靖 刘延庆 曹柳兆 李田田 孙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 目的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确诊原始毒株COVID-19患者进行比较,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中,男26例,女49例,中位年龄50.7(35.0,67.0)岁,其中41~64岁者24例(32.0%),≥65岁者28例(37.3%);原始毒株感染患者中位年龄46.2(36.5,55.5)岁,其中41~64岁者20例(54.1%)。47例(62.7%)确诊Delta毒株COVID-19患者曾接种过1~3针疫苗,66例(88.0%)患者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后有明确的接触史,而34例(91.9%)原始毒株感染患者有明确接触史。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无临床症状,54例(72.0%)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9例(52.0%)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21例(28.0%)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时病程>48 h患者年龄大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8 h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低于病程<24 h患者,病程>48 h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病程<24 h及24~48 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病程24~48 h以及>48 h患者胸部CT特征性炎症检出率高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咽拭子核酸开放阅读框基因、核壳蛋白基因Ct值无差异。结论扬州市Delta毒株COVID-19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与COVID-19原始毒株相比,Delta毒株感染患者神经系统症状高发,肺部病灶进展迅速,建议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毒株 原始毒株 流行病学特征 开放阅读框基因 核壳蛋白基因
下载PDF
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鼻内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爱民 居富年 +1 位作者 关兵 王书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980年3月~2007年7月,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19例,按Radkowski(1996)分期:ⅠA期5例,ⅠB期10例,ⅡA期4例。手术前48~72h均进行双侧上颌动脉超选择性血管栓...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980年3月~2007年7月,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19例,按Radkowski(1996)分期:ⅠA期5例,ⅠB期10例,ⅡA期4例。手术前48~72h均进行双侧上颌动脉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结果19例均顺利切除肿瘤,出血量200~600ml,其中1例ⅡA期术中脑脊液鼻漏,同期进行中鼻甲黏膜贴补。无鼻腔大出血、颅内感染、失明等并发症。19例术后3个月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正常上皮化,无肿瘤残留,同侧耳镜检查鼓膜光锥正常,鼓室无积液。11例随访1~5年,鼻内镜检查、鼻咽CT平扫局部肿瘤无复发。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经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在鼻内镜下切除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团队的经验和手术技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血管纤维瘤 栓塞 内镜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胃癌细胞分泌TGF-β1及诱导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青 庞磊 +3 位作者 吴克艳 梁钰 肖炜明 邓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胃癌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明确汉黄芩素是否可抑制幼稚T细胞向Treg细胞的转化。方法分别在缺氧及常氧条件下培养胃癌细胞株AGS、BGC823,并在其培养体系中加入汉黄芩素。以ELISA法检测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胃癌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明确汉黄芩素是否可抑制幼稚T细胞向Treg细胞的转化。方法分别在缺氧及常氧条件下培养胃癌细胞株AGS、BGC823,并在其培养体系中加入汉黄芩素。以ELISA法检测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以胃癌细胞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分别培养磁珠分选的CD4+CD25-T细胞72 h,流式检测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常氧条件下,汉黄芩素对AGS细胞分泌TGF-β1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对BGC823细胞分泌TGF-β1有抑制作用;缺氧条件下,汉黄芩素对AGS细胞和BGC823分泌TGF-β1均有抑制作用。以常氧培养的AGS细胞培养上清为条件培养基,汉黄芩素组与溶媒组CD4+Foxp3+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以缺氧培养的AGS细胞培养上清为条件培养基,汉黄芩素组较溶媒组CD4+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汉黄芩素可抑制缺氧导致的胃癌细胞TGF-β1高表达,并可抑制其诱导Treg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胃癌细胞 TGF-Β1 TREG细胞 影响
下载PDF
益赛普(rhTNFR: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4
作者 宋晓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3期3859-3860,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疾病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AS的病因未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迄今为止,AS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除了非甾体类抗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疾病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AS的病因未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迄今为止,AS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除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改善病程药物治疗AS外,肿瘤坏死因子的抑制剂用于AS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药物 慢性炎症性疾病 益赛普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护理 肿瘤坏死因子 骶髂关节
下载PDF
