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群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4期71-74,共4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34)与试验组(n=34)。对比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34)与试验组(n=34)。对比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髋关节Harri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比组,手术时间长于对比组,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ADL量表及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DL量表、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ADL量表及KPS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2%,低于对比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情改善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内固定治疗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群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1期84-86,共3页
目的以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对比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自2015年7月-2019年4月62例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纳... 目的以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对比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自2015年7月-2019年4月62例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参照组(n=31)与观察组(n=31),为参照组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5、16.913,P=0.002、0.014),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参照组短(t=1.384,P=0.07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至治疗后6个月患者尺偏角及掌倾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0.894、1.731,P>0.05;t=0.946、1.379、0.992,P>0.05)。治疗后3个月参照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6.77%,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77.42%,参照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观察组(χ~2=21.078,P=0.017)。治疗后6个月参照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6.77%,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0.32%,两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4,P=0.051)。结论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术结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