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蛋白水平对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钾钠氯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志勇 肖鹿骋 +3 位作者 顾桂兰 曹娟 张超 盛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水平变化导致间接和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结果间存在的差异,揭示直接ISE与间接ISE测定血浆钾、钠、氯离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血浆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中、高血浆蛋白的独立样本,研究直接与间接离子选择...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水平变化导致间接和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结果间存在的差异,揭示直接ISE与间接ISE测定血浆钾、钠、氯离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血浆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中、高血浆蛋白的独立样本,研究直接与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血浆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与蛋白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间接法与直接法检测钠离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离子结果差异与总蛋白、清蛋白离子回归方程分别为Y=-0.129 4 X+9.604 1和Y=-0.195 X+7.807 8,相关系数r(r2)分别为0.76(0.57)和0.61(0.37),均P<0.001。结论采用间接ISE法检测血浆钠离子时,对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具有影响,直接与间接ISE法检测血浆钠离子结果差异和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之间线性回归等式可以成立。在总蛋白和(或)清蛋白水平明显异常时,直接ISE法测定血浆钠离子结果应当作为临床正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蛋白 离子选择电极法 测定 影响
下载PDF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临床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曹国平 石培民 +2 位作者 张云宁 姚扬美 顾桂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病因、发病年龄、黄疸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经骨髓象检查确诊的MA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胆红素及LDH,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病因、发病年龄、黄疸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经骨髓象检查确诊的MA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胆红素及LDH,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70例,膳食异常47例,部分患者多种病因并存,尤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6例;患者平均年龄(59.35±17.74)岁,女55例,男37例,红细胞(1.54±0.52)×1012/L,血红蛋白(61.87±16.86)g/L,三系列减少占0.54,中、重度贫血86例,总胆红素(29.79±21.81)mmol/L,LDH(987.32±789.36)U/L。结论: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膳食异常是引发MA的主要原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亦可致MA,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贫血多为中、重度,半数以上患者周围血可表现三系列减少,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并表现一定程度的黄疸,且黄疸与LDH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乳酸脱氢酶 黄疸
下载PDF
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两种操作程序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友建 顾桂兰 +3 位作者 王志勇 金灿灿 程清朗 李伟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1期76-77,共2页
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是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旋转锥板仪和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该仪器有两种操作程序,一是“组合”程序:先将标本1000r/min离心5min,然后按顺序... 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是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旋转锥板仪和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该仪器有两种操作程序,一是“组合”程序:先将标本1000r/min离心5min,然后按顺序插入样品盘上,“组合”实验程序是先测血浆粘度,再测全血切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操作程序 全血切变率
下载PDF
1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与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云宁 曹国平 石培民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505-506,共2页
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分析1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涂片中找到噬血细胞。诊断其中1例为家族... 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分析1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涂片中找到噬血细胞。诊断其中1例为家族性,8例与感染相关,3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非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方便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自建胱抑素C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评价
5
作者 王志勇 顾桂兰 +2 位作者 李友建 姚扬美 金灿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CLSI EP系列方案分别对一种国产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胱抑素C试剂结合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的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该检测系统分析性能能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采用EP-5A2、EP-6A对自建检测系统精密度... 目的通过应用CLSI EP系列方案分别对一种国产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胱抑素C试剂结合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的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该检测系统分析性能能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采用EP-5A2、EP-6A对自建检测系统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试剂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进行测定。采用EP-9A2与进口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试验。结果自建检测系统批内、批间、天间及总不精密度均低于8%;最低检测限为0.11mg/L;4℃试剂稳定性大于或等于30d;标本胱抑素C水平为0.5~8.0mg/L时,线性良好,偏倚较小;方法比对试验结果Y=0.829 1 X+0.007 5,r2=0.993 8。结论国产胱抑素C试剂结合日立7600-020生化分析仪检测性能可以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与进口检测系统比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 分析性能评价
下载PDF
紫杉醇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张云宁 石培民 谢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1-782,810,共3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SHI-1细胞,分别作用0、12、24、36、48h,用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NA含量测定及异硫氰酸荧光黄(annexin...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SHI-1细胞,分别作用0、12、24、36、48h,用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NA含量测定及异硫氰酸荧光黄(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I)分析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的改变,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紫杉醇对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均有影响,AnnexinV/PI荧光染色后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改变,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G2/M期比例增高;紫杉醇能使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下降;0.05mg/L处理组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诱导其凋亡,使SHI-1细胞停留在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 SHI-1细胞株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趋势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卫红 汪宝贯 《右江医学》 2009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和SPSS 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 目的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和SPSS 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2.74%,最常见于呼吸道标本(88.4%),神经外科和重症ICU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41.5%、24.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5%、18.4%、28.2%,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高于80%,分别为:87.5%、85.5%、82.4%、81.8%、81.6%。此外,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核黄素光化学法对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志勇 张循善 司力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对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光化学法处理时间与凝血因子活性及凝血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献血者新鲜血液,立即分离血浆,经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立即检测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和血浆PT... 目的:观察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对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光化学法处理时间与凝血因子活性及凝血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献血者新鲜血液,立即分离血浆,经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立即检测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和血浆PT、APTT、TT、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浆pH值,观察处理前后及各处理因素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的血浆Ⅴ因子、Ⅷ因子、X因子活性分别下降17.51%、28.34%、12.63%。结论:光化学法处理后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有一定下降,应用于临床时应注意其量效关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光敏剂 血浆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