胃癌组织调节性T细胞浸润的意义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彬 丁岩冰 +6 位作者 吴克艳 梁钰 庞磊 肖炜明 吴健 张艳青 卜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36-39,45,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浸润的临床意义和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织内Foxp3表达,分析Tregs浸润与胃癌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AGS...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浸润的临床意义和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织内Foxp3表达,分析Tregs浸润与胃癌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AGS细胞上清对Tregs趋化、诱导和增殖作用。结果 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Foxp3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Foxp3高表达组患者(P=0.028)。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AGS细胞上清组趋化Foxp3阳性T细胞比例较无血清培养基明显增加[(6.04±1.02)%与(2.19±0.19)%,P=0.011];经AGS细胞上清培养后Foxp3阳性T细胞比例较无血清培养基明显增加[(9.01±0.67)%与(7.68±0.80)%,P<0.001];AGS细胞培养上清对Tregs增殖无明显作用。结论 Tregs在肿瘤组织内浸润可能与胃癌进展相关,对胃癌患者预后可能有预测作用,胃癌细胞可能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趋化或诱导生成Tregs导致其在肿瘤中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OXP3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杜金龙 许悦 +1 位作者 窦英茹 史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目的访谈江苏省第7批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异地支援湖北护士的心理状态,以期为疫情后对援鄂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2—3月对武汉某医院进行抗疫支援的10名一线临床护士... 目的访谈江苏省第7批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异地支援湖北护士的心理状态,以期为疫情后对援鄂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2—3月对武汉某医院进行抗疫支援的10名一线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心理状态波动、外在力量的支持与影响、未来职业思考。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存在心理波动,对知识培训及社会认同感需求较大,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临床护士的心理疏导与培训,强化日常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医院与社会的交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援鄂护士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庆霞 顾巧华 孟田田 《全科护理》 2014年第22期2069-2070,共2页
[目的]总结经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行经静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中注意皮肤护理、肝素化、配置液态栓塞剂,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11例病人栓... [目的]总结经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行经静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中注意皮肤护理、肝素化、配置液态栓塞剂,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11例病人栓塞治疗后即刻行造影复查,瘘口完全消失8例,部分消失3例,血流速度明显缓慢,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无加重及复发者。[结论]加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行经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介入栓塞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彬 丁岩冰 +5 位作者 张艳青 吴健 肖炜明 陈姚生 庞磊 李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1-472,共2页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转化生长因子p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建立缺氧的细胞模型,研...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转化生长因子p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建立缺氧的细胞模型,研究缺氧对胃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癌组织 临床意义 TGFΒ1 免疫组化方法 HIF-1α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9
作者 姜英 王业华 +2 位作者 陈钢 贾筱琴 刘盾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6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EGFR、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PH组EGFR阳性表... 目的 探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6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EGFR、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PH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PCa组(P<0.05);PCa组比BPH细胞增生活跃(P<0.01)。EGFR阳性表达的前列腺癌比EGFR阴性者细胞增殖活跃(P<O.05)。PCNA阳性表达随肿瘤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PCNA可作为评估和判断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状态、恶性度的参考指标之一。EGFR表达可能涉及到前列腺组织增生过程,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舌骨下肌群瓣联合裂层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梨状窝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爱民 王中亮 +2 位作者 罗兰 关兵 居富年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906-907,共2页
下咽癌在耳鼻咽喉肿瘤中的年发病率为0.15/10万~0.8/10万,尤以梨状窝癌常见,高达65%,是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最致命的肿瘤之一。临床单纯放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10%~15%,
关键词 喉肿瘤 喉咽切除术 功能保留手术
原文传递
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登豪 朱海杭 +4 位作者 陆伟 郭媛 吴晓华 崔飞 陶晓玉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TUNEL法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大肠腺瘤组织细胞的原位凋亡(AI)、原值增殖(KI)及bcl-2、bax基因表达;并设立20例正常大肠...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TUNEL法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大肠腺瘤组织细胞的原位凋亡(AI)、原值增殖(KI)及bcl-2、bax基因表达;并设立20例正常大肠粘膜和40例大肠癌为对照组,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在大肠癌早期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正常结肠粘膜有少量的bcl-2、bax和ki-67(用KI表示)表达及少量凋亡细胞存在,但无异常表达。大肠腺瘤中bcl-2表达和KI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P均<0.05;AI和bax表达轻度增加,与正常相比P<O.05。bax与AI表达呈正相关(P<0.01),bcl-2和bax有AI表达呈负相关。大肠癌中bcl-2表达和KI表达虽增加,但与腺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AI和bax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腺瘤组相比P<0.05。结论:大肠癌发生早期即腺瘤中就有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增殖基因的表达异常,且以抗凋亡基因bcl-2和增殖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该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较早期分子标志;细胞凋亡增加和bax表达异常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相对较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早期检测抗细胞凋亡基因和增殖基因,有助于对大肠癌早期发生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癌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 增殖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