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薛晶晶 张雪娇 +1 位作者 何璐娜 巩尊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40例,基于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行为能力、发育水平、社交状态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言语/语言/交流、社交能力、感知/认知能力、健康/躯体/行为)、行为能力评分(感觉、交往、语言、躯体运动、生活自理)、社交状态评分(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育水平评分(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适应性行为)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能力、发育水平、社交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社交游戏训练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红敏 高晶 王丽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虚拟现实技术 尖足 粗大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踏车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赵斌 高晶 +3 位作者 王丽娜 周宇 吴云岚 何璐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踏车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中医推拿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踏车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中医推拿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踏车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别评定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组间GMFM-88(D区、E区评分及总分)、PDMS-GM(姿势评分、移动能力评分、实物操作评分)、BB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GMFM-88(D区、E区评分及总分)、PDMS-GM(姿势评分、移动能力评分、实物操作评分)、BB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踏车可有效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踏车 痉挛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Prdm14对C3H10T1/2细胞增殖及干性的影响
4
作者 龙春兰 周宇 +4 位作者 易勤 谭彬 许皓 魏光辉 朱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探讨PR结构域蛋白14(Prdm14)对C3H10T1/2细胞增殖及干性的影响。方法该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C3H10T1/2细胞)、阴性对照组(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的C3H10T1/2细胞)以及实验组(感染Prdm14慢病毒的C3H10T1/2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探讨PR结构域蛋白14(Prdm14)对C3H10T1/2细胞增殖及干性的影响。方法该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C3H10T1/2细胞)、阴性对照组(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的C3H10T1/2细胞)以及实验组(感染Prdm14慢病毒的C3H10T1/2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Prdm14 mRNA及蛋白水平。采用CCK-8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3H10T1/2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性测定,观察ALP活性情况;采用WB检测干性因子Sox2、Nanog、Oct4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rdm14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LP活性及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干性因子Sox2、Nanog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Oct4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dm14可促进C3H10T1/2细胞增殖及干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结构域蛋白14 C3H10T1/2细胞 增殖 干性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彩侠 朱玉平 +3 位作者 张骋 王丽娜 谢丹丹 鲍丽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2-87,共6页
目的 探究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腰痛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予以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探究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腰痛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予以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疼痛程度、腰脊椎功能、疗效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γ-干扰素(INF-γ)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_(1)、INF-γ水平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悬吊训练应用于产后腰痛,有助于缓解患者腰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痛 温针灸 悬吊训练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斌 薛晶晶 +2 位作者 高晶 何璐娜 王丽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8-930,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两组均采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两组均采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ADL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D区评分、E区评分和总分分别为(2.86±1.67)级、(34.94±19.73)分、(54.58±24.49)分、(23.92±13.74)分、(37.21±25.04)分、(192.38±63.0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SCP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 粗大运动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原文传递
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张红敏 高晶 王丽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65-1269,1276,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改善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改善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分为常规组(20例):采用作业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治疗组(20例):在MOTOmed组基础上增加数字OT训练系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在FMFM量表D区、E区、AD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_(D、E、ADL)=11.972、13.511、17.18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与MOTOmed组(H_(D、E、ADL)=2.954、2.784、3.803)、常规组(H_(D、E、ADL)=3.037、3.470、3.33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手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与MOTOmed组、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3,10.092,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数字OT训练系统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数字OT训练系统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晶 王丽娜 赵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推拿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康复治...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推拿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儿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进行测量,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和观察.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评分[(1.79 ±0.54)、(1.00±0.60)和(2.29±1.7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82 ±0.53)、(1.15±0.44)和(2.52±1.89)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的角度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角度[(97.06±19.03)°、(53.38 ±12.54)°、(8.38±9.11)°]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98.94±21.42)°、(56.52±12.90)°、(5.30±14.30)°],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总分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GMFM总分(138.18 ±54.86)大于对照组治疗后(112.21 ±62.44),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运动疗法 运动功能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