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及交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震 孙欣 徐曙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那普利治疗后,在不同血压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未服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那普利治疗后,在不同血压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未服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病史资料采集,并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入选后予依那普利口服,起始剂量5 mg/d,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至10 mg/d。三周后按平均收缩压≥100 mm Hg和<100 mm Hg分为A组和B组。对于A组患者,从第4周开始,增加药物剂量,至平均收缩压<100 mmHg,并维持至第6周。B组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至第6周。在第3周和第6周分别进行上述神经内分泌因子活性检测,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活性。结果 48例患者入选,其中A组26例,B组22例。两组治疗前临床特点、交感活性及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剂量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4.5)mg vs.(7.5±2.4)mg,P<0.05]。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肾上腺素:(256.1±77.3)pg/mL vs.(168.7±53.3),P<0.05;A组去甲肾上腺素:(1 734±534)pg/mL vs.(844±399)pg/mL,P<0.05;B组肾上腺素:(248.7±62.3)pg/mL vs.(218.1±60.3)pg/mL,P<0.05;B组去甲肾上腺素(1 645±619)pg/mL vs.(1 084±431)pg/mL,P<0.05],且A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达到相同目标血压时,较大治疗剂量患者交感活性下降明显,而治疗剂量较小者交感活性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小,提示对于后者应当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降低交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依那普利 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对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耿宝玉 杨向军 +2 位作者 冯广智 周亚峰 蒋文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对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12例获得性LQTS伴TdP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治疗情况,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TdP发作的患者紧急行... 目的评价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对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12例获得性LQTS伴TdP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治疗情况,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TdP发作的患者紧急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结果1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成功完成床旁经股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平均操作时间(10.5±2.4)min。与起搏前比较,起搏后QT间期和QTc间期均缩短[(0.42±0.03)S比(0.52±0.06)S,(0.43±0.04)s比(0.53.4±0.0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前TdP发作(4.6.±1.2)次,d,起搏后TdP发作消失,平均起搏时间(3.8±1.4)d,停止起搏后QT间期和QTc间期分别为(0.41±0.02)S和(0.42±0.05)s,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年无TdP发作,QT间期和QTc间期分别为(0.41±0.06)8和(0.42±0.05)s。结论获得性LQTS患者伴TdP是一种危急的情况,常规治疗不能控制发作时,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延长综合征 扭转性室速 心脏起搏 人工
下载PDF
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震 周俊高 +1 位作者 徐曙东 孙欣 《现代医学》 201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胸... 目的:观察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救性运用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补救
下载PDF
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三年随访研究
4
作者 陈震 徐曙东 +2 位作者 蒋益波 蒋智慧 周俊高 《现代医学》 2014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研究高位右心房主动电极植入的长期效果和对临床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在我科植入双腔起搏器、心房主动电极定位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被动电极植入右心耳的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高位右心房主动电极植入的长期效果和对临床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在我科植入双腔起搏器、心房主动电极定位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被动电极植入右心耳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起搏不良事件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主动电极组随访期显著长于被动电极组的情况下,两组间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其术前、术后变化亦无差异;仅主动电极植入时阻抗高于随访期(P<0.05),其阈值、P波高度等均无差异;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结论:高位右心房起搏长期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可以作为心房起搏的一个可行的替代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右心房 游离壁 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