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和/或Hookwire定位肺磨玻璃结节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礼同 汤晓明 +2 位作者 黄华 罗志刚 王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1例肺GGN患者(160枚结节)均在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后行VATS,计算定位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1例肺GGN患者(160枚结节)均在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后行VATS,计算定位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141例均成功定位并切除肺GGN。单独亚甲蓝染色定位18枚,Hookwire定位12枚,二者联合定位130枚,定位成功率均为100%。穿刺过程中少量肺出血25例,气胸38例,肺出血并发气胸13例。术后病理示恶性结节117枚,良性结节43枚。结论对肺GGN行VATS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均可准确定位结节,有助于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切除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亚甲蓝 胸腔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引导 金属丝 定位
下载PDF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礼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脂膜炎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确诊。观察指标:(1)CT检... 目的总结肠系膜脂膜炎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确诊。观察指标:(1)CT检查影像学特征:病变的部位、数量、形态、大小、密度、肠系膜血管及周围肠管等,判断有无假肿瘤征、纤维组织结节或淋巴结增大、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囊变、钙化。(2)随访结果。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行腹部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4月。结果(1)CT检查影像学特征:105例患者中,行腹部cT平扫77例,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14例,仅行CT增强扫描14例。105例患者病变部位均发生于肠系膜。105例患者病变数量:单发病变79例,多发病变26例,病变数量为5~12个/例,共213个。105例患者均表现为假肿瘤征.即自肠系膜根部沿肠系膜血管延伸、大小不等、边缘清晰的片状影或包块影,长轴多数自肠系膜根部指向左腰区空肠.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呈雾状肠系膜。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肠系膜血管被包绕。105例患者中,100例病变内可见散在不规则条索样、圆形或椭圆形纤维组织结节和(或)淋巴结增大。105例患者均可见假包膜征,即病变周围可见厚薄不一软组织密度带,前后缘与周围正常腹腔及腹膜后脂肪间分界清楚,包膜多数向左腰区延伸,前后方包膜较厚,右侧包膜较薄,部分可缺如。105例患者中,71例可见脂肪环征,即肠系膜血管及纤维组织结节或淋巴结周围可见环状低密度影包绕:囊变、钙化各2例;周围肠管被推移38例。(2)随访结果:5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0个月.平均随访14.7个月。55例患者中,26例病变稳定,无明显变化;4例病变完全吸收,恢复正常;19例病变部分吸收好转;6例病变出现进展。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假肿瘤征、假包膜征、脂肪环征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炎 肠系膜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针刺诱导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义 王苇 +5 位作者 周龙江 张新江 李华东 李郑 杜芳 王礼同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904-909,共6页
目的应用针刺诱导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探讨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 目的应用针刺诱导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探讨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纳入20例缺血性卒中后左侧偏瘫患者,应用3.0 T MRI分别在发病后3~6周和6个月时进行DTI以及针刺诱导BOLD-fMRI。DTI原始数据通过工作站后处理重建锥体束三维图像,观察锥体束的损伤和恢复。应用SPM8等软件对针刺诱导的BOLD-fMRI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脑功能激活区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病后6个月时肌力分级和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发病后3~6周均显著提高。DTI显示发病后3~6周时右侧锥体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中断、受压和移位,发病后6个月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修复、重塑。针刺诱导BOLD-fMRI显示,与发病后3~6周时相比,发病后6个月时正激活脑区主要位于双侧额叶皮质运动相关脑区以及左侧小脑,负激活脑区主要位于双侧前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等边缘系统。结论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主要涉及对运动相关脑区的调节、代偿以及通过锥体外系对肌紧张的调节。受损运动通路的修复和重组亦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偏瘫 功能恢复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IDEAL—IQ技术定量评价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焦志云 李澄 +3 位作者 何玲 杜芳 王礼同 颜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磁共振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新技术定量评估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5例)和对照组(11例),均在... 目的探讨运用磁共振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新技术定量评估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5例)和对照组(11例),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脏磁共振IDE—AL—IQ检查,测量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同时采血检测其肝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所有患者肝脏F值与血清学指标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肝脏F值、肝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值呈正相关(r=0.836、0.852,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值呈负相关(r=-0.735,P〈0.05)。针灸组治疗后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肝功能(ALT及AST)指标和血脂(TC、HDL、TG及LDL)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血脂水平,磁共振的IDEAL-IQ新技术可为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针灸疗法 脂肪肝/针灸疗法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螺旋桨技术在消除踝关节运动伪影和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郑 何玲 +2 位作者 顾秀婷 袁保锋 赵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5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螺旋桨(MR-Propeller)技术在消除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运动伪影及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5例在常规踝关节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其中80例在矢状位T...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螺旋桨(MR-Propeller)技术在消除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运动伪影及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5例在常规踝关节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其中80例在矢状位T2WI扫描出现伪影,83例在横断位PDWI扫描出现伪影),加用Propeller扫描。以显示踝关节各部分的清晰程度将所有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结果 85例踝关节常规序列扫描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中,矢状位T2WI序列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0、37、34、9例及0、32、41、2例。用Propeller技术扫描后,矢状位T2WI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55、18、5、2例及53、19、8、3例,Propeller技术使用前后,图像质量等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图像运动伪影消除较明显,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显著增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更清晰显示关节病变。结论 Propeller技术对踝关节常规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改善,可广泛用于踝关节MR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运动伪影 螺旋桨技术
原文传递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礼同 何玲 +2 位作者 顾加和 王苇 李澄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7期1175-1178,119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7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前后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扩...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7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前后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扩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 ASL灌注成像,观察溶栓前病变大小及信号特征、动脉闭塞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血流灌注与责任动脉是否一致;比较3D-pc ASL与DWI上病变的范围,确定两者匹配情况,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观察溶栓后闭塞动脉是否再通、病变大小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是否存在低灌注和(或)高灌注;评价血流灌注与病变大小、动脉再通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溶栓前7例MRA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M_1段闭塞,其中1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DWI显示同侧大脑半球多发、散在点片状高信号区;3Dpc ASL显示大面积低灌注区,3D-pc ASL上低灌注区与动脉闭塞一致,且低灌注区范围均明显较DWI上高信号区大,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5例MRA显示大脑中动脉M_1段再通,远端分支显示,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部分远端分支未显示,1例大脑中动脉M_1段和同侧颈内动脉再通,大脑中动脉部分远端分支未显示;7例DWI显示高信号区缩小;3例3D-pc ASL显示大面积高灌注区,低灌注区消失,4例低灌注区缩小,其中1例出现条片状高灌注区;3D-pc ASL上出现高灌注区或低灌注区缩小与DWI上高信号区缩小一致,且与动脉再通程度一致。结论3D-pc ASL能较可靠地反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血流低灌注,并能评价缺血再灌注以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是一种完全无创